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大千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有一個自己的小千世界。無論生活多麼艱辛,小千世界總是心靈的港灣。在我的小千世界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吶喊「去遠方走走吧」,我不由反問自己何為遠方?
我記得小學時學過一篇課文《在山的那邊》,作者問著母親山的那邊是什麼?母親答到是海,那時懵懂的我,就開始幻想海的模樣。在課文結尾處,作者終於登上了山頂,但看到的還是連綿不斷的山啊,根本就沒有母親口中所說的海。我不由為作者感到惋惜,好不容易登上了山頂,但卻沒有見到心中的那片海。細細想來,山的那邊是什麼?登上之後或許與你心中所想有所落差。但當你登上無數個山後,也許它的另一邊就是你心中的海。只要內心想著遠方,道路險阻又何必在乎?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遠方的遠方,便是心中所想。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仙太白的詩,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這首《望廬山瀑布》,當時讀完以後,內心不由得感到震撼,雖然從未見過廬山瀑布,但從他的詩中我看到氣勢磅礴的水湍流急下,好像銀河從天上瀉下一樣。那時我就想著等我長大,我一定要去看看廬山瀑布,看它是否像李白筆下的那樣磅礴,看它是否如心中所想那般。就這樣,在心中埋下一粒「遠方」的種子,我相信終有一日,必會破土而出。
汪國真說過:「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於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流連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是雙腳,還有未來。人能走多遠?這話不是要問向兩腳而是要問向志向;人能攀多高?這事不是要問向雙手而是要問向意志。於是,我想用熱血給自己樹起一個高遠的目標。沒有目標,何來遠方。在無數個夜空下,我獨自一人,眺望四周,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是告訴自己「那邊的那邊,便是心中的遠方」。
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攀上山峰,登上高崖,道路雖險,但那不正是心中的遠方嗎。
(文/木兮)
精彩推薦:
陽春三月,微風正好
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時光不老,我們不散
黃昏是一個人的孤獨
不可替代的溫柔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