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元彬還不是元斌的時候,演過一部叫做藍色生死戀的片子裡面有個來世相當一棵樹的姑娘,有眼不識泰山的拋棄了當年還沒混黑道的大叔(這句話是我摘錄大叔影評裡的一段,覺得甚有意思)記得那個夏天這類型的片子遍地都是,其一是藍色生死戀,然後與之類同的薰衣草,接下來是常盤貴子木村拓哉的美麗人生,都講述了生命的殘酷和愛情的無奈。因為大叔又一次拾起元彬,那年那月,看藍色生死戀,我年紀不大,還不懂得什麼叫做生死相隨,也不懂得花樣美男這個詞的涵義,我只記得裡面有兩個男的,一個風度翩翩,一個放浪不羈,我身邊的朋友都對這兩個韓國男子褒貶不一。
五年前初看《藍色生死戀》,哭得唏裡譁啦的。想起可憐大義的恩熙,無奈悲情的俊熙,那種韓國文化當中的悲,總算是領教了一番。最讓我感動的,不是他們倆的愛情,而是恩熙對生母、養母的那種情感。養母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賜給了恩熙,包括她的仁慈個性。生母將自己可以給的都給了恩熙,包括她那剛毅的個性。記得我哭的最厲害的一場,養母終於說服了生母要把恩熙帶走,而養母忍耐著要同時失去兩個女兒的悲痛,為了孩子的未來,也願意放手。
可是善良的恩熙太清楚養母的痛,她過早地感受著母親失去孩子的那種心痛,拒絕了養母的請求,縱然她知道她自己有多麼的渴望能與養父母還有最愛的哥哥一起生活,可是對於生母的義,讓她沒法拋下。這裡說義,是因為其實在這個時候,她還沒有愛她的生母,但她對於這個媽媽充滿了憐憫以及愛惜,這樣的個性能讓人不愛她嗎?恩熙是值得人去愛的,所以,俊熙無論如何都無法忘記她,從兄妹變成情侶,感覺是件噁心的事情,可是,看著他們,你卻無法噁心下去。
作為一個95後女生,越過20歲之後看過的一部最老的韓劇,似乎橫亙在之間的時間差稍顯漫長,但是悠回空靈的鋼琴曲和厚重的女聲背景音樂還是可以一個音符就把我拉近那片藍色的大海,生而孕育悲劇的大海。有時只是想看看經典為何成為經典,但是真正經典永遠都不會給出一個具體答案,它讓你淪陷在無數個小角落裡自己意會。不能否認這部作為韓劇虐戀鼻祖的悲情劇真的是經典,讓我從頭哭到尾。
前面為小俊熙和小恩熙的忍痛分別流淚,真心真心很喜歡小俊熙和小恩熙這對小兄妹,喜歡他們兩小無猜的嬉鬧,喜歡哥哥拒絕那麼多小女生的情書唯獨疼愛家裡的妹妹,喜歡哥哥自然流露的愛妹之心甚至不惜膝下黃金,喜歡妹妹大氣靈慧的公主氣質,我都弄不清楚到底是絕贊的演技還是濃濃的真情!看完前三集,在山洞口長大的俊熙回來的那一幕都有個不再看下去的念頭,因為到這裡已經可以是一部很經典的電影了!
劇中的感情線是再明確不過的了,俊熙恩熙相互深愛,泰錫愛得義無反顧毫無保留,幼美愛得戰戰兢兢卑微渺小。糾葛的感情一直都是被討論最多的,我也一度糾結於恩熙何以對一往情深且有擔當的泰錫近乎絕情的冷漠,而始終無法放下令自己頻頻失望的俊熙。其實,誰愛誰都不需要任何理由,誰不愛誰也都沒有錯,因為在愛情面前每個人都有選擇和拒絕的權利,而每一份真心付出的情感,無論是相愛或是單戀,都同樣彌足珍貴,值得珍惜和尊重。無論是否得到回應,這份真心都會升華你對愛的認知,甚至滌蕩你的靈魂。
也許深情的故事,總是最能打動我吧。小學第一次看,那時候還不懂成年人的感情,反映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對話、表情、情節都看的不甚明白。至今都還記得那時候對他們的對話、忽好忽壞的關係感到奇怪的心情。現在連當時有沒有看完都記不太清了,但當時確實很喜歡這部電視劇。後來好像是大學的某個時期又重看了這部電視劇,印象不深,可能當時主觀上排斥悲劇,不過好像以前也寫過評論。就當作時光和成長的記錄好了,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感受,或者不同的時間,仍有相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