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髮】2.5億人受脫髮困擾,如何找回丟失的發量?

2020-12-27 騰訊網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發量」 也成為當代青年一項可以拿來炫耀的資本。

前兩天央視新聞一則報導說:我國有超 2.5 億人受脫髮困擾,大批90後已開始脫髮。

當代年輕人發量成謎。有人是 「髮際線富翁」,有人卻是 「發縫可跑馬」。

除了先天頭髮較少,後天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超大的精神壓力都是導致脫髮的主要原因。

「髮際線富翁」 娜扎

梳頭髮絲滿梳,洗髮青絲滿地,這種慘狀不少讀者應該很熟悉。

每次看到頭髮大把大把的掉,內心比絲還亂:「拿什麼拯救我失去的頭髮。」

前額禿的朋友們,馬尾肯定是不敢扎,光溜大腦門實在太 「亮眼」,而現在披髮也不太可,發間縫隙越 「劈」 越大。

脫髮已成為現代人的最大困擾之一,每當手輕輕穿過頭髮——心裡一緊。

每當微風吹過,別的女生:一股淡淡的清香,我:一股淡淡的生薑。

鵝娘今天就來說一說,怎樣讓你的頭髮看起來不禿?怎樣才能找回離去的秀髮?

第一步:掩飾

禿是事實,想掩蓋也是真。

在最短時間內打造最多頭髮的辦法,唯有依靠一雙巧手。

蓬鬆是顯發量的第一要義,鬆散而不凌亂是打理頭髮時的必要準則,不論是披著還是扎著。

披頭髮打造蓬鬆感的最簡單技巧就是Z 字型分線

只要像這樣以尖尾梳畫出 Z 字型的閃電分線,接著再分邊,髮根就會自己站起,不用吹風機吹整、髮根也可以馬上變蓬鬆,也不會看到禿禿的發線。

髮根燙是比較懶人的方式,直接找 Tony 在髮根處燙上小卷度,重新矯正髮根的角度、讓髮根支撐力升級,打造蓬鬆感。

除了讓髮根蓬鬆之外,也可以有矯正發流的效果,整個頭型變得更圓潤好看!

如果是想要扎頭髮,不妨學 Bella 和 Kylie ,扎一個 1990 年代的布拉茨娃娃馬尾

將頭髮偏分,多的那邊側向收緊,另部分向上包裹在馬尾上,最後將發尾向兩端捲曲,這樣能使頭髮看起來更加彭松。

更具體更穩固的扎法,請看下圖小姐姐的教程:

上下滑動觀看

雖然過程複雜了點,但是成品是又特別有好看,復古氣質滿滿。

注意,發少且沒有高顱頂的姐妹請慎重嘗試大光明,往前留兩束 「龍鬚」 才是硬道理。

劉海也是漲發量、擋禿的法寶。

看看 Bella 和 Hailey 的對比圖就知道。隨意慵懶的法式劉海可以模糊前額的光禿,打造若隱若現非常自然的蓬鬆髮型。

但請注意,不是很厚的齊劉海哦,那種劉海會將頭髮和劉海的那道分界線顯得特別黑白分明,反倒適得其反。

若想效果達到最佳狀態,還可以按需購入一些輔助工具,比如很容易買到的發片髮際線粉,它們有多神奇,你用用就知道(別問鵝娘怎麼知道)。

第二步:養成好習慣

不熬夜這個點已經是老生常談,鵝娘在此提醒一下就不多說了,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如果想少掉一點或是養回已掉的頭髮,還是得養成專門這些護髮好習慣。

鵝娘這裡所說的頭髮養護無關洗髮水、護髮素和髮油這些產品,而是糾正一些你可能沒還未意識到的「隨手動作」

勤換分線

有發縫正常,老維持同一種分邊方式導致發縫越來越寬其實可改善。

頭髮如果長期分同一條線,很容易受外力影響(像梳頭髮、撥發、綁發),或日曬而造成脫髮,久了甚至可能越來越禿。

髮型師一般也是建議每 2- 3 個月可以固定換一下分邊,每次洗完頭後先把分線分好,吹整時用梳子微微壓住髮根,來回重覆幾次改變被定型的發流,分線處也會較蓬鬆。

日常換換分邊方式,這樣就算脫髮也能脫得很均勻,最多整體看著毛量少了點,至少不會出現太大的閃電。

梳順再洗

洗頭前最好先用寬齒縫、圓頭的梳子梳開頭髮,首先可以另附著在頭皮的汙垢和灰塵浮於表面,這樣既能減少對頭皮的刺激,又能同時洗淨頭髮和頭皮。

另外,打結的頭髮在溼漉漉的狀態下更難分開,提前梳順可以避免洗髮過程中的拉扯,減少因斷髮導致的發量減少。

起泡後抹上髮根

因為洗髮水比較刺激,發縫本來就最脆弱經不起折騰,溼發在非頭皮的地方打好泡再刮泡沫到頭皮洗就行,千萬直接把沒兌水的洗髮精往發縫上倒。

可以現在手心打出泡沫再抹上頭髮,也可以買個起泡網,泡沫出得更快更多。

護髮素也不能接觸頭皮,護髮素中的成分(特別是矽成分)容易殘留在頭皮處,殘留的護髮素會堵塞毛囊,容易引發頭皮處的脂肪粒和引發脫髮。

因此,如果護髮素不小心接觸到頭皮部分,要徹底的清洗以保護頭皮肌膚。

溼發一定要吹乾

研究表明頭髮受到紫外線輻射量是臉部的兩倍以上,紫外線會令毛鱗片變薄、剝落,要是洗完頭馬上外出,很容易導致斷髮、分叉。

而且就算呆在室內,頭髮不擦乾的話,大量水分滯留會影響血液循環,久而久之,可能造成慢性頭痛。

第三步:嚴重請就醫

根據《woman&home》對脫髮專家和脫髮修復外科醫生 Bessam Farjo 博士的採訪,當頭髮越來越稀疏時,最好是尋找具有豐盈特性的洗髮水或能夠促進頭發生長的洗髮水,而不是那些能夠阻止脫髮的洗髮水

Farjo 博士說:「說實在的,沒有一種洗髮水對脫髮有好處。」

「如果頭髮掉了,洗髮水也無法預防。就是說,洗髮水中有兩個成分只可以促進頭髮的生長,而且要注意的是,其背後的科學依據有些薄弱,這一點很重要。」

這位博士指出,咖啡因已被證明可以對頭髮的生長產生積極影響,但為這僅在實驗室中得到證明。

「從理論上講,它可以起到幫助作用,但是沒有來自消費者試驗的重要研究表明,它可以在實踐中促進頭發生長。」

可能促進頭發生長的第二種洗髮水是那些含有酮康唑的洗髮水。

Farjo 博士解釋說,這是因為它具有 「抗雄激素」 作用。「這很重要,因為觸發脫髮的主要原因和罪魁禍首之一是人體系統中的雄激素。與其他治療方法結合使用,酮康唑可能是控制脫髮的有用輔助手段。」

維生素的作用也被肯定,但 Farjo 博士提醒「如果身體完全健康,那麼就不需要服用維生素來預防脫髮。「如果因飲食不足或某些狀況導致某些營養不足,才可以服用一些補品可以幫助脫髮。」

最後,他也強調了——植髮需謹慎

「如果將頭髮移植物放置在已經有很多頭髮的區域,會損傷現有的頭髮。還沒有脫掉足夠多的頭髮,我們經常建議再等一等。」

點擊播放 GIF 0.1M

所以,顯發量造型活學活用,護髮習慣從現在做起,養發慢慢來,耐心一點,堅持一下,遲早和禿頭說拜拜。

- END | 騰訊時尚 -

相關焦點

  • 2.5億中國人受脫髮困擾,其實你該補充膠原蛋白!
    前段時間,一則#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話題衝上微博熱搜,讓不少網友「禿」然慌了......繼996之後,「未脫單先脫髮」又稱為了當代年輕人的又一標籤。   此前,阿里發布了《拯救脫髮趣味白皮書》數據,在阿里零售平臺購買植髮、護髮產品的消費者中,90後、80後以36.1%和38.5%的佔比遙遙領先,甚至有些00後也開始加入防脫的隊伍。
  • 「禿」如其來的煩惱……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有超過2.5 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其中,大批90後也已經加入到脫髮的陣營中。網頁截圖「脫髮」,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近日,#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 登上微博熱搜。
  • 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原來禿的不止程式設計師……
    這兩天,90後又雙叒一次上了熱搜,原因是國家衛健委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已有超過2.5 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其中,大批90後也已經加入到脫髮的陣營中。「脫髮」,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調查表明脫髮最多職業的前五名分別是:科研人員、程式設計師、戶外工作者、銷售人員以及運動員。一位程式設計師朋友說到:2.5億裡必然有我程式設計師的一席之地,反正就挺「禿」然的……網際網路人真的太不容易了!
  • 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這一屆年輕人「禿」然慌了
    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這一屆年輕人「禿」然慌了 2020-12-17 0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揭秘防脫髮市場:2.5億人飽受困擾,到處是虛假廣告
    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2.5億人飽受脫髮困擾,而且脫髮正呈現年輕化趨勢,也就意味著在國內平均6人就有1人擁有脫髮問題。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而在解決用戶痛點的問題時,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等問題也層出不窮,就連超級頭部主播李佳琦也因脫髮產品「涉嫌虛假廣告」被罰。
  • 【護髮錦囊】給我五分鐘,幫你終結秋冬脫髮困擾
    前段時間微博裡的段子手們,討論最多的問題就是:困擾當代青年的最大問題到底是脫貧還是脫髮?不少網友表示,似乎脫髮的問題更為嚴重。 而工作室的小夥伴們,也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紛紛迎來了自己的脫髮高峰時期。以前掉發的量是小坨坨,現在的量是毛線球。慘!!!
  • DataEye-EDX Pro:超2.5億人的脫髮市場,如何把握「脫髮經濟」?
    脫髮人數超2.5億,大量年輕人遭受脫髮困擾根據衛健委2019年發布的脫髮人群調查,我國脫髮人群近年來直線上升,人數已超2.5億,即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有脫髮情況。其中,我國35歲以下脫髮人群佔比63.1%。脫髮問題困擾著大量80,90後人群。廣闊的市場需求帶來了強勁的消費能力。
  • 2.5億人飽受脫髮困擾衝上熱搜!哈哈,英國皇室沒解決的我們能解決!
    沒想到有朝一日,2.5億人脫髮禿然上熱搜,90後登上歷史舞臺,成為脫髮主力!圖片來自微博熱搜截圖更沒想到,這一熱搜炸出了無數禿頭男女的苦~為了護髮每天喝黑芝麻、吃核桃,可惜頭髮在梳子上,在衣服上,在枕頭上,就是不在頭上...
  • 一根頭繩、一把梳子判斷你的發量
    深受脫髮困擾的英國人,就率先有了行動。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曼徹斯特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家「頭髮銀行」。顧客只要在這家「銀行」存下頭髮毛囊細胞,等發量告急的時候,就能將細胞重新植入頭皮裡,費用是2500英鎊(約合人民幣21919元)起。
  • 沒脫單就開始脫髮?被脫髮難倒的2.5億人,該如何自救……
    (雙11支付寶數據顯示,杭州、北京、廣州的植髮需求全國top3)看來想挽留那幾根頭髮的人不止我一個,我放心了~··· ··· ···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脫髮人群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2.5億人面臨脫髮危機。
  • 超2.5億人中招,猝不及防加入「脫髮大軍」,可能是你不懂這些
    如今,隨著工作學習所帶來的壓力以及不規律的生活方式,「脫髮」已成為大眾尤為關心的健康話題。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2.5億人正在飽受脫髮的困擾,平均每6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脫髮,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脫髮正呈現年輕化趨勢,大批90後已加入脫髮大軍。這個話題也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截至12月3日,已有6億閱讀量。
  • 2.5億人脫髮的原因找到了!是它們!最後一種看哭了
    2.5億人脫髮的原因找到了!是它們!容易胖、容易失眠,更容易禿……年紀輕輕,就要承受著這個年齡本不該承受的脫髮困擾。正所謂,別人脫單,你脫髮。網友:這「禿」如其來的煩惱,太「禿」然了!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脫髮呢?就拿脫髮沒辦法了?
  • 如何拯救你,我的發量!
    睡眠不足、學業壓力、心理壓力被評為是90後脫髮的三大元兇。在淘寶買護髮防脫用品的人群中,90後佔了36.1%,脫髮的兇猛程度直逼80後。 怎麼判斷是不是脫髮? 用三根手指,從頭髮根部一直順道發尾,不要太大力,輕輕地,重複6-8次。如果每次只掉1-2根頭髮,就是正常的。如果每次都要掉3根頭髮以上,那就說明是真脫髮。
  • 脫髮的苦,2.5億中國人都懂!全國脫髮地圖出爐,哪裡的人最禿?
    ,恐怕是當代青年最大的困擾之一了。 在微博搜索「脫髮」,能找到上萬則熱門話題,這數量是什麼水平?據國家衛健委2019年發布的脫髮人群調查,中國約有2.5億脫髮人群,佔比總人口近1/5。其中,禿頂男性約1.7億,女性則是0.8億。
  • 鹿晗發量太讓人羨慕,禿頭大軍瞬間被酸到!原來護髮還有這些學問
    ,發量也多到驚人,不愧是發量王者,小酷真的是慕了鹿晗這可不是假髮,是實實在在的真發咱有圖為證——鹿晗經常雙手往上擼頭髮,不過這個炸毛真是太可愛了後禿頭危機在鹿哥這是不存在的真真是羨慕嫉妒恨吶要知道身為明星,他們可是時常換髮型,染髮燙髮的然而就這樣倒騰還能擁有如此濃密的頭髮也是不容易了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鹿晗這種發量的
  • @全體人,這份防脫髮「秘笈」你必須看看!
    你是否還在為脫髮焦慮困擾?你是否還在羨慕別人烏黑濃密的秀髮?來自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大批90後甚至00後也已經加入到脫髮的陣營中來。是否脫髮,關係個人形象、自信心、生活質量,防脫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重點任務」。
  • ...脫髮是什麼引起的?怎麼預防?這些護髮生發小妙招助你抵擋脫髮危機
    不過,相比帥氣的造型,人們更關注他的發量,可以看到貝克漢姆稀疏的頭髮已經不足以阻止自己的腦殼在陽光下反射出鋥亮的光芒。脫髮對貝克漢姆來說,不算是新問題,而是個「老大難」。據《太陽報》透露,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髮際線,2018年8月時,貝克漢姆曾接受過一次植髮手術。但沒想到僅僅過去了不到2年的時間,貝克漢姆又快要禿了。
  • 袁詠儀用10年護髮經驗講述:發量多是「洗出來的」而不是吃出來的
    袁詠儀用10年護髮經驗講述:發量多是「洗出來的」,而不是吃出來的困擾現代年輕人最大的問題居然不再是錢不夠,而是頭髮不夠,這著實讓人哭笑不得。大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是在費盡心思地想各種辦法,大部分人都認為掉發和髮際線後移是因為吃得不好以及壓力過大導致的。
  • T.lab咖啡因洗髮水全新上市,鎖定發量少易脫髮人群
    近年來,脫髮人群急劇增長,護髮養發類產品需求猛增,很多品牌都瞄準了這一市場。T.lab做為新生代護膚品牌,上市兩年就憑藉」相守「」時年「兩款沐浴露收穫了眾多忠實用戶,前不久新出品的胺基酸APG洗面奶也成功圈粉大批消費者,這一次它又推出了T.lab咖啡因洗髮水,鎖定發量少易脫髮人群,實現了從沐浴到潔面再到洗髮護髮的全方位護理,下面就來看一看針對頭髮問題它又採用了哪些新技術。
  • 脫髮呈現低齡化趨勢,常州新生植髮:3D植髮成為治脫有力手段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遭受脫髮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一個人脫髮。阿里健康發布的《拯救脫髮趣味白皮書》中數據顯示,在阿里零售平臺購買植髮、護髮產品的消費者中,90後以36.1%的佔比,即將趕超佔比38.5%的80後。脫髮,已經不是中年人的「專利」,它正在以年輕化趨勢,向大批90後、00後們「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