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鄧超微博發文:「此微博熱評第一就是明天我給孫儷的生日禮物,周知」。
搞笑的鄧超巧遇了隨性的網友,一個「屁」字反倒成了評論的熱評第一。
酷愛撒嬌賣萌的鄧超在線喊話讓微博管理,隨後又發文:「禮物送了。」「媳婦,生日快樂。」
不管鄧超有沒有送禮物,但是這把狗糧我吃了。
在前幾日,孫儷與白玉蘭失之交臂,頒獎後演播廳的孫儷,有些失落,眼泛淚光。
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鄧超在場外已經為她準備了一場暖心的驚喜。
鄧超穿著盛裝抱著一束尚未綻放的白玉蘭,帶著兩個孩子來接她,不僅如此,兩個孩子還寫了信,一個是孫儷獲獎的,一個是沒獲獎的。
這只是鄧超和孫儷日常相處中的點滴,但是我們卻可以看出鄧超流露出的濃濃愛意,不管是語言,還是行動,孫儷都讀懂了,兩個人也甜蜜地走過了九年。
文娟和張明是在大學時相識的,文娟長的很秀氣,性格溫和內斂,而張明的性格熱情外向。
也許正是因為性格的差異,好像彌補了彼此性格中空缺, 兩個人相戀了。
性格不同的人,表達愛的方式和習慣總是有所差別。
張明每天都會和文娟說情話,表達愛意,每次問文娟喜不喜歡自己時,文娟都沒有正面回答過,有時候會笑著說:「你難道不知道嗎?」,有時候會說:「你夠了你。」
而文娟認為,陪伴是最長久的告白。所以她喜歡和張明膩在一起,喜歡讓張明陪著上自習,喜歡讓張明陪著逛街,喜歡讓張明陪著吃飯……
可是張明最喜歡的事情是和舍友們在宿舍打遊戲,文娟屢次喊他一起上自習被拒後,很是傷心。
張明明目張胆的表達沒有得到正面的回應,反而總被文娟嘲笑說:油腔滑調,不靠譜。而文娟需要的陪伴,張明沒有體會到。
所以兩個人總是認為對方不愛自己,所以選擇了分手。
其實,在一段感情中的兩個人,有相同表達愛的方式,是很少見的,而很多人都默認自己表達愛意的行為,對方可以讀懂,但其實,每個人習慣表達和接受愛的方式是不同的。
張明就喜歡直接的表達愛,而文娟則認為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一旦你愛的表達,對方沒有讀懂,結果是,你會很委屈,而對方也很委屈。
能夠站在彼此的角度,用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說愛,才是傳遞愛的關鍵。
那什麼樣的愛,對方可以接收到呢?
馬克吐溫曾說:「一句讚美的話,可以讓他多活兩個月。」
的確,沒有人不喜歡別人的正面反饋。口頭的稱讚和欣賞,看似簡單,其實是最直接表達愛的方式。
稱讚對方做的美食,感謝對方對自己的包容,肯定對方在事業上的努力等,這些直接用語言表達的愛,讓她能夠感受到你的用心。
當然,直接把愛說出口,讓對方可以感受到你的認真和誠意才可以。
中國的傳統文化使我們不善於把愛說出口,而是習慣花時間在陪伴彼此上。
而愛的陪伴,不是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有多長,而是在一起的質量有多高。
試想第一次約會時,她是你目光的焦點,點她愛吃的菜,聊著你們感興趣的話題,沒有人會玩手機,你傳達給她的信息是:我願意和你在一起,我喜歡和你在一起。這也是這次陪對方吃飯的主要目的。
即使在一起的時間久了,飯後陪她聊聊天,看個電影,這些都是充滿愛的陪伴。
禮物是唯一一個可以跨越種族、語言表達情感的東西,所以把愛視覺化可以延長愛的保質期。
可是如果挑選的禮物不符合對方的心意,很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對方可能會認為,你怎麼一點都不關心我,你怎麼一點都不了解我,你這禮物一點都不用心等。
如果真的是這樣,可是過節以及紀念日又不能沒有禮物,我建議你,可以觀察她平日裡關心什麼領域,或者向你炫耀過什麼禮物,甚至可以悄悄的偷看一眼她的購物車,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只說不付出的愛就是耍流氓,只有願意為愛的人付出的人才是真的愛。
而這個些付出可以是做一些家務,做一頓家常便飯,也可以是幫他輔導功課,解決難題等。
其實一些小事情,也可以給對方留下滿滿的愛和滿足。
這些都是傳達愛,展現愛的方式和方法,但是還是需要了解對方最喜歡哪一種,這樣我們才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去傳達愛,而對方也可以感受到。
而了解對方傳達的習慣可以注意對方向你傳達愛的習慣,她為你做的可能正是他希望你為他做的。
木心說:「愛才是生命,然後生命才能愛」。
只有讀懂愛才會擁有愛,願我們都可以找到愛,享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