本周四,2020年環意路線公布。和上周解禁的環法路線一樣,明年環意賽段立刻成為了賽季結束時的談資:居然從匈牙利發車、徵服埃特納火山、最後一周的無盡爬坡、一錘定音的個人計時賽段……這一切表明,下個環意絕不會乏善可陳。「說實話,這是我見過的最艱難的環意之一,」綠刃車隊的體育主管Matt White評論道,而這是一個中肯的評價,但我們還要加上一句——「同時這也可能是最精彩的環意之一」——除了無窮無盡的高山之外,下屆環意還有其他亮點。
1.一場老派的大環賽
最近一段時間,環意試圖以標新立異作為自身的定位,試圖與環法形成差異化。我們已經見識過環意數次取道宗克蘭山(Monte Zoncolan)的地獄上坡(10.9km平均坡度11.9%)和最後幾個賽段公式般的「一天三爬」,似乎環意的主辦方正逐步把「慘絕人寰的爬坡」作為環意的特色。然而明年情況有所不同,隨著黃衫開始向爬坡手拋出橄欖枝,環意在創新這方面變得克制了,它延續了ITT+爬坡的配方,納入不少經典阿爾卑斯賽段,更像是一場老派的大環賽。
20賽段,一日三山
環法的主辦方在明年的比賽中雖然翻倍了山地賽段的數量,但沒有將ITT視為重點,並且相對而言沒有大的爬坡,其目的是使賽事變得難以預測。而經典的阿爾卑-都埃、馮杜山和加利比耶將在明年缺席。另一方面,環意則將展翅翱翔,直衝阿爾卑斯之巔,造訪宗克蘭和斯泰爾維奧(STELVIO,24.3km 平均坡度7.4% )等著名賽段。在這裡,「老派」的意義等同於「硬核」。換句話說,明年環意的路線比環法更接近人們心目中的經典大環賽。
2.得TT者得天下?
圖片來自@giroditalia
雖然最後一周的賽段中充斥著無窮無盡的爬坡,但三個個人計時賽段依然是明年環意的必爭之地。ITT總長為58.8公裡,比起環法的一個36公裡賽段對TTer來說更友好。在環意中加大計時賽的比重,這樣的設定已經延續幾年。這就是為什麼金塔納、蘭達和巴代這樣的頂級純爬坡手越來越難最終穿上粉衫的原因;即使換今年的黃衫貝納爾來,他那作為個人短板的計時賽能力也註定很難在總成績榜上稱王稱霸。相反,這就是羅格裡奇、迪穆蘭和託馬斯能在如今的大環賽中脫穎而出的原因。和今年環意一樣,明年的計時賽明星陣容一定不容小覷,而且總成績冠軍很有可能從計時賽好手中誕生。
最後一個賽段,16.5公裡ITT, as flat as…
從觀賞角度上看,最後的米蘭ITT也是一個好主意,它會迫使那些純爬坡手在最後一周的山地賽段儘可能地進攻——唯有如此他們才不會在最後平坦的1605公裡計時賽中輸太多時間。
3.TTT缺席這很難稱得上是比賽亮點,除非你和我一樣,恰巧覺得TTT看起來比較無聊。雖然它的弟弟ITT愈發風光,團隊計時賽環意中可是連續四年徹底缺席。TTT很適合出大片,也是展示贊助商裝備的絕佳舞臺,但從比賽的角度來說,它不是非常合理。如果你是一名GC車手,而你的隊友計時能力一般、車隊經費又不那麼充裕的話,一場TTT拉開的、你與豪門車隊的距離足以讓你的總成績夢破滅。對於登上大環賽舞臺的小體量車隊來說,TTT很不公平。不知道環法的主辦方ASO是不是也注意到了這點,因為明年環法也取消了團隊計時賽段。
4.耐力試煉
今年冠軍卡拉帕茲在維羅納舉起無盡之杯,圖片來自@giroditalia
粗略一看路線,很可能會輕視明年環意的難度。仔細數一數才能發現,超過200公裡的賽段多達10個,作為對比,2020環法只有一個超長賽段。既然車手、記者和觀眾都偏愛短賽段,為什麼組織者要一意孤行?當然,10個長途賽段加在一起可不得了,增加了完賽難度,也對車手的素質提出了很高要求。一個全能型車手或許可以不畏爬坡和個人計時賽,但最後一周的疲憊卻很可能讓他崩潰。所以,這樣安排的好處是提升難度和各種意外的可能性,讓結果變得難以預料。
2019環意15賽段,232公裡
從觀眾們的視角看,這樣的改變就不是很積極了,賽段越長,最後的衝刺比重就越大,成功有效的突圍就越難。我們希望長賽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觀賞性,但如果看了比賽卻對明年環意的幾個賽段沒什麼印象,不要覺得意外。即便對於狂熱愛好者來說,人生中也有很多事比看完200公裡的比賽更有樂趣。
5.薩甘登臺
你好,環意。圖片來自@giroditalia
明年五月,布達佩斯,薩甘將第一次站在環意的發車線前。我們知道,這不僅是因為薩甘想嘗試新鮮事物;更是因為明年的賽段設計對他來說格外有利,賽段冠軍的機會在向他招手。明年環意會有七到八個賽段以集團衝刺結束,薩甘無疑是各種好手;作為古典賽專業戶,中等距離、爬坡不多的幾個中間賽段是他的天然舞臺;另外,第一賽段在布達佩斯的個人計時也是他開局批粉的好機會。
本文編譯自Cycling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