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即刻啟程和小編一起了解歷史吧!
建安年間,袁紹的次子袁熙迎娶了一位美嬌娘為妻,這位美嬌娘既是當時的袁夫人,亦是後來的曹丕身邊的曹夫人。
這位女子便是文昭甄皇后。
歷史上並未記載著文昭甄皇后的真實姓名,世人為她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甄宓。
甄宓
甄宓的父親甄逸曾官至上蔡令,由此甄宓也算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甄宓年幼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之時,甄家人都發現甄宓的身上仿佛蓋著一層玉衣,如此奇異的景象仿佛就昭告著甄家人:
「此女貴乃不可言。」
待到甄宓出落的亭亭玉立之時,已經憑藉出眾的容貌和才華,在民間有了不大不小的知名度,更難得是甄宓還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曾在災荒連年之際用家中的糧食救濟鄉裡。
這也正是後來袁紹會為兒子袁熙聘娶甄宓的原因之一 。
甄宓和曹丕
原本在甄宓嫁給袁熙之後,兩人生活也還算幸福美滿,可這樣一切等到曹操攻下了鄴城之後,不復存在。
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鄴城,其子曹丕被甄宓的美貌深深吸引,隨即就對自己父親表示想要迎娶甄宓,在曹操點頭同意之後甄宓搖身一變,從袁夫人變為了曹丕的曹夫人。
曹丕如願以償,抱得美人歸,自然是對甄宓極為喜歡。以至於在後來的數年中,甄宓「擅室數歲」,成為了曹丕的專寵,並先後生下了未來的魏明帝曹叡和女兒東鄉公主。
曹丕的府邸之中也因有了甄宓而變得融洽,要說這甄宓也不愧是一位奇女子,她不僅府中的其他妻妾交好,甚至就連曹丕的母親卞夫人也對這位兒媳婦滿意至極。然而甄宓所擁有的這一切,在一位女子出現後,再次發生了改變,而這一次改變,翻天覆地。
甄宓
此女便是三國時期的郭女王。
郭女王幼年喪父喪母,在四處漂泊後寄住在了別人家,後來被小郭女王三歲的曹丕納入了府中。此時正值曹丕和曹植兩人為了太子之位勢如水火,郭女王為人聰慧異常,時常向曹丕提供建議和良策。
「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
曹丕和郭女王
延康元年時期,曹丕被封為王,甄宓所生的兒子曹叡也隨之被封為武德侯。同年六月,曹丕親自率領軍隊南徵,卻沒有帶上甄宓,讓甄宓繼續留駐在鄴城,此時曹丕和甄宓之間的感情已經出現了裂痕,再也不似從前那般恩愛如常。
之後曹丕最後能打敗曹植,被曹操立為太子,其中就有著郭女王的功勞。一時間郭女王就替代了甄宓在曹丕身邊的位置,成為了曹丕最寵愛的女子,甄宓「後愈失意,有怨言」。
郭女王也知道,在曹丕眾多夫人中,甄宓才是對自己威脅最大的那一個。於是郭女王為了自己能夠坐上皇后的位置,就開始誣陷和打壓甄宓,經常給曹丕吹枕邊風(「進譖於文帝」)。
甄宓和曹叡
黃初二年,曹丕最終派遣使者將甄宓賜死,原本在詔書下達到甄宓之前,曹丕原本也曾後悔過,只可惜等到曹丕想要派人去攔截使者的時候,才發現已經來不及了。
甄宓早知道會有這麼一天,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在臨死之前甄宓將兒子曹叡託付給了曹丕另一位妃子李氏。由於李氏素來和甄宓交好,兩人姐妹情深,李氏忍痛答應了甄宓的請求。
據說,在甄宓死後,還「被發覆面,以糠塞口」,在死後還要遭受到如此侮辱,令人唏噓不已。曹丕這麼做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於郭女王,「被發覆面,以糠塞口」意為讓甄宓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愛說,簡單來說就是讓甄宓閉嘴。
甄宓
「初,甄后之誅,由郭后之寵,及殯,令被發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養明帝。」——《漢晉春秋》
然而,在史書上所記載的甄宓的死因,並不只有這一個。
在《魏書》中記載著當時曹丕本來想立甄宓為皇后,可甄宓卻委婉拒絕:
「妾聞先代之興,所以饗國久長,垂祚後嗣,無不由后妃焉。故必審選其人,以興內教。令踐阼之初,誠宜登進賢淑,統理六宮。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寢疾,敢守微志。」
曹丕和甄宓
此後曹丕立甄宓為後的詔書先後下了3次,也被甄宓拒絕了三次,曹丕原本想要過段時間再立甄宓為後,誰料世事弄人,甄宓不幸於當年六月病逝於鄴城。得知甄宓逝世這一消息之後的曹丕,悲痛萬分,「哀痛諮嗟,策贈皇后璽綬」。
只不過,《魏書》中的說法在後來經過學者的研究,發現可信度並不高,大部分人都認為甄宓就是被曹丕賜死,只不過死後有沒有「被發覆面,以糠塞口」。至今還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
隨風來,隨風去。回憶往事,歷史的記憶揮之不去。今天的歷史之旅到此結束了,期待與大家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