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爸媽,都懂得管好嘴,少說話

2020-12-23 名校家長

文丨養育男孩,魚爸

1

很多媽媽說,孩子越大越不聽話。

小時候,你還能說他,只是哭著,卻老老實實地聽著,然後照做。

大一點,你多說一句,他就賭氣,甚至發脾氣。

根本不聽。

到底該怎麼辦?

今天就談談父母的嘴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吧。

先看看一位媽媽的來信:

「魚爸,你好,我自己從小就屬於臉皮薄那類的孩子,就是大人一兇或者一說我,我就會特別委屈,然後止不住就開始哭。

即使長大了也是屬於愛笑愛哭那一類,看個電影也是淚點低。

我覺得人有時候還是臉皮厚一點好。

今天早上,他突然對著早飯跟我說「媽媽我不想喝牛奶」。

因為之前我倒好牛奶,他說要。

結果轉臉就說不想喝牛奶,我就聲音很大的說「你什麼意思?那問你要不要麥片的時候你為什麼還要說要呢?」

他立馬看著我眼睛開始泛紅,我又問「那你告訴我為什麼?」

他指了指牛奶裡面,我說「哦,除了麥片,可能你的勺子上帶了一點蛋糕」

他就沒說什麼,繼續吃飯。

吃完飯,用胳膊直接擦嘴,我瞬間就火了,以前從沒有過。

我說「哎?怎麼回事?你明知道這樣擦嘴是不對的!」

結果立馬哭了

自己跑到房間去哭了好一會。

我也沒理他。

他爸吃完早飯去問他,他說,就是心情不好。

我就很擔心。

因為我對他一直是這樣教育的:男孩子可以哭,但是如果有什麼想法,要求,可以直接跟爸爸媽媽說,儘量不要通過哭鬧來解決問題(因為他已經六歲多了,這一點他做的還是很好的)。

所以這種莫名其妙的脆弱就會讓我很惱火,一般這時候我就不理他,他爸爸會去安慰他。

在家可以,但是在學校呢?老師如果這麼一吼,一兇,他哭了。

小朋友會笑他,他應該會更難過。

我認為孩子都有自尊心,他也有,加上感情比較敏感,我和他爸都是那種說他會說,但是不會多說。因為多說反而挺煩人的,畢竟我們兩也不喜歡我們的父母多說。

我挺害怕他最後內心好脆弱,倒是希望他臉皮厚點。

別人說,可以聽,好的可以接受,不好的可以反駁。」

2

這封來信,讓我深有體會。

因為在這裡面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也常常因為小小魚的敏感而責備他。

上次在菜市場,他想買爆米花,就一個人跑過去站在那裡。

也沒有跟我們說。

我跟他媽媽就很奇怪,這是為何呢?

因為平時學校裡發生的事,或者他自己遇見的新鮮事都會跟我們分享。

有問題也會提。

可那次為何會這樣?

有時他因為吃飯把飯掉地上,或者衣服袖子壓到飯粒。

媽媽就會提醒他,他就會說知道了知道了。

可如果哪天我語氣很重地批評他時。

他就會紅著眼睛。(不過快8歲的他,這樣的情形遠比五六歲的時候少了。)

還有很多家有三四歲孩子的媽媽,也說過這些問題。

就是孩子不說話,要你猜。

你說重一點,他們就紅著眼,特敏感。

不知道怎麼辦?

其實,只要你細心去體味,會發現做孩子真的很難。

如果孩子心思敏感愛哭。

父母會責備「你為什麼這麼愛哭?為什麼不說出來?為什麼這麼敏感啊。」

可孩子馬馬虎虎的時候,又經常責備孩子「怎麼總是不聽,臉皮這麼厚。」

有時鼓勵孩子,跟我們說,隨便說。

可有時孩子剛說,就怪孩子狡辯,找託詞,罵著「不要說了,你就那樣。你以為我們不知道啊!」

到底是說還是不說?

到底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

如果孩子心底有了這樣的疑問。

那跟父母之間的溝通就會出現問題的。

3

下面有幾個方法,應該會有一些警醒父母的作用。

少說一點,過多的指責更沒有教育效果。

我們明明知道沒有「完美小孩」。

可很多父母卻總是苛求孩子能變得完美。

準時起床,按點睡覺,嘴甜大方,作業工整。

能自己整理好文具,獨立。

……

如果能全部做好就好了。

班級群裡,部分孩子的作業工工整整,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可自己的孩子,作業丟三落四,這裡用手指塗一個圈,那裡戳一個洞。

有的孩子衣服保持得乾淨整潔。

而自己的孩子卻總是弄得髒兮兮,都不知道是怎麼弄的。

吃飯的時候,指責掉飯粒,挑食。

甚至孩子睡覺踢被子也要拿出來指責一番。

可是絮絮叨叨之後,你發現有效果嗎?

我覺得孩子不光記不住你說的那一大通道理。

反而覺得你的話都隨便說的,可以不聽。

不如一件事一件事來落實,培養一個習慣算一個習慣。

而不是每日叨叨,責備孩子。

4

不要什麼事都跟孩子爭一個「理」。

家絕不是說理的地方,請不要斤斤計較。

很多時候,大人會利用自己的知識優勢和權威,跟孩子理論,聲音高昂,好像句句在理,將孩子逼得無話可說,如同逼進了死胡同,尋不得出路。

想這樣就能讓孩子信服了。

事關品格教育的話,父母的確要讓孩子明事理。

可有時就是因為孩子說要吃餃子不吃包子,你非得問他為什麼,然後讓他聽你的,吃餃子才行。

其實,這是大人太計較,不是孩子不懂事。

是害怕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自己的,還是父母本身不喜歡被打亂?

於孩子而言,他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想反抗或者表達。

可是父母總是有理。

最後他們乾脆什麼都不說了,就看你們怎麼說辭,如何安排。

這樣做,孩子會變得更順從父母,沒有自己。

就算父母平時真誠地跟孩子說:你跟我們說呀,什麼都可以說。

說再多也沒用。

因為你跟孩子直接的行為模式已經告訴孩子了:「你是什麼都可以說,可最後還是我們決定,我們說了算。」

所以,父母最應該反思的是自己的行為和這種行為帶給孩子什麼。

而不是單純地去鼓勵。

一個家庭真的有了「尊重、民主」的氛圍,孩子才會真正敢於跟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5

最後一點是別說氣話,及時安撫。

不要在生氣的時候,說那些威脅孩子的話。

或者打擊孩子自尊的話。

因為很多時候,父母在生氣時,會罵「你是豬腦子啊!」

「你為什麼沒有笨死啊!」

「真後悔生了你」

……

這些暴力語言的傷害,遠比打一頓更嚴重。

如果真的因為言語傷害了孩子,或者讓孩子誤解了。

請及時安撫,你以為微不足道的無所謂,在孩子那也許就成了石頭壓住心。

錯了就道歉,誤解就解釋好。

親子關係就是在一次次地傷害中變差的。

要知道,傷害並不能讓一個人變得內心強大,或者臉皮變厚。

只有父母真正的愛加上積極正面的行為表達,才能讓孩子內心溫暖而強大。

相關焦點

  • 少說話是品行,會說話是品德
    嘴下留德,遇事多體諒,他人的缺點不嘲弄,他人的隱私不宣揚,他人的弱點不抨擊,他人的劣勢不欺負。多一些安慰,少一些爭吵,生活才能處處有溫暖!心存善意,存好心,說好話,也才能把人做好,把人生經營好。分寸: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中國有句古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話的分寸感,相當重要。
  •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少說話,多做事,人生走上坡路
    做人要低調,做事也是同樣的道理,少說話,多做事,才能越來越好。 我們公司有一位同事,正兒八經的技能沒多少,就喜歡胡亂說話,人稱大嘴巴。 一開始認識他的時候,聽他講話,還覺得他特別厲害,後來接觸的時間久了發現,他就是嘴上功夫厲害,其他的沒什麼真本事。 把時間都花在耍嘴皮子上面的人,又怎麼會有時間提升專業技能呢?02 那些沉默寡言的人,才受人歡迎。
  • 心理學:男人的嘴決定了家庭的興衰,有建樹的男人都懂得好好說話
    日本作家佐藤富雄曾說過:你嘴上說的,就是你的人生。每天你說的話,都給你的每一天指明方向。語言的威力向來神秘莫測,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也能敗事。 說話只是嘴巴一張一合的事,但它卻能影響你的孩子、婚姻關係、人際關係,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你的一生。
  • 管好自己的嘴,這三件事,爛在肚子裡也別和人說,避免惹禍
    管好自己的嘴,這三件事爛在肚子裡也不要告訴別人,不要生氣英格蘭文藝復興劇作家本詹森說。
  • 真正高情商的人,懂得這樣說話,人緣好
    你的嘴,就是你的風水。會說話讓人如沐春風,久處不厭。正如蔡康永所說:「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真正高情商的人,懂得這樣說話,人緣好。很多時候,你說話的樣子,決定了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你怎樣的說話,別人就會把你看成怎樣的人。當然,讓人感到舒服的話,並不是奉承,而是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懂得委婉地說,換個角度說。2真正高情商的人,說話有分寸,說話時充分考慮別人的感受。
  • 一個人運氣好不好,看他說話的語氣就知道
    除此之外,一個人運氣好不好,和他說話的語氣,也是息息相關的,實際上,與人交往時,你說話的語氣,要比你說話的內容重要得多。語氣,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它不僅可以衡量一個人的人品,還能看出一個人的本性,學會好好說話,放低姿態,你一定能積攢更多的運氣。
  • 何炅:管好自己的嘴,三思而後行,是一輩子的修行
    雖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只是「輕輕踩一下」,但對於那個承受的人來說,卻是千軍萬馬踩過。 何老師的這段話,也引發網友熱議。 有人說:「很有意義的話,畢竟你不是當事人,你沒有權利和立場去評判別人的為人處世。」 有人說:「禍從口出,真的得三思而後行。」
  • 佛教:少管,少說,少想,就是福
    人生一世,白雲蒼狗,多管則多仇,多嘴則多災,多思則多煩擾。每個人能珍惜的日子也不過只有三萬天,做好自己別管閒事、別說不管自己的事,別想不切實際的事情,少管、少說、少想,就是福!人生管好自己的事,別人的事情少管,你幹涉的越多遭的怨恨也就越多,傷害別人的話,損人利己的話不說,人事我非的話不說,不屬於你的人不去想,不切實際的事情不去念叨;這樣你才會有福氣!事不關己休多管一個人最難得的修養,是少管閒事,正所謂話不投機莫多言,事不關己休多管;管閒事,落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是自己冷漠,而是別人的事情管太多,落下不是,惹人煩!
  • 「管好你的嘴」:喜歡說這3種話的女人,情商太低,不受男人喜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做不會說話請閉嘴,沒人把你當啞巴。說話,是一門藝術,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有的人說話會讓人聽得很舒服,不由自主地對他心生好感,想要跟其交往;有的人說話雖然簡單明了,但是會說中關鍵處,讓人眼前一亮;有的人說話不經大腦思考,怎麼說都是錯,不張嘴還好,一張嘴就得罪人,讓別人下不來臺,自己也給別人留下極其糟糕的印象。管好你的嘴,不要張口就傷人,這是為人處世的基本要求。
  • 人到六十,少說話,少管人,你就活明白了
    嘆這時光荏苒,在往事的回憶裡,又有多少人能夠說得清楚自己到底學會了,懂得了,經歷了什麼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服老的,也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輸給了歲月。故而,其實我們活過了大半輩子,我們也仍然不願意向生活屈服,不管是在事業上還是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也總是端著一副大佬做派,不想低頭,也不願低頭。其實仔細想想,這樣做真的對嗎?
  • 絕世好爸媽
    在一起後,姐姐一家和小姨一家分別來杭州玩過,在跟老公相處過程中,都對他讚不絕口,說是可以託付的人,讓我爸媽放心。去年國慶節老公跟我回桂林正式見爸媽,跟他們提親,年底領證後,過年也是跟我回家了一趟。老公每次都是跟爸媽相處得很融洽,還幫帶侄子。爸媽對這個女婿也是很滿意的,對他特別好,讓他吃好玩好。爸媽只希望他能對我好一輩子,在杭州好好照顧我,兩人互相扶持,把小日子過好。
  •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與人交往的3種分寸,是非少,人緣好
    一段好的感情除了需要好好經營,還要注意交往時的分寸。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與人交往的3種分寸,是非少,人緣好。1說話不口無遮攔,不讓他人難堪,在言語中顧及他人的體面。別人的是非無需評說,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在背後說三道四。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你在背後所說的那些閒話,終有一天會傳到被說者的耳朵裡。你說的閒話,對他造成的傷害是你難以想像的。閒話說小不大,說大它也不小。
  • 職場說話的4大忌諱,管好自己的嘴,別亂說話,說了就慘了
    但我建議你,如果你想要迅速得到提升,或者想要與同事愉快地相處,不要在背後議論同事,如果這些都被領導聽到了,他對你的印象就會大打折扣,而且還會無形中地降低你晉升的機率,從而影響你的晉升。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理,他怎麼會知道等等,因為別人總會比你聰明,這世界上也沒有不透風的牆。總而言之,多做少說這一點在職場上絕對適用。
  • 管好自己的嘴, 不要說這些話! (看完驚醒)
    記住三句話 「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1、看人長處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如果你總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你們的關係肯定好不了
  • 懂得好好說話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很多時候不僅傷害了別人的自尊,久而久之,也會讓自己變成了一座孤島。朋友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很多時候我們的好運都來自於朋友,你說話好一點,人緣自然不會差,運氣也隨之而來。
  • 管好自己嘴巴,少說這三句話(經典)
    都說,會說話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 但是,會說話的人,通常都是怎麼說話的呢? 著名作家朱自清曾給出了一個很棒的解答: 「你的話應該像黑夜裡的星星,而不是除夕的爆竹——誰稀罕那徹夜的爆竹呢?」
  • 張雲雷,管好自己的嘴吧……
    三個姐姐多有造化,都是倖存者。」就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拿國難做逗哏,用悲劇當包袱。作為一個親身經歷過汶川地震的人,地震所造成的傷害,遠不是你能夠想像的。要開地震的玩笑,你沒那個資格。筆者看的相聲不多,一般看到都是拿搭檔開涮,之前看過郭德綱在表演過程中跟觀眾解釋,為什麼他們的相聲主角都是于謙,因為這是一種表演手法,為了拉近表演者和觀眾的距離,讓大家更直接的感受包袱和段子。再看看張雲雷是開涮的對象是誰?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有「三不說」,管好嘴就是管住福氣!
    說話的能力對一個人的成功非常重要。能說會道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對此,曾國藩給了很好的建議。曾國藩教育後人:真正厲害的人,有「三不說」,管好嘴就是管住福氣!不論別人長短曾國藩在家書當中曾經說過:「欲去驕字,總以不輕笑非人為第一義。」
  • 一個人的晚年生活幸不幸福,能從他說話的方式看出來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將來能過上一個幸福的晚年,但很多老年人卻因為管不住「嘴」,常常因為說錯話,而影響了晚年的生活質量。說話的態度和方式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際遇,人到晚年,少說話,多傾聽。前半生學著如何說話,後半生就要學著閉嘴。不該說的不說,非說不可的,必要時好好說,如此這般,才能避免晚年悽涼。
  • 一個氣質高雅的人說話懂得抑揚頓挫!
    很多次我碰到這樣的事情,每次我都想問問那些女孩子,姑娘,你說話可以小聲點溫柔點嗎!懂得不僅要外貌美,嘴上也要甜但每次都變成告誡自己說說話要語氣溫柔,儘量說標準的普通話,即使說方言也不可以太大聲不可以打擾別人,說話聲音太大且不懂得委婉語調先不說會驚擾周邊的人,最起碼你身邊的人也會不舒服,也許他不會打斷你或者指出你的缺點,但是身為身邊的人,他多少需要忍受這樣的你這是不是對你們的感情造成損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