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16日,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主辦的2020年國內旅遊宣傳推廣培訓班在江蘇泰州舉辦。來自全國各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國內旅遊宣傳推廣業務處室負責同志,重點旅遊城市、旅遊景區、旅遊營銷企業及宣傳機構相關負責人等近150人參加了培訓班。
本次培訓班是文化和旅遊部成立以來資源開發司首次組織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開班學習、討論旅遊宣傳工作,是國內旅遊營銷最高規格的培訓。作為特邀專家,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中青旅聯科執行總經理葛磊以《心智時代的旅遊目的地營銷》為題進行交流授課。
▲中國旅遊協會旅遊營銷分會副會長
中青旅聯科執行總經理葛磊
中青旅聯科是中青旅旗下專業的旅遊目的地整合營銷服務機構。課上,葛磊結合多年深耕文旅行業的經驗,圍繞疫情後旅遊市場發展的新常態、疫後文旅營銷的新趨勢、營銷實戰工作的創新等內容做了專題分享。
授課開篇,葛磊分享了三個字:
葛磊表示,新冠疫情發生後,國內旅遊業蒙受巨大衝擊,但危機中孕育著潛在的紅利,生態紅利、自駕紅利、出境旅遊市場回流紅利凸顯,並催生出以周邊遊、城市遊、長線遊為核心的「三分天下」新格局。
周邊遊
大中城市客源輻射周邊旅遊目的地,以自駕、高鐵為交通工具,周末周邊的高頻旅行將成為中產家庭的旅遊常態。
城市遊
城市不只是輸出遊客,西安、重慶、長沙、杭州等網紅城市的崛起正在讓年輕人趨之若鶩。城市旅遊的核心不是景區,而是街區——遊客更願意打卡步行街、博物館、書店,體驗一座城市的獨特文化和生活方式。
長線遊
面對高品質的消費回流,國內一些擁有世界級旅遊資源的長線遊目的地,會迎來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那麼,如何瞄準疫情後的旅遊市場,推進旅遊品牌及產品創新升級?
旅遊的本質不是從資源出發,而是從「人」的需求出發。葛磊指出,後疫情時期,中國旅遊市場正在加速從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心紅利;旅遊目的地的營銷,也將從爭奪眼球的競爭,轉向佔領消費者心智的競爭。
在旅遊目的地營銷的實戰方面,葛磊提出四大營銷策略:
01
品牌營銷,重在頂層設計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而文化更應成為旅遊品牌的頂層設計。每一個旅遊目的地,都應該找到獨有的特色主題或情感共鳴點,比如哈爾濱的「冰城」,大理的「風花雪月」,西安的「大唐盛世」,讓自身更有辨識度,在遊客的心智世界佔有一席之地。「旅遊目的地的品牌戰略規劃」應當提上工作日程,讓旅遊目的地營銷有戰略定力和戰術遵循。
02
產品營銷,重在細分市場
旅遊的高質量發展時代,目的地要學會選擇遊客。目的地需要根據自身特質,確定重點發展的細分市場,比如圍繞研學、親子、康養、婚拍等領域進行深耕,塑造鮮明的產品品牌,探索精準的產品營銷;同時,圍繞市場需求推動旅遊產品更新迭代,為遊客提供更高質量的旅遊供給。
▲「少年那達慕」親子旅遊研學產品IP
03
活動營銷,重在自主IP
活動和節慶是提升旅遊目的地品牌的最綜合、快捷的手段,但往往很多活動流於形式化。未來旅遊目的地的活動節慶,要注重根據自身的文化特質和旅遊資源打造自主IP,比如哈爾濱的「冰雪節」、青島的「啤酒節」、烏鎮的「戲劇節」、墾丁的「春天吶喊」等,而活動策劃本身也需要包括文化賦能、創意賦能、內容賦能、科技賦能、服務賦能在內的多維度賦能,讓活動辦得深入人心。
04
事件營銷,重在創新創意
國內的旅遊目的地營銷往往有慣性依賴,採購媒體資源本身並不難,難的是「創意」,而最能體現創意的就是事件營銷。全球事件營銷的經典案例包括澳大利亞大堡礁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馬爾地夫的「水下內閣會議」,中青旅聯科也在近五年幫助不同目的地策劃了「消失72小時」、「奇妙愛情島」、「青島帶節奏」、「世界之美,盡在新疆」等事件營銷。在事件營銷的策劃中,關鍵在於要實現與公眾的「情緒共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青島帶節奏」音樂MV
▲「世界之美,盡在新疆」高端旅拍事件營銷
今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評出了《全國國內旅遊宣傳推廣典型案例》名單,全國僅16項案例入選,由中青旅聯科主導或深度參與策劃執行的案例達到4項。葛磊表示,展望「十四五」,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內旅遊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窗口期。中青旅聯科作為國內專業的目的地營銷機構,願用心陪伴旅遊目的地的成長,以專業精神助力行業變革!
中青旅聯科是光大集團、中青旅控股旗下專業的整合營銷企業,連續八年躋身中國公關公司TOP30,是2020 The Holmes Report公布的全球百強公關公司。
公司業務涉及文旅、消費、健康、科技、政府、金融等領域,為客戶提供活動營銷、數字營銷、目的地營銷等豐富的服務。
合作郵箱:cytslinkage@cytslinka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