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爾爾
萬萬沒想到,最近真香的綜藝是《潮流合伙人2》。
節目上陳偉霆擔任主理人,歐陽娜娜、範丞丞、劉雨昕、周揚青擔任合伙人,在成都經營一家潮流集合店,從零開始打造線下店鋪和線上商品。
第一季節目曾召集吳亦凡、Angelababy、潘瑋柏、趙今麥、福克斯在東京開店,選品、拍照、上架、銷售等,在陌生領域不熟練地探索著。
國外開店一個月走下來,第一季節目關注度表現尚可,但其實也暴露了不少問題,比如門外漢明星嘉賓們缺乏規範和有說服力的經營理念,節目主打潮流的概念變得有些空泛,難以落地。
再加上近年來潮流類綜藝層出不窮,卻都還不成氣候,網娛君最初對第二季並沒有報以太大的期待。
單從第二季的嘉賓陣容,乍一看和第一季一樣,仿佛是找來湊數的。然而觀看幾集之後,竟然真正有了一種經營類成長文的感覺——這個味兒對了。
經營類綜藝發展多年,題材上從衣食住行均有涉及,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打法,《潮流合伙人2》的出現,或許能為這類型綜藝提供一些比較有用的內容。
這5個人湊在一起也太有趣了
有了第一季的經驗,很難不帶著懷疑去觀察第二季的嘉賓:
陳偉霆和歐陽娜娜等在時尚圈雖有不少比較出圈的造型,但真正開起店能不能勝任就難說了;周揚青和劉雨昕都屬於綜藝小白,極有可能是埋頭幹活、沒有藝能感的選手;範丞丞綜藝經驗豐富,但並不是統領大局的角色,能否在這檔節目中發揮潮流人設也未可知。
奔著「湊活」的心態去看《潮流合伙人2》,發現原本以為是用來湊數的嘉賓陣容,實際上是升級了。這幾個人湊在一起,各自發揮所長,從潮牌知識儲備到經營模式,讓人很難挑得出錯。
陳偉霆作為節目的主理人,體現出了大家長的信服力和權威度。
在選品和銷售環節,都看得出陳偉霆對各類潮牌的文化背景和創作理念了解透徹,在搭配方面,體現出了極具個性的態度和風格。
比如用「麻辣」概念在線下店鋪灌輸成都文化,迎合國潮的設定,還發明麻辣口味咖啡,無論創意性還是能力都有很不錯的表現。
專業度有了,甚至還能表現出綜藝感來搞笑一番。白天在店裡模擬成戲精顧客來踢館,晚上回到家還要跑兩條街去追走失的寵物狗。
今天更新的第四期節目上,陳偉霆帶著只有一隻鏡片的眼鏡打了一天的工,發現眼鏡的bug之後用一口港普大喊「我怎麼出來混啊」,努力、心酸而搞笑。
首次上節目的周揚青,目前還沒有完全挖掘出來綜藝感。不過,周揚青在《潮流合伙人2》展現出了與節目的契合度非常高。
周揚青開網店的經驗被她充分用在節目裡,無論是打造線上小程序還是線下店鋪都遊刃有餘。除了對潮牌文化的了解,周揚青在拍照修圖、店內布置、後期上架以及面對面銷售等方面都表現不俗。
尤其在應對顧客的時候,能巧妙抓住對方的購物心理進行1對1的勸說,用一句「不是所有人穿都好看,但只有我穿才好看的衣服,你就是這種」賣出店內最貴的大衣。這種讚美人的方式,著實有些厲害。
這女的,有點東西哈~(楊笠臉
首次在潮流經營類綜藝常駐的劉雨昕,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本以為劉雨昕話不多,沒想到她在節目上布置陳設、針對顧客需求耐心講解都很有一套,並懂得輸出個人時尚態度,理所當然地成為潮流經營類綜藝的得力員工。
在綜藝感方面,雖然搞笑技能表現平平,但劉雨昕也能配合粉絲和來進行一波互動,宣傳效果和熱鬧氛圍都拉滿。不能說是不可替代,但也是絲毫不會拖後腿的嘉賓。網娛君覺得很ok。
歐陽娜娜和範丞丞都是綜藝節目上的老將,這次在節目中經營潮流店紛紛化身萬能小幫手,偶爾也能為節目貢獻一些看點。比如歐陽娜娜把vlog中開夥做飯、出門打扮、努力工作的內容也搬到了節目裡。
曾在另一檔潮流類綜藝《720潮流主理人》常駐的範丞丞,在《潮流合伙人》中挖掘到更多面,一邊擔任5個人中唯一能開車載人的司機,另一邊還能秀出拍照能力。
幾天開店實操下來,五位嘉賓的分工合作和生活交際部分,都體現舒適感。
最初,網娛君以為只是因為劇本升級,導致明星嘉賓在開店過程中非常順暢。
直到馬天宇在節目中露面,一個時尚絕緣體的人設出現,節目或許是希望通過馬天宇在從潮牌一竅不通,到逐漸對選衣和銷售工作漸入佳境,最後圓滿完成銷售工作。
但也正是馬天宇和潮牌店體現出不搭,這種差異感令節目上的嘉賓在相處非常難受,觀眾看了也難受加倍。
找合適的人在節目上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確實是需要能力和玄學雙重加持的。
經營類綜藝為什麼總是令觀眾感到發愁?
經營類綜藝一度是和情感類綜藝並肩的熱門類型,但之前大多數經營類綜藝要麼平淡得毫無水花,要麼矛盾激烈得讓人著急。
「搞事情」逐漸變成大多數綜藝的基本原則,只要有話題,其他方面都可以不注重。
這就導致大多數經營類綜藝大聲吆喝著概念,卻沒有辦法真正地實行。
例如《潮流合伙人》第一季,吳亦凡、Angelababy等混跡時尚圈的明星,在開潮牌店時卻經常露出對潮牌文化的陌生、對經營店鋪抱有美好幻想,實際體驗卻總是幻滅。
再如《中餐廳》系列,一直到第四季,算帳管錢的問題都沒有搞清楚,採購食材入不敷出、菜品供不應求等,明星嘉賓在節目上算帳算到頭大,觀眾也替他們感到尷尬。
明星在節目上開個店,為什麼那麼難?
看了幾期《潮流合伙人2》,網娛君終於發現了關鍵point。
首先,節目的本質是:明星嘉賓在綜藝上打工。
《潮流合伙人2》比第一季節目的升級之處就在於,五位明星真實地化身潮牌店打工人,從各個細節上為顧客服務,最終通過努力工作而達到盈利。
打工人,打工魂,只有和節目題材專業相關的明星,才能做觀眾想看的打工人。大多數綜藝通常注重放大明星的群居生活,為觀眾展示各種團建之旅。
生意都還沒做好,好意思搞團建?
只有讓明星在節目上展現出打工人的一面,才能讓觀眾有共鳴。
《潮流合伙人2》裡五位明星嘉賓住在一間房子裡,從工作到生活,都將在一個月內進行。節目放大了他們工作內容的佔比:每天開車去上班,經歷一天擺貨、拍照、賣貨的打工生活,下班之後飽餐一頓,又開會復盤每日經營狀況。
看周揚青和劉雨昕用不同的風格做銷售員、歐陽娜娜手忙腳亂地為衣服打包,在努力中成長,比明星們一邊在經營方面一竅不通,一邊在飯桌上幻想顧客無條件買單更真實。
另外,在開店的事業主線上,「搞事情」不應該是第一準則,「專業化」才是。
明星在開店時找不對路子的綜藝片段,實在是令人發愁,《中餐廳4》林大廚大手一揮採購大批餐具卻無人買單的慘狀,可稱為年度經營類綜藝最無語片段。
《潮流合伙人2》看起來有一種賺到錢的快感,主要在於一群有想法、有經驗的嘉賓,通過正確的開店路線,【自行】摸索一條開店的路。
加上節目把目光從第一季的東京,挪到第二季的成都,向中國人輸出國潮,避免了第一季無人問津的窘境。
不需要觀眾替他們操心節目的懸浮部分,也不用擔心他們經費不足、分工不明確,陷入算不明白錢、談不攏分工的降智式矛盾。
原來不搞事情的綜藝,也蠻有意思的嘛。後續《潮流合伙人2》如果能夠保持這個水平,網娛君願把它成為經營類綜藝的最佳爽文。
——這才是正確販賣成功學的積極案例。那些跟潮流沒啥關係的潮流經營類綜藝,你們清醒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