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發稿,就介紹一下我剛踏入社會時看的一部電影《無法碰觸》,雖然時間帶走了我最初的模樣,但我的這段記憶卻是無法磨滅的。正巧也是法國電影,也恭喜法國世界盃奪冠。
只不過為了更好的影評,我還是去重溫了一下這部電影。
《無法觸碰》改編自一名法國富豪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的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電影和小說註定還是有差異的,只不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著找找這部小說,只不過我更推薦去看電影版,小說實在太難找了。
《無法觸碰》講述的是菲利普當初因為一次滑翔傘事故導致四肢癱瘓,下半生只能在別人的服侍下才能生活,坐擁金山銀山的菲利普當然不用愁沒人照顧,可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造成的強大落差,讓他感到自己被這個社會拋棄。仔細想想,一個健全的人突然遭故導致四肢癱瘓,即便自己很有錢,對任何人而言這簡直比死都不如。
之後,一個剛出獄的黑人德瑞斯來應聘看護,但他只是想通過拒信去領取事業救濟金,養活他那住在巴黎郊區的一大家子人。在面試過程中,德瑞斯表現得很隨便,隨意調侃菲利普的身體狀況,還對他的女助手大獻殷勤。在西方國家,種族歧視並不少見的,僱傭男性黑人做看護,是我認知觀的欠缺,以為是女性黑人為主。我了解了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在法國歧視黑人也是存在的,但比起阿拉伯人那就好太多了,法國的移民黑人大多從事保姆,保安,公車司機等工作,這麼看來德瑞斯來應聘也是能夠理解的。
菲利普不僅沒有因此而發怒,還僱傭了德瑞斯。德瑞斯隨性、自由的生活方式與這座豪宅中拘謹的氛圍格格不入,他將一種全新的生命活力帶入了菲利普的生活,他帶他去按摩、去飆車,做各種瘋狂、大膽的事情,而菲利普的生活態度也漸漸改變了胸無大志的德瑞斯。
大致劇情就是如此,劇情中有三條線:一條是菲利普和德瑞斯的主線,剩下兩條是菲利普與筆友,德瑞斯與他的家庭。奧利維·那卡什導演把三條線安排的錯落有致,主線貫穿整部電影的同時,兩條副線相呼應。菲利普因癱瘓而喪失信心,不敢與筆友相見;德瑞斯因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不敢與家庭交融;德瑞斯與菲利普都是被命運所傷害的人。這剛好,能為菲利普與德瑞斯相遇找到一個不是很差的解釋,同病相憐之人總是會互相吸引的。
在《無法碰觸》中,我們會也看到些老一套的段子,比如德瑞斯老拿菲利普癱瘓的身體逗樂,而學識淵博的菲利普又總會取笑德瑞斯的無知。好在沒有陷入煽情挖苦的俗套中去,他們給這些「相互折磨」找了一個理由——菲利普說他之所以德瑞斯做看護就是因為他對自己沒有同情心。這裡的理由,我認為是菲利普希望別人與他接觸時更多的可以忽略他的特殊性,將他當作一個正常人而不是全身只有脖子以上可以活動的病人來看待,而對待正常人我們不會抱以憐憫。
從一開始就提及到菲利普並不能接受自己身軀殘疾,在這層面上也體現出某種程度的自卑,雖然他可以大方的侃侃而談自己花錢買命的可悲命運。表面上好像完全不在乎這打擊,事實是面對自己心愛的筆友時他又給我們證實了他無法接受身體缺陷的心理。
他因為害怕而偷換寄給筆友的照片,面對那些穿著白大褂的專業看護他會憤怒的絕食,因為在他們面前他找不到那種平等。白大褂的存在時刻在提示他自己是個病人,和別人不一樣,這不是他想得到的。
而德瑞斯最特別的地方,體現在他略微粗魯的將菲利普抱到副駕駛位置坐定,哪怕那樣會使他的安全缺乏保障,他還會問菲利普關於性慾的問題,哪怕他自己也知道菲利普的身體狀況如何,他把菲利普完完全全當成一個正常人。讓菲利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尊重,一個作為人的尊重,他與德瑞斯像朋友一樣的相處,沒有過多的考慮他的身體狀況,給了他一個做正常人的機會。這是其他看護所不具備的。
菲利普受到了正常人的對待後,和德瑞斯如同知己,他們的相處讓我有一種很奇妙的感受,好似格格不入又親密無間。兩個人存在文化與知識上的差異,在劇中買畫的時候能感受到,可兩位好友在深夜的對話,卻讓我感到如此的親密和諧。是吧,如何定義知己其實不受知識與閱歷的影響,而是那個人是真正能懂得你的。
劇中,菲利普與德瑞斯之間僅靠生活中小事兒加深了二人的友情,暫忘了生活中的不順和憂慮。同時,德瑞斯遠望清潔工母親下班等一些場景都觸動了我內心的一根弦,讓我潸然淚下,可能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吧。
片中許多場景具有明顯的反差,喧鬧街道的富人豪宅,單一孤立的郊區高樓,兩個浴室的對比,就給人以喜劇的效果,但在笑聲背後是法國社會無法調和的深層矛盾。
我覺得升華這部的電影應該在最後菲利普辭退德瑞斯的這一段,這段具體發生了什麼我就保持懸念吧,讓各位自己去尋找。影片的最後,菲利普在德瑞斯這「奇葩看護」的「脅迫」下克服心理缺陷與筆友相見,並對他們的現實生活做了一些描述。
剛好這篇影評也寫的差不多了,最後不得不說是片中的音樂渲染,開篇Ludovico Einaudi的這首Fly,跳舞時的Boogie Wonderland ,結尾的Una mattina,還有一些古典音樂,運用的恰到好處,總是能在最合適的地方,聽到最合適的音樂,如果說劇情是軀體,那麼音樂就是這部劇的靈魂!想要聽的小夥伴,我也給你們安利出來了!
《無法觸碰》這片名更好的解釋應該是在當時的法國,種族歧視嚴重的情況下,種族歧視是無法觸碰的。但在影片中卻體現了沒有貧富差距,沒有黑白生分,沒有老少代溝,一種平等互相幫助和溫暖的正能量,正好與現實形成了鮮明對比。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好了,這次影評就到這了,還有什麼好的電影都可以安利給我!歡迎在留言區。
貓也影評,一個不太正經假裝「專業」的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