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的一生目標就是為了結婚生子,打拼事業留給下一代?
換句話說,有多少人屈服於到了年紀就該做什麼事?
老話說,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
20歲成年該獨立,30歲該有自己的一番事業,40歲人生不再迷茫……
短短的一生這樣就可以簡單的概括,卻也是大部分人必須遵守的"規則"。
到了什麼樣的年紀,就應該做什麼樣的事。
人生多少都是在循規蹈矩的生活,沒有多少人能夠活的肆意瀟灑。
很多人嚮往瀟灑,卻不得不屈服於現實,按部就班。
想做什麼做什麼好像不太可能,都說過了隨心所欲的年紀,但其實我們一直都是隨心所欲的年紀。
沒有人能夠阻止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想不想,敢不敢。
陳瑾顯然就是那個敢想也敢做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過,路自己走。
有人羨慕,也有人不屑一顧。
陳瑾可以毫無顧忌的直言自己不婚主義,不受世俗的看法,一個人生活的自在。
從來不受外界的影響,不因為別人而改變自己的原則,是陳瑾生活的態度。
別人說這個年紀該結婚了,陳瑾不搭理;有人說這個年紀孩子都能打醬油了,陳瑾依然不在乎。
只有說到吃主食的問題時,她才會反駁:"猴子只吃桃子都能夠活,我不吃米飯也能活。"
保持了20年不吃米飯,陳瑾照樣活得很好,身材依然曼妙。
不吃米飯,不代表她沒有其他的食物,營養照樣均衡,身材也保持的很好。
沒有人會對自己不好,每一個選擇都是為自己負責。
只要自己開心,管別人怎麼說。這就是陳瑾。
不婚大概是她堅持的最久的一件事了,至今整整56年,沒有談過戀愛。
"不管有沒有家,有沒有孩子,每個人都是和自己相處。"
陳瑾讀懂了不婚主義中的自由,也讀懂了自由中的孤獨。
她很幸運,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也得到了哥哥的支持。
父母從不幹預她和哥哥的生活,也不要求他們一定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要自己覺得快樂就足夠了。
"等陳瑾老了,照顧他生老病死,不想死在陳瑾的前面,留下她一個人無依無靠。"
從小到大,兄妹兩就是互相唯一的玩伴,也是最了解對方的人。
習慣了彼此的存在,也接受不了別人的出現。
有人說,結婚生子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能夠有人一直照顧自己,不孤獨離開。
但陳瑾並不這樣想,因為她覺得人始終是和自己相處,結不結婚都一樣。
更何況有哥哥的陪伴,自己並不會孤獨。
兄妹倆從小就約定了一起長大,一起變老 ,不結婚不生子。
不婚主義,也並非是一種壞事。
生活是自己的,只要自己開心,沒有另一半,沒有孩子也是一樣的。
人都是自私的,都是為了自己而活著。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為世俗的觀念所幹擾。
但是做自己又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陳瑾無疑是幸運的那一個,也是成功的。
有人適合大眾的生活方式,也有人不適合這樣的生活方式。
生活都是自己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活成什麼樣取決於自己,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只有自己才能夠為自己做出選擇。
陳瑾早就做出了選擇,身邊有哥哥,足矣。
借用香港電影中的一句話,人嘛,開心最重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