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16登基,屢遭挫折,為何最終成就大漢輝煌?背後有怎樣歷程

2020-11-19 騰訊網

撰文|趙立波

題記:漢武帝劉徹是我國古代一位非常傑出的重要歷史人物,在位長達五十四年,佔西漢統治時間的四分之一。「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雄 漢武帝評傳及年譜》

漢武帝畫像

他的性格和愛好多面而龐雜,他是文人、是軍事家,更是大漢範式的開拓者和完善者。他雄才大略又浪漫多情,晚年陷入秦始皇式的尋仙之路不能自拔。這個「膽汁質」的男人一生精力充沛,「內多欲而外施仁義」,他橫掃匈奴,建立赫赫武功,奠定了中華後世版圖。晚年性情大變,陷入憂慮,在人生最後的歲月他幡然醒悟,盡全力彌補挽救造成的損失。公元2159年的今天,是16歲劉徹登基俯視天下的日子,謹以此文,向這位傑出的「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的漢武大帝致敬。

漢武大帝劇照

(一)、十六歲登基的劉徹,一度要靠女人阿嬌穩定地位,不是坐享其成的太平天子。

頭頂光環的大人物,哪個沒有艱辛的過往。少年的劉徹想必對此體會的更加刻骨銘心。

48歲的漢景帝崩於未央宮,這個被稱為好色、多內寵縱慾過度的皇帝繼承文帝的遺產,大行清淨恭簡,使得天下百姓得到生息。在他去世前和其子劉徹即位初,「七十年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京師之前,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1】

漢武帝影視形象

同年十月,16歲的劉徹以「建元」為年號,中國歷史從此以年號紀元,對此清人趙翼讚頌說:「古無年號。至武帝創為年號,朝野上下俱便於記載,實為萬世不易之良法。」【2】可見這個年輕人在恢弘設計上的高屋建瓴,可謂前無古人的開創,影響到此後的清代為止。

十六歲的劉徹,青春期的陽剛除了給帝國塗抹上靚麗色彩。剛登基就重用主張加強王權的儒生出任要職,準備採納文景時期大為失意賈誼、晁錯遺留下來的政治主張,即對內削弱諸侯、加強集權,對外抗擊匈奴。同時命令各地封國諸侯領地開放城門,不得私設關卡限制出入,這是年輕皇帝打破地方割據的重要舉措。還下令對貴族子弟橫行不法者進行懲戒,削除其貴族屬籍。這些措施引起諸侯貴族不滿「毀新政日甚」,他們到竇氏周圍告狀詆毀,並上升到「無為二治」的黃老和「儒學」的意識形態的爭論上來。

竇太后影視形象

年輕氣盛的劉徹拒絕聽從祖母安排,反而讓老師趙綰上書,建議皇帝於國事不必請示「東宮」。接下來事態急轉直下,竇太后隨即找人參劾趙綰、王藏以「奸利」莫須有的罪名將其逮捕入獄,最終迫使二人自殺。在竇老太太的強勢幹預下,劉徹的新政如同畫中的美好勾畫被撕得粉碎。隨即,這個青年遭遇了執政以來的最大危機,竇太后甚至動了要廢黜劉徹的念頭。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當初劉徹能被立為太子,靠的是其姑母長公主劉嫖。條件是劉徹娶長公主獨女阿嬌為妻。劉徹即位後,阿嬌成為皇后,由於長公主自恃擁立有功,向劉徹索求利益無厭,讓這個新皇帝對嶽母非常反感,加之阿嬌性情驕悍,劉徹開始疏遠阿嬌。

相關影視形象

劉徹的母親王太后看出苗頭後警告兒子說:「你新即皇位,大臣未服。先為改制,太皇太后已怒。現又忤怒長公主,必重得罪,宜深慎之!」所謂「大臣未服」,即指公卿權貴反對劉徹的勢力。所謂「必重得罪」,就是皇帝要當不下去。劉徹的情商和智商極高,所缺乏的就是歷練與經驗,當年輕氣盛的他冷靜後,他馬上「恩禮」嶽母長公主和皇后阿嬌。此後他開始四處遊獵,帶著司馬相如、朱買臣、東方朔等一流文人開展學術討論,不再過問大政,並在上林練就武功騎射,「帝勇武有猛力,於上林好自擊熊、豸、驅逐野獸。司馬相如乃賦諫之。」走上了祖母喜歡的「無為而治」,最終保全了帝位。【3】

相關影視畫面

(二)、三十八歲之前他對帝國注入了強烈的個人色彩,基本完成了全部勾畫。

建元六年,對於二十二的劉徹來說是人生的最重要一年,他的祖母竇太后去世,使得他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此前他人生的最大阻力不是如何反擊匈奴,不是面對大漢的地方貴族勢力,而是她白髮蒼蒼的祖母竇太后。二人之間的本質在於年齡差異的巨大鴻溝,老年人安靜保守,青年人熱血沸騰,勇於創新。然而,在這位老太的掌控下,大漢已經顯出疲態與乏力。此後的劉徹如同擺脫了桎梏,徹底將帝國的藍圖擺放在自己的掌心之中。

董仲舒畫像

38歲以前,他一舉完成了影響歷史的深遠舉措,第一,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從而確立了儒家在此後二千年獨尊的地位。第二、聽從主父偃的建議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分給王儲意外的兒子或兄弟,這種「推恩」一舉分散了諸侯實力,從此再也沒有內政上的威脅。第三、對匈奴主動出擊,從根本上扭轉了漢代開國以來被動挨打的局面,通過三次大舉出擊匈奴,到公元前119年為止,基本解除了自漢高祖以來一直威脅漢朝北方的最大「外患」。 這三件大事全都是因為用人正確而取得的重大成果。

衛青影視形象

在用人上表現出了魄力和虛懷若谷禮賢下士的風度。對百官之首的丞相給予特別的尊重,輔佐他的六位丞相無一人在相位上被處死或治罪,最嚴厲的處理則是免官。其次對於敢和他說逆耳之詞的臣下非常寬容,比如汲黯曾當面批評漢武帝「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效唐虞之治乎!」當時在場的公卿都以為汲黯會被處死,可是漢武帝當場並未大發眾怒,只是在退朝之後罵道:「汲黯這白痴實在太過分了!」,事後也沒懲辦汲黯。【4】在培養人才上,他不拘一格錄用人才,提拔才能出色人物,「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西漢與匈奴戰爭

38歲以前通過用人和此後在權力逐漸鞏固後,開創了許多跨越歷史性的重大舉措。此後陸續改兵制,設刺史,統一貨幣,專管鹽鐵,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和創製,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成了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範式。對外關係上,制訂了目光遠大的外交戰略,並通過文治武功使漢帝國成為當時亞洲大陸的政治和經濟軸心。

「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漢代壁畫

「武」字,作為其身後諡號,完全表明了他的軍事方面功業最為顯赫。「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6】漢武帝在軍事上的顯赫功業,主要體現在邊疆方面,即後世所說的「武皇開邊」。漢武帝在秦國的基礎上開疆拓土,拓邊置郡,「使漢朝以一流強國出現於世界歷史舞臺上。」【7】此外,匈奴戰爭,是漢武帝一生中最輝煌壯烈的旅程,自元光二年的馬邑之戰,至徵和三年發起最後一次燕然山遠徵,四十餘年之間,漢武帝傾全國之力,發動了對匈奴的十五次遠徵 。其規模之大,氣魄之雄偉,在世界軍事史上是罕見的。其中尤以元狩四年漢匈漠北大戰最為慘烈。此後迫使匈奴向西北逃遁,匈奴內部由此發生分裂,也成了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自東向西的民族大遷徙。

相關影視畫面

(三)、漢武帝的性格側面,文學才能罕有匹敵,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膽汁質」的男人註定不甘於寂寞,甚至排斥單一的生活方式,這種性格會讓人不斷挑戰嘗試新的目標。汲黯批評他「多欲」,生動描述了這個男人好動的性格走向,並且他的性格側面往往伴隨著高強度的追求產生了「浪漫主義」。 翦伯贊描述漢武帝說:「說到漢武帝,會令人想他他生長得怎樣一副嚴肅的面孔?實際上,漢武帝是一位比較活潑、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他除了喜歡窮兵黷武以外,還喜歡遊歷,喜歡音樂,喜歡文學,喜歡神仙。漢武帝,是軍隊最英明的統帥,又是海上最經常的遊客,皇家樂隊最初的創立人,文學家最親切的朋友,方士們最忠實的信使,特別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絕不是除了好戰以外,一無所知的一個莽漢。」

漢武帝影視形象

漢武帝身上的「文治」相當了得。他的周圍集聚了當時一流的文士,這些人在中華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位置。雖然漢武帝的作品只保留下來七八篇,卻被歷代評論家高度推崇,稱讚其意境「壯麗鴻奇」。此外在漢武帝的情感世界中內心相當柔和細膩,從童年的「金屋藏嬌」的青梅竹馬的承諾,到他喜歡的李夫人的早亡讓他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由於思念過度,讓人畫了圖像掛在甘泉宮中,甚至他採用了所謂的「招魂」方式,以求再見一面。他將這種思念寫了《李夫人歌》,堪稱大漢版的《長恨歌》,老淚縱橫的感傷讓後來的班固感動得收入自己的《漢書》之中。後世有人認為漢武帝不但「在中國文學史上應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與同時代的詞賦家相比,其詞賦的成就僅在司馬相如一人之下,而超過其他賦家。」【8】

漢武帝作品

他頻換更換年號,無不折射出性格與浪漫的特徵。

漢武帝曾四年用「天漢」為年號,繼承了「維天有漢」的思想,從閩粵崖直到川黔滇,從于闐阿爾泰到黑吉遼,他用了數十年勾畫出兩千年中華大地的基本輪廓,這個帝國的耀眼光線「由鹹海、蔥嶺、興都庫什山脈直到朝鮮半島,由貝加爾湖到印度支那,則擴產成了漢文化影響覆蓋的一大文化圈」。【9】漢武帝到了晚年對形勢發生了許多誤判,當生命盡頭來臨時,他幡然悔悟,以巨大勇氣下發「罪己詔」,一個「悉皆罷之」,讓大漢從疲憊走向生息。為了保證他的江山不被變色,避免呂后「母壯子幼」再度出現,將心愛的鉤弋一同「帶走」,他做了他所能想像到出現一切危害的防止措施。

漢武帝影視形象

「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10】他是當時可以放到世界級的偉人,他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其一生武功成就,則足以使西方漢尼拔、亞歷山大、拿破崙等馳騁與疆場的將帥黯然失色,他的功業如同天上之銀漢燦爛,成了宇宙之間照亮華夏文明前行的路燈。偉大和天才是無法描畫的,是難以置信的,以通常普通標準衡量,更是無法用世俗尺度去評估的,如山川覆蓋積雪,如蒼穹飄蕩白雲,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歷史和英雄們的仰望。

注釋:

【1】《漢書食貨志》

【2】《趙翼廿二史札記》

【3】《資治通鑑》

【4】《漢書》

【5】《漢書》

【6】《趙翼廿二史札記》

【7】《漢武帝傳》楊生民著

【8】《秦漢樂府考略》陝西師大學報

【9】《漢武大帝新傳》

【10】《同吳冷西等人的談話》

相關焦點

  • 漢武帝為何賣官鬻爵?糟糕的經濟政策,成就了漢武帝的偉業
    到了漢武帝登基後,匈奴的軍臣單于,派遣使者要求和親。公元前134年,軍臣單于的使者來到長安,拜見了漢武帝,請求和親。當時主戰派大行令王恢認為,匈奴首鼠兩端,不可再對匈奴軟弱。這番話很合漢武帝的脾氣,他對祖輩通過和親的方式換取和平,打心底裡不認可。第二年,在馬邑城之戰中,漢武帝假借與匈奴修好,設下埋伏。
  • 漢武帝為何要處死太子劉據,逼死摯愛的皇后衛子夫?
    在漢朝的皇帝當中,從漢高祖爭奪天下,到後來的漢武帝的勵精圖治。整個漢朝的輝煌也就集中在了漢武帝的身上,是非功過在劉徹的身上都有所體現。尤其是在劉徹當政時期,掃清了危害整個大漢朝廷的匈奴勢力。同時在全國的政治和文化層面,不管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是實行推恩令來削弱諸侯的勢力,都產生了對後世極大的影響。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古往開來,也算得上是千古一帝。
  • 漢宣帝劉病已:從囚犯到君王,一個成就不遜於漢武帝的男人
    一、獄中的嬰孩,漢武帝的曾孫公元前9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蠱巫之禍讓大漢朝廷發生了九級大地震。這場動亂之中,太子劉據和二位皇孫全部遇害,皇后衛子夫自盡。衛家這個龐然大物轟然倒塌,被株連的官員不計其數。公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傳位幼子劉弗陵,史稱漢昭帝。命大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等人輔政。此時劉病已才五歲(其實是四年,古人生下來就算是一歲),被關在監獄中。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劉病已才出了獄,到了掖庭,歸了族譜。誰知漢昭帝劉弗陵身體不行,只做了13年皇帝就駕崩了。由於年紀太小尚無子嗣,於是丞相霍光擁立昌邑王劉賀為帝。哪知道這個劉賀荒淫無道,品行不行,有失體統。
  • 巫蠱之禍中,漢武帝和太子為何兵戎相見?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劉徹派出的騎兵包圍了太子劉據藏身的農舍。在絕望中劉據高喊:「父皇,兒子發兵只想誅殺奸臣並無謀反之意!為何您寧可相信外人的話而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啊?」說完他自己上吊含冤而死。為何大漢東徵西討,戰無不勝。國力卻越來越疲敝?民生越來越艱難?他嘗試著問劉徹,劉徹慈愛的摸著他的頭:「兒啊!父皇上臺前四夷都敢來欺負我們大漢,朕這是要把他們打疼打服,所有的事朕都替你辦好了,留給你一個四周安定的局面來施展仁政,挽回人心不好嗎?」劉據心裡踏實了,還是父親想的久遠啊。
  • 出師表中的靈帝,他到底是怎樣的皇帝,為何登基後不能中興大漢?
    他從地方宗親成為皇帝,在位22年為何沒能挽救江河日下的大漢王朝?為何史上第一次宗教和農民結合的黃巾起義在他統治時發生?政治遺留 少年為帝大漢國策以孝治天下,形成了太后為首的外戚和以皇帝為首的皇權兩輛政治馬車。隨後四百年多年期間的大漢王朝,士人地主階級和宦官先後參與進政治產生深遠影響。自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除了前面幾位皇帝長壽有能力穩定局面,後面諸多帝王皆為「孩童」形成了外戚勢大威脅皇權的局面。
  • 西漢皇太后竇漪房的簡介,歷史上的竇漪房是怎樣的?
    如果說竇太后,那我想絕大部分都知道,隨著前幾年黃曉明的《大漢天子》和林心如的《美人心計》的熱播,竇太后也被世人熟知。但是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個疑問《大漢天子》的竇太后是一個熱衷於權力,並縱容自家的子侄禍國殃民的主,而《美人心計》中的竇太后卻幾乎就是一位完美的賢后。那麼在真正歷史上的竇太后到底是怎樣的人物呢?
  • 千古一帝劉徹寵愛的這四位美女各是怎樣的結局?
    漢武帝劉徹是漢朝的第7位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他4歲時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然而得到他寵愛的女人卻沒有好結局,到底是漢武帝心狠手辣,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 漢武帝沒有與衛子夫合葬,讓兄長叛逃匈奴的李夫人陪葬,為何呢?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漢武帝最終選擇英年早逝,還在盛寵時去世的李夫人陪葬茂陵。雖然生前漢武帝認識到「巫蠱之禍」是自己鑄成的大錯,但是他也沒有為衛子夫平反,只是建思子臺,紀念被冤屈而死的太子劉據。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
    那麼沒過多久,被詛咒者就會有災難,不得不說,這種手段的確是卑鄙。然而漢武帝又是一個非常迷信的皇帝,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他登基八年後,便走上了八頭牛都拉不回來的迷信之路。而且他還曾被一個自稱活了上千年的神棍李少君給忽悠得團團轉。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
  • 漢武帝為何與祖母竇太后明爭暗鬥?只因漢初的這股勢力令人膽寒!
    周亞夫、竇嬰等將帥經過一年的艱苦血戰,最終鎮壓了各路叛軍。然而,七國之亂雖已平定,但漢朝內部圍繞著儲君歸屬展開了殘酷的爭奪。 此前長公主劉嫖就對漢景帝說過,慄姬經常讓宮女們在背後用巫術詛咒唾罵皇帝喜愛的妃子,劉啟聽後對慄姬漸生反感之心,但念其以往和慄姬感情深厚,仍舊沒有計較。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愧疚之情嗎?
    漢武帝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皇帝,衛子夫是史上難得的好皇后,而他們之間卻以悲劇收場,漢武帝對衛子夫的死,是否會有憐憫後悔之心呢?初見武帝衛子夫出身卑微,她的母親是平陽侯家中的奴僕,衛子夫因容貌姣好被收入平陽侯家中學習歌舞。公元前139年上巳節,已經登基稱帝的漢武帝劉徹前去祭祀祖先,在回宮的路上突然心血來潮想要去看看自己的大姐平陽公主。
  • 漢武帝臨終為何將賜死紅顏知己?漢武帝道出六個字,值得世人深思
    漢武帝臨終前為何賜死紅顏知己?漢武帝道出六個字,值得世人深思漢武帝是華夏文明史上的一位賢明君主,漢武帝既能文又能武,漢武帝在蓄勢而發中懂得審時度勢並為華夏文明是創造了別樣的輝煌。你還記得當初那個贏得河西走廊使用權的霍去病嗎?
  • 中山靖王為躲避漢武帝削藩,生了120多個兒子,手段頗為高明
    陰影之厚重,以至於到了漢武帝登基之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和他的大臣們依然對諸侯十分忌憚。漢武帝影視劇形象在登基之初,漢武帝並沒有採取任何"削藩"的政策,主要原因應該是當時竇太后把持了朝政。他沒有選擇像吳王去聯合諸侯叛亂,一是因為他知道"削藩"是必然的趨勢,二是因為他也並沒有想過要去爭奪"皇位",所以他最終採取的方式是上奏。而劉勝是非常有才華的,他的才華體現在他上奏漢武帝時的表現。他並沒有帶著各諸侯到朝堂上去上奏,反而是選擇了在漢武帝接待他們的酒宴上。
  • 秦皇漢武都是暴君,為何漢武帝「有亡秦之過,而免亡秦之失」
    早些年,有兩部電視劇十分火爆,一是《漢武大帝》,二是《大漢天子》。由於兩部影視作品的幫助,使得漢武帝劉徹逐漸從晦澀難懂的史書,成為尋常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電視劇為了迎合觀眾的需要,宣揚漢武帝與陳阿嬌、衛子夫的美好故事,刻畫他英明神武的形象,歷史學家卻不以為然。
  • 漢武帝窮兵黷武,將「文景之治」的成果葬送,卻為什麼沒有亡國?
    不過總的來說,漢武帝依舊功大於過,那麼我們就要來深入的分析一下,為什麼漢武帝如此折騰,最終卻沒有導致漢朝滅亡?一、雖遠必誅為大漢王朝贏得了良好的內外部空間耗盡大漢國力的是戰爭,針對匈奴的對外戰爭。也正是在漢武帝晚年,大漢帝國及時的回到了休養生息的正確軌道上來,開始逐漸地彌補戰爭創傷。另一方面,在漢武帝去世之後,漢朝經歷了一系列皇權爭奪,最終霍光和漢宣帝劉病已這對組合登上了最高權力舞臺。恰好這對君臣的彼此理性的制衡,使得整個國家的政治架構長期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誰也不能依仗自己個人的意志而為所欲為,從而使得休養生息的國策得以長期的施行。
  • 東方朔一年換一個妻子,大臣嘲笑他是瘋子,漢武帝為何卻稱讚不已
    引言提及東方朔,得益於《大漢天子》等電視劇的熱播,人們並不陌生。在劇中的東方朔,多智近乎妖,對於漢武帝劉徹的登基、為政也是多有助益。
  • 漢朝「無為而治」成就文景之治,為何漢武帝「逆反」先祖,獨尊儒術?
    漢武帝為了減少丞相的權力,又額外的設立了一個內朝,因此這個時期朝廷分內外朝。對地方實行郡縣制,就是管理郡的官員「太守」和管理縣的官員「縣令」,相當於鎮有鎮長,村有村長,鎮長管理村長。二,在漢武帝時期各個方面狀況之下,為何就儒家文化在漢武帝時期可以保持活躍呢?1.漢朝初期,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各家思想文化開始活躍起來由於秦朝結束之後,對各家文化和學術的打壓就消失了,於是各門各派的思想文化也漸漸開始活躍起來。
  • 漢朝皇后故事:殘花敗柳的王娡何以成為大漢皇后
    景帝曾帶賈姬打過獵,還一度曾想讓慄姬當皇后,但被景帝捧在手尖上的女人們先後一個個走遠了,最終卻是這位有著殘花敗柳之身的王夫人勝出,成為大漢的皇后。漢朝王娡是一個深藏不露的女人,城府很深,也很會算計。景帝曾帶賈姬打過獵,還一度曾想讓慄姬當皇后,但被景帝捧在手尖上的女人們先後一個個走遠了,最終卻是這位有著殘花敗柳之身的王夫人勝出,成為大漢的皇后。
  • 千古一後衛子夫,漢武帝最愛的女人,為何最後選擇自殺?
    對於天下人來說,漢武帝劉徹是千古一帝,把他和秦始皇放在一起來稱頌,是謂「秦皇漢武」。但對於家庭來說,劉徹是個薄情寡義的人,缺少人情味。為何說漢武帝沒有人情味?這得從漢武帝的親生經歷有關,從他16歲登基後,權力掌握在祖母竇太皇太后和母親王太后的手裡,劉徹幾次想要變革都被竇太皇太后掣肘,好基友韓嫣被王太后刺死。
  • 你不了解的《大漢天子》
    》背後的故事。那就是當時剛剛小有名氣的佟大為。他的檔期和價格倒是都可以商量。只是佟大為不是傳統的濃眉大眼的形象。劉徹畢竟是一代有名的帝王。缺少了霸氣,就少了這麼一點點意思。而在這個角色還沒最終拍板佟大為之前。劇組剛好遇到了黃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