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變形金剛,相信每一個生在紅旗下、長在改開裡的中青年都不陌生,它是伴隨著我們長大的「夥伴」。
在那個年代,對男孩子來說,汽車人玩具的分量相當於女孩子的洋娃娃,必須人手一件,家長不給買?哪怕一哭二鬧三上吊也絕不妥協!
近年來,《變形金剛》系列電影,也迎合著全球的數以萬計「變迷」的口味,一部部地拍,一部部地引進,一部部地創造著票房新高,卻也一部部地忍受著直線下滑的口碑。
作為路人,我在2017年走進電影院,觀看了《變形金剛5》,觀後感可謂五味雜陳:那凌亂的人物關係、變形到脫相的汽車人、匪夷所思的黑化、頭重腳輕的故事線、強硬的廣告植入……除了用鈔票砸出的華麗特效,其他部分實在讓人「誇」不下嘴。
就在觀眾對這一系列電影愈發失望的時候,人稱「美國王思聰」的「耐克公子」塔拉維斯·奈特,帶著《大黃蜂》,再一次闖入了我們的視野。
作為《變形金剛》系列的外傳,《大黃蜂》的劇情被設定在1987年,也是變形金剛實際誕生的年代。影片中,大黃蜂的造型從原來的雪佛蘭,變成了令人懷念的甲殼蟲。
色調上,融入了懷舊風,還原年代感的同時,也拉近了觀眾與大黃蜂的距離,走進電影院的那刻起,一切都是黃萌萌。
情節上,捨棄了令人疲憊不堪的打戲,增加了很多溫情的文戲,卻一點兒不沉悶,反而能讓觀眾耐下心來,慢慢地融入到影片中。
特效也沒有一味地追求華麗,多了幾分樸實,回歸了「咔咔咔」變形的本質,也讓汽車人們更「接地氣兒」地有了一些自來舊。
從出場人物的穿著打扮,到背景音樂的選取,《大黃蜂》的每個細節都處理的極為用心,既不過分奢華,也沒有喧賓奪主,是實打實的「誠意之作」。
既然是外傳,要詮釋的內容無非是跟在不影響《變形金剛》系列主線劇情的同時,身為本部影片主角的大黃蜂做了什麼?遇到了什麼人?發生了那些事?如何順便拯救地球與人類的故事。
看著很熟悉?那就對了,這就是歷代超級英雄的成長史,雖然花樣繁多,但萬變不離其宗。
然而《大黃蜂》卻把這個「俗套」玩出了新的高度。
影片中,大黃蜂帶著特殊使命降臨地球,卻在首戰中失去「聲音」與記憶,變成了外表破舊,滿是灰塵的甲殼蟲,藏匿在海岸小鎮的廢棄場。或許是真的壞了,或許僅僅是在逃避。
另一方面,沉浸在成長煩惱中無法自拔,卻對汽車有著過分執著的18歲少女查莉,發現了並喚醒了他。
令觀眾倍感意外的是,「醒來」的大黃蜂,一改之前驍勇善戰的威猛形象,轉而變為超級萌寵!他會因為害怕蜷縮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會因為高興在馬路上飛速奔騰,會因為難過垂下「耳朵」,會因為信任對查莉言聽計從,並時刻不忘保護她。
一個大黃蜂,兩種截然不同的打開方式,武能力挽狂瀾變英雄,文能天真爛漫當萌寵,就問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喜不喜歡?
除此之外,影片中把查莉的成長之路也安排得妥妥噹噹。與大黃蜂相識後,她從叛逆,逐漸變得勇敢,並最終接納了自己,接納了新的家人以及新的人生。
其餘的故事,我在這裡暫且賣個關子,未觀看的朋友還請移步至電影院,在大銀幕上一睹《大黃蜂》的精彩。看汽車人如何萌上天際,看《大黃蜂》如何為《變形金剛》系列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