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動自動預警,網友邊表揚邊質疑:孩子去哪了

2020-12-24 排頭聚焦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水錶只要在12小時內的讀數低於0.01立方米(長時間不用水情況下)就會自動預警,隨後居委會會在第一時間上門探視。

據介紹,街道此次為獨居老人家裡安裝的智能設備將接入「一網統管」平臺,除了智能水錶外,還有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以及紅外檢測,目前該街道已經為轄區內1200餘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四件套」,通過智慧科技讓老人感受到社區的溫暖。

人們在為智能養老、科技賦能養老點讚之餘,也不免感嘆現在獨居老人太多了,過去的家庭養老似乎成為了過去式。據民政部門公布的預測數據,我國正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未來政府、社會和媒體需要更多地關注老年人群體以及獨居老年人的問題。

隨著老齡化不斷加深的到來,未來這些問題會更加凸顯,月前家住昆明市的住戶發現樓上不斷有滲水情況,因多次敲門無人應答,最後在民警的幫助下成功破門,但現場發現的是一名已經在家中去世的獨居老人。經法醫確認,老人今年63歲,死因是突發疾病死亡,而在她倒下的時候水龍頭還開著。

今年8月份,上海一居民小區內一位獨居阿姨在家中去世多日無人知,一直到房屋內散發異味後才被鄰居發現。據警方通報,這位阿姨今年63歲,一直一個人獨居。老人的性格比較內向,也很少和鄰居有過多交流,等鄰居發現異常的時候老人已經去世一段時間。

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家庭結構逐漸變成4-2-1結構,家庭的規模在縮小,過去三代同堂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定程度上,家庭養老功能是在削弱的。在這種情況下,指責獨居老人無人照顧是因為子女不孝,也顯得有些不近人情而且沒有現實意義。這其實呼喚的社會應更多承擔起養老責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斷看到全國各地街道社區推出養老服務管理的原因。

當然在社會承擔老年人贍養功能之餘,回歸傳統的家庭觀念,子女有義務承擔家中老人的贍養義務,多多給他們關注和關心。很多獨居老人並非無子女,但當老伴去世,這些老人依舊過著一人吃飯、一人睡覺的生活。

李阿姨和丈夫過去一直兩個人生活,女兒在一線城市打拼,但去年老伴去世了,阿姨則開始過上了獨居生活,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過去她每天還會帶著狗狗出門散步,但自從陪在身邊的小狗也去世了,李阿姨的孤獨感也變得更濃了。在家的時候不管看不看電視,她都會把電視機打開,聲音儘量放大,因為害怕家裡安靜的可怕。

像李阿姨這樣的獨居老人有很多,子女長大了可能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無法在身邊,老人也不願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而異地的子女就算有心回家看父母,但一年下來回家看老人的次數也少的可憐。

「養兒防老」在過去可能是習以為常和天經地義,但現在說起「養兒防老」,老人多只有嘆息。這未必就是子女不孝,更多的人需要用有限的時間來換取「生活」,這也是一代年輕人的無奈之處。

如今社會開始大力推動智慧養老,在面臨社會結構變化的現實情況中,智慧養老需要全社會共創共建,並不斷完善管理,致力於完善精細化服務,讓更多的老人享受到科技賦能養老所帶來的福利。

相關焦點

  • 上海推「智慧養老」新舉措,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
    新京報訊(記者 吳採倩 實習生 張叢婧)近日,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據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518.12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5.2%。其中,獨居老年人數31.74萬人。
  • 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我們看新聞,有獨居老人在家摔倒一天無人知;還有獨居老人去世幾天,有惡臭傳出才被人知道已去世,讓人很心痛。所以,獨居老人,最讓人操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對此,江蘇一地推出了智能水錶,提升轄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即,街道把智能水錶和門磁「一網統管」,獨居老人若12小時用水低於0.01立方米,或者是老人24小時沒開門,後臺就會預警。
  • 獨居老人水錶預警值得推廣
    2020-12-16 11:03:45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戴先任
  • 96戶獨居老人率先用上智能水錶,24小時「零用水」自動向網格員簡訊...
    安裝公司工作人員上門查看老人家門口的智能水錶。長江日報記者萬凌 攝「華奶奶,您身體恢復好了沒有?還是要少走動啊!」「謝謝你們!給我裝了這麼高級的水錶,我一個人在家也不擔心了。」25日上午,礄口區長豐社區網格員方春芳來到鄰裡中心小區5棟的獨居老人華美榮家,看到剛出院的老人已能正常行走,又查看了老人家門口新裝的智能水錶讀數正常,這才放心離開。
  • 12小時內不足0.01立方米就報警,智慧水錶如何讀出獨居老人的生活...
    近日,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慧水錶時間上熱搜,而這一切,源於中國電信與華為的聯手改造。上遊新聞記者從華為了解到,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了智慧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水錶會自動報警給街道。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
  • 「羊晚快評」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點讚智能養老!
    文/羊城晚報評論員 孫梓青據報導,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將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此外,江蘇路街道還將新的智能門磁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一旦超過設定時間未開門,後臺就會響起預警。(12月9日人民日報)工作人員在處理門磁報警事件 圖/中國新聞網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數目龐大。
  • 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最近,上海市長寧區的一個貼心舉動引發了輿論關注,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給轄區內的6戶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智能水錶一旦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居委會便會立即收到信號,及時派專人上門查看。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志願者 李春:系統上會有反應的,居委會就會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可以及時的上門去查看。 昨天,因為已經有兩天沒有看到結對幫助的獨居老人,社區志願者李春便前往居委會,查詢老人家中的用水情況。儘管沒有預警信息,但出於安全考慮,居委會工作人員和李春一起,還是決定去老人那兒看看。
  • 水錶12小時不走就會喊「救命」 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四小件」獲點...
    近日,上海市推行智慧養老試點項目,給獨居老人安裝一個智能水錶,受到新華社發文點讚。看上海「四小件」全方位守護獨居老人「我們獨居老人最怕的,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街道說要給我裝智能水錶,我舉雙手贊成!」
  • 水錶、電錶成了獨居老人的「守護神」!上海積極推進智慧養老新舉措
    日前,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如果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水錶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戴濤:我們平時有老人一對一聯繫機制,但是後來也發現不可能24小時全天候陪伴,怎麼樣及時掌握動態信息,然後去提供關懷?疫情期間,我們就發現通過安裝門磁可以掌握一些動態的信息,所以我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一種方法對老人的動態信息進行掌握。我們就和民政部門一起跟他們商量,是不是可以通過這樣一些現代科技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 3000萬中國獨居老人如何優雅地老去?上海這個操作真好!
    圖源/Pixabay30秒快讀1、難道數字時代對老人都是不友好的嗎?2、特別是3000萬中國獨居老人,難道他們都無法優雅地老去嗎?老人似乎被數字時代遺忘。因為沒有一臺智慧型手機,他們無法展示健康碼,被醫院、景區拒之門外。雨雪天,儘管他們向計程車招手,卻因為沒有從打車App端下單,沒有司機願意停下車載客。老人與技術之間的隔閡開始融冰。不久前,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這一舉措上了熱搜,消解了很多老人被時代遺忘的焦慮感。
  • 81歲獨居老人忍不住點讚!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老伴過世了,子女不在身邊,居委會幹部不可能時時看護,高齡獨居老人的生活安全如何保障?同時,平臺對於老人用電安全也會有告警提示。一旦發現用電量過載過荷,系統會自動斷電,從而減少獨居老人由於用電不當引發火災等事故的發生。
  • 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可以在全國推廣嗎?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 社區治理|一天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水錶會報警 給老人增加一道...
    早晨,居委幹部和志願者叩開了一名獨居老人的家門。得知老人一切安好,昨天確實出門去了,他們才放了心。獨居老人一直是居民區裡的重點關注對象。但這一次,居委幹部和志願者是收到提示信息後,才上門探視老人的。12月9日,記者從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了解到,最早發出提示信息的,竟然是街道為老人家裡安裝的智能水錶。老人如果在家,總得用水。
  •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做兩頓飯、給魚缸換一次水簡單洗幾件衣服……但對於家住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87歲的張美霞老人來說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我們獨居老人最怕的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街道說要給我裝上這個智能水錶
  • 是什麼讓網友沸騰了?
    近日,上海一項針對獨居老人的「小福利」在微博上刷屏: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安裝好的智能水錶 張亨偉 攝近日,小新實地探訪了這些安裝智能水錶的家庭。當見到86歲獨居老人張奶奶時,她笑著說:「社區幫忙安裝的智能水錶,我是打心眼裡高興。」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12小時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一網統管」平臺就會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居委會則會在第一時間,上門探望老人。,肯定家裡沒有人了,還是出去了,還是老人睡在家裡不能動了對吧。」
  • 如何讓老人毫無障礙「網上衝浪」?上海通信行業這樣做
    上海通信行業升級適老服務新華社上海12月30日電(記者陳愛平)記者30日從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獲悉,上海正加強工作統籌,鼓勵和推動通信行業聚焦老年人使用電信服務的各場景,推出七大適老服務,助力「銀髮族」在數位化浪潮中「乘風破浪」。相關服務包括:實名制登記的65歲以上老人撥打上海電信、上海移動、上海聯通等的客服熱線,無需任何按鍵可直連人工接聽。
  • 半天為100多水錶穿上「棉襖」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為老小區水錶「穿棉襖」  1月4日,濟南市發布寒潮黃色預警信號後,濟南水務集團再次進入備戰狀態。  「其實,每年都會給老舊小區的水錶做保溫,現在就是重新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