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忠告:想要福氣好,少說自己的3件事,朋友親人也別說

2020-11-28 騰訊網

導語

《易經》的告誡:與人交往,少說自己的3件事,越少說福氣越好。就算是朋友、親人也少說,最好是別說。

禍從口出

俗話說"病由口入,禍從口出",與人交往注意說話的分寸很重要。往往無心之言,會給自己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還有一句俗話是這麼說的"言多必失",少說多做之人,往往更容易被朋友、同事、領導接納。而那些平時"滿嘴跑火車的人",就算表面上朋友很多,但實際上沒有幾個交心之人。

《士兵許三多》中的成才和許三多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個天天找戰友吹牛,一個話不多說拼命訓練。許三多被所有人喜歡,成才卻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我以為即使我沒處下全連的人,也處了半連的人",但實際上成才一個真心朋友都沒有。

歷史上也有不少禍從口出的例子,宋真宗時期,有個叫錢易的參加科考,此人很有才華,他考了個開封府第二。但他一直認為他應該是第一,因為有黑幕所以把他弄成了第二。於是做了篇《朽索之馭六馬賦》,來映射這件事情,宋真宗知道後非常生氣,於是把他的名次又降了一名降到第三,宋真宗意思是說就是黑你怎麼地吧。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拿捏好說話的分寸,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非常重要。《易經》中便有這樣的忠告,我們通過幾個卦象來了解一下吧。

《易經》"蠱卦",少吐糟

人生本就是在經歷,經歷這世間的酸甜苦辣。所以,沒有一個人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煩惱、不開心甚至"不公"的事情。

有的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默默承受,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而有的人,一有點糟心的的事情,就去和朋友們吐槽。甚至有些事說了一遍又一遍,朋友都聽煩了,久而久之朋友就會慢慢地疏遠你,因為"負能量"是會"傳染"的。

特別是職場上,喜歡吐槽之人,往往不會被領導喜歡,因為這樣的人會帶壞整個團隊。《易經》中有一個卦象叫做"蠱卦"。"蠱"便是"蠱惑"人心的意思。

"蠱"本指的是人工培養的一種毒蟲,專門用來害人、蠱惑人心之物。而"蠱卦",便是告誡世人,末座那蠱惑人心之人,也切記別被別人所蠱惑。

雖然說,真正的朋友會傾聽你的吐槽,而朋友之間就應該相互扶持、傾聽、解惑。但與朋友交,少吐糟多正能量才是正確的,可以通過適當的吐槽舒緩自己的鬱悶心情,但一定不能過度,更不能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沒完沒了的說,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了。

而在職場上、在工作之時,卻是一定不能吐槽的。上面那位叫錢易的考生便是最好的例子。

《易經》"無妄卦",少說自己的秘密,不背後議論他人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秘密,不能什麼事跟別人講。社會很現實也很殘酷,無話不談的朋友,下一秒就可能成為競爭對手,特別是在職場,這樣的情況更容易出現。

如果什麼都跟別人說,很有可能你說出去的"秘密",便成了對手擊敗你的武器。可能有些人已經深受其害,在職場上兩個無話不談的"兄弟"、"閨蜜",突然成了晉升的對手,而失敗一方,往往是因為自己沒有秘密。

而不背後議論他人,則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喜歡議論他人是非者,往往交不到真心朋友,你與張三說李四的不好,張三回想你會不會跟王五說他的不好呢?

《易經》中有一卦名為"無妄卦"。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無妄的意思是說,不能有妄念、妄行,應守住正道。正道便是底線,做人必須要有底線,不別後議論他人便是最基礎的底線,而更應該守住自己的秘密,往外說話也應該有底線不能什麼都說,口無遮攔。

背後議論他人、誹謗他人,或者說自己所有的事情都跟朋友說,很容易給自己帶來"無妄之災"。《戰國策·楚策四》中有這一句話:

"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

《易經》"謙卦",做人謙遜少說嘚瑟、不"吹牛"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用雅一點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而那些愛嘚瑟、愛張揚的人,往往還不一定"木秀於林",只是喜歡表現自己罷了。

不管是喜歡表現自己還是真"木秀於林",都必須要謙遜懂得謙虛,如若不然容易遭人嫉妒,而這樣的人往往會成為眾矢之的。

這一點在職場上表現得特別明顯,不論是在編的單位,還是企業"打工族",不知道多少人吃過愛嘚瑟,喜歡"吃牛"的虧。要知道一個人是否優秀,不在於自己怎麼說,而在於別人怎麼看。"謙謙君子",自古以來便是最受歡迎的一種人。

《易經》中的"謙卦",便說的是,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緒,更要有謙遜的態度。取得了一些成績不能驕傲,更不能在外人面前表現出那種不可一世的態度。

結語

歷史上禍從口出的例子非常多,而現實中不能管住自己的嘴而吃虧的人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交心",但交心不等於可以口無遮攔,也不等於完全沒有秘密和底線,更不等於朋友、親人就要成為一次又一次聽你嘮叨的傾聽者。

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才是人與人交往中最重要的。少吐槽、少說一些不能說的秘密、少嘚瑟,做到這三點,你的生活和工作定會更加順心,"福氣"便自然來了。

相關焦點

  • 易經忠告:與人交談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三件事,太有道理了
    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易經》人與人關係再好,遇到一些黑暗事件的衝擊,也會閉合起自己的心門,易經:人與人之間關係再好,說話也要掌握分寸,不要私聊這幾件事。易經忠告:與人交談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三件事,太有道理了01少託底。誰都有不能說的隱私,說出來,哪怕是最信任的人,也可能把話傳出去,讓自己的人生陷入僵局。其實,你的秘密,一旦別人知道了,就不是秘密了。
  • 易經忠告:與人閒聊時,建議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4件事,真有理
    易經忠告:與人閒聊時,建議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4件事,真有理《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易經告誡:與人交談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4件事,非常有道理俗話說:出言有尺,戲虐有度。
  • 《易經》告誡: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福氣才能越聚越多
    當今社會,每個人都不可避免要與人交談,但若是說錯話,則很容易把自己置於不利的位置。很多時候,言多必失。在《易經》中,就曾給人們提醒過:與人交談時,儘量少說自己的這3件事,福氣才能越聚越多。1.少說自己的煩惱、糟心事在《易經》當中有一個卦象叫做「蠱卦」,「蠱」通常是指人工培養的一種毒蟲,可蠱惑人心。而《易經》中的「蠱卦」,其實也是在告誡我們,想要擺脫被厄運控制的恐懼,首先自己要不受誘惑,不要無意識、跟隨本能欲望,散播出數不盡的負能量,影響自己和別人的好心情。
  • 來自《易經》的忠告:少跟別人說自己這3件事,運氣會越來越好
    文/當年一木 《易經》的忠告:跟人講話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運氣會越來越好! 俗話說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少不了紛爭。
  •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與人聊天時少說自己這「三件事」,建議學習
    比如像《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闡述了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奧秘,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一生那麼漫長,沒有誰可以安安穩穩的一直得到上天的照顧,總會有那麼幾件大起大落的事,誰也不能逃過人生必有的一段低谷,有的人甚至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蒙冤落難。常有人認為風水好壞決定人生命運。
  • 易經告訴你怎麼積攢福氣:與人交談時,切記少說自己這「3件事」
    自古以來,很多學者都非常關注《易經》,但凡是研究《易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朱熹集北宋以來易學之大成,親自註解《易經》。《易經》中提到,與人聊天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福氣會越來越多。一、自己的隱私我們都知道,言多必失,隱私畢竟就是隱私,實在不適合宣揚出去。
  • 易經告誡:不管與什麼人交談,少說自己3件事,福報將源源不斷
    易經告誡:不管與什麼人交談,少說自己3件事,福報將源源不斷《易經》是大道之源,群經之首,揭示了人天的奧秘,《易經》含蓋萬有,對中國的哲學,文學,政治,法律,天文,曆法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易經告誡:不管與什麼人交談,少說自己3件事,福報將源源不斷一、不忘妄議別人的是非《易經》記載著這樣一句:「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在說沒有妄念、妄行,守住正道才是好事。
  • 《周易》智慧:與人交談時,這4件事少說,當心福氣悄悄溜走
    禍從口出,很多人之所以災難不斷,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管不住自己的嘴,將不該說的話一股腦兒地倒出來,這也就會在你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耗掉福氣,引來災禍。在我國的經典文學著作《周易》中就曾告誡過我們:在與人交談時,這4件事少說,不然會讓自己身處被動,自身的福氣也會悄悄溜走。
  • 易經告誡:與人聊天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4件事,是有道理的
    易經告誡:與人交談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4件事,非常有道理1、《易經》:兩個人關係再好,也被聊別人的私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家都有自己的隱私和秘密。與人交情再好,也不要談及對方的家庭內部之事,更不能對對方的家人品頭論足,這是一種極其沒有禮貌的行為。越是朋友,越不能因為關係好,就覺得無所謂,放縱自己的毛病,這不僅是對朋友的不尊重,也是自我的一種墮落。
  • 《周易》秘密告誡:與人交談時,少說這4件事,當心福氣悄悄溜走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福氣越來越少,事業越來越坎坷,麻煩越來越多,其實都是因為自己口不擇言,說了不該說的話,自己給自己招惹了禍患。「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就曾隱晦秘密地告誡道:與人交談時,少說這4件事,不然只會讓自己身處被動局面,周身的福氣也會悄悄溜走,最終招致禍患。1.自己的煩心事《周易》的蠱卦說:「蠱,惑亂也」。
  • 易經透露:與人交流時,儘量不要說自己這「3件事」,很有道理
    《易經》是我國上古時期的有部著作,縱觀古今大家不難發覺,但凡是在某個領域卓有成就的古代人,大多都科學研究過《易經》。孔子曰過,了解了解了《易經》,人生道路就不容易犯很大的不正確。他在晚年時期也是獨鑽《易經》,歷史典故將竹簡書的編繩翻斷掉3次,「韋編三絕」的歷史典故從而問世。
  • 《周易》告訴你:和人聊天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福氣會慢慢增加
    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這「三件事」,以免受制於人,落人口舌,福氣會越來越多!少說自己的煩惱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語言了,但是我們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少說自己的成就做人要保持低調,不要事事到處去宣揚,炫耀自己的成績,炫耀自己的能力,你的厲害,不一定要別人的認可,更無需人人都知曉。做到謙虛謹慎,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還是有多麼強悍的背景,都要沉穩內斂一點,懂得謙卑謹慎。
  • 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的「四件事」,福氣會越來越多
    儘量說真話,不說假話;說話要看對方是人品,不可把任何人都當成真心朋友;凡事點到為止,別添油加醋。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說。少說話,說真話,是人品好的表現,是留下「口德」。當你不得不開口說話的時候,要想好了,再說,千萬不要信口開河。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的「四件事」,福氣會越來越多。
  • 《易經》智慧:「與人交談時,要少聊這兩件事,為自己積攢福氣」
    《易經》作為我國的「群經之首」,是一本飽含人生智慧的書籍,它告誡我們「與人交談時,要少聊這兩件事,能為自己積攢福氣。」所以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多人難免會抱怨一下自己的煩惱,提一兩句過去就好了,假若總是反覆說,經常抱怨,就難免讓人反感了。時間長了,別人發現你老是在傳播負能量,自然而然遠離你。所以如果喜歡抱怨的話,一定要從現在開始改正,很多事,過去了就不要再提,才是聰明的做法。
  • 易經忠告:與人聊天時,建議儘量少說自己這「4件小事」,很受用
    所以在《易經》中就提醒:跟人聊天時,建議儘量少說自己這「4件小事」,很受用1、別逢人就說自己的隱私我們都知道,言多必失,隱私畢竟就是隱私,實在不適合宣揚出去。《周易》中有一卦名為「無妄」,說的便是「不要無知、無度、任性自由地妄動」!自己的隱私不要逢人就說,畢竟如果我們一心的把自己的事情掏給別人,別人好不一定會領你的情,如果一旦碰到了心思歹毒的小人,還可能把自己的把柄洩露出去。小人說不定要在你的背後插刀子。
  • 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光靠聰明是不夠的,聽聽《易經》這4點忠告
    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光靠聰明是不夠的,聽聽《易經》這4點忠告在生活中,有時我們已經盡力了,可是成功還是姍姍來遲,好運還沒降臨到自己身上。人生最可怕的不是總是遇到失敗,而是在失敗之後變得灰心喪氣,失去進取心。。逃避和退縮,才是導致我們一事無成的原因。
  • 古人智慧: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的「3件事」,福氣越來越多
    與人交談時,少談你的「三件事」,福氣越來越多1. 別總說自個的苦惱千萬不要把你的煩惱隨意告訴別人。人們必須學會自強不息,自力更生。話說出來容易,但要想收回它卻很難。如果你的朋友聽到你的困惑,他們可能會幫助你。然而,欠人人情才是很難報答,這只會增加煩惱。
  • 與別人交談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福氣會越來越多
    一個人如果嘴巴沒把門的,總是什麼也說,那這個人的福氣慢慢也就散了。真正厲害的人,說話謹慎,懂得沉默。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的這「三件事」,福氣才能越來越多。朋友對他的工作很好奇,於是經常詢問他,他卻始終一言不發。甚至有一個朋友問他溫室殿前種植的是什麼樹木,他也顧左右而言他,不肯透露半分。這就是歷史上「不言溫室之樹」的典故。阿拉伯人說:保守秘密時,秘密是忠僕;洩露秘密時,秘密是禍主。
  • 無論貧富,跟人談話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有好處!
    在我國歷史悠久佔卦著作《周易》中提及,不論窮富,跟人交談時,少說自身「這3件事」,有益處一、日常生活的苦惱《周易》中十八卦是孤寡,蠱卦的卦象是巽下艮上,即山下起大風的意境。說的便是不可以愚昧無知、妄動、妄行,「無妄必有獲,必可致富。」放在與人相處中便是要保證有自身的行為規範,每件事要有道德底線,不可以心直口快。有的人為人誠摯,要是別人對自身有一點好,便會對其掏心掏肺,把平常不對人表達的秘密就是這樣告知了別人。
  • 易經大智慧:與人交談時,有3件事不能說,當心福氣慢慢溜走
    其實,《周易》的大智慧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時,有三件事不能說。如果你說得太多,你會很被動,甚至幸福也會慢慢溜走。第一 少說自己的煩心事易經的蠱卦說:「蠱,惑亂也」,蠱在古代是一種毒蟲,在《周易》中,它的意思是蠱惑人心,陷害他人。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其實是「蠱」在搗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