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魯鄭:「醜陋的美國選舉」

2020-11-17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看到題目,不要給我貼上反美的標籤,因為這是9月5日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大標題。

當然,《經濟學人》只是把原因歸於川普和共和黨身上:認為他是美國民主的威脅,選舉戰略是利用民眾對混亂的恐懼。更有很多共和黨支持者認為,如果敗選,肯定是因為對方作弊。如果雙方差距很小,川普將不會承認選舉結果。這將會立即引發街頭抗議,而且很多人持有武器。還有高達30%的共和黨人支持川普拒絕離開白宮,如果有大規模選舉舞弊的話。

二戰之後,美國以超強的國力為後盾,自視為當世人類社會的理想政治制度,每次大選也都成為展示美式民主制度櫥窗的機會。然而,自2008年美國發生經濟危機以來,其硬實力受到重創進而影響到軟實力,直到2016年大選達到一個新的頂點:參選的川普「少兒不宜」的表演,令中小學不得不取消觀看選舉和辯論的直播。

2020年,新的大選季到來,雖然結果要到11月3日投票之後(當天或者無法預測的時間長度)才能揭曉,但美國醜陋的選舉之名已經譽滿全球。

政治獻金

即使從歐洲的角度,美國的民主模式也存在巨大的問題。首先就是金錢過於突出的作用。

2010年,最高法院裁定企業的政治獻金屬於言論自由的一種表達方式,從而取消了對企業、利益集團政治獻金的限制,從此資本對政治的圍獵和幹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根據《華盛頓郵報》的估計,在2016年大選期間,包括候選人募集的個人捐款、本黨競選委員會捐款、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PAC)的資金助陣,希拉蕊·柯林頓的競選經費開銷高達13億美元,而川普陣營則為7.95億美元。

我只是比較感嘆,按說,最高法院不是民選出來的,既不受資本也不受大眾的影響和控制,享有獨立的地位,完全沒有必要如此討好資本啊;如果需要選舉的行政機構、立法機構和不需要選舉的司法機構均臣服於資本,那麼又何來真正的三權分立呢?

為了對比,可以看看法國。

上一次法國大選,政治人物選舉開支明確規定第一輪不能超過1800萬歐元,第二輪不能超過2200歐元。為此馬克龍自己還舉債800萬——當然只要他的得票率超過5%,國家會償還這筆錢。個人捐款不能超過7500歐元,企業則不能捐款。

由於競選實際開支往往超出限額和補助,許多候選人不得不採用非法手段。比如法國前總統薩科奇就被指控接受歐萊婭公司的秘密競選資金。卡扎菲被推翻前也曝光曾向薩科奇提供政治獻金。第五共和國幾乎歷任總統都曾從非洲國家獲得政治獻金,以致於當一位非洲領導人去世時,往往會出現現任、前任、不同黨派的總統一起出席葬禮的場景。

如果按照美國法院的裁定,法國是一個限制言論自由的國家。不過,美國最高法院不靠譜的時候很多,比如1896年就裁定州法律在公共運輸中規定的種族隔離制度並不違反憲法第14條修正案的「平等保護」原則 ,只要提供給黑人和白人完全一樣的交通設施就可以。

1950年代中期,美國南部公交上的種族隔離

當然,一個全球最富裕的國家多花點錢選一個總統也無可厚非,但要害並不是錢多少的問題,而是資本對政治的控制。

大家可能還記得2001年,當時美國第17大企業安然突然宣布破產倒閉。安然的問題早就曝光,但國會卻一再放鬆對它的監管。原因很簡單:71%的參議員、眾議院能源委員會23名委員中的19人都接受過安然的捐款,甚至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主席也是安然公司總裁肯·雷推薦的人選。所以安然的問題誰能管,誰敢管?在這種情況下,安然能夠持續多年精心策劃、乃至進行制度化、系統化的財務造假、內線交易,以欺詐行為長期隱瞞巨額債務,直到最終紙再也包不住火倒閉為止。

美國政治學者麥可·羅斯金在《政治科學》一書中感嘆:我們可能會擁有一個「金錢買來的最好的國會」,但是對於如何避免這種金錢帶來的腐敗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辦法。

公平地說,這並非美國特例,有很多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政治人物連黑社會的錢都要;類似於安然醜聞,羅斯金評論說:「在歐洲,這樣的醜聞更多,也更惡劣。」

資本堂而皇之介入政治,自然要尋求回報。有的是安然企業類型的,有的則是要求入閣登壇。一個美國新總統有3000多個職務可以任命,這也就演變成權錢交易的籌碼。這除了不可避免地帶來非專業化,還有腐敗。

根據調查,美國政府中幾乎所有的腐敗行為都是政治任命者所犯的,而不是職業文官。這樣的例子很多,上世紀八十年代,聯邦房屋信貸委員會的文官試圖揭發林肯信貸公司,但上級政治官員和5名參議員都曾接受林肯信貸公司130萬美元的捐款,所以文官的揭發被否決,並拖延對該公司的調查。

2013年夏天美國最火熱的政治書籍是《這座城》(This Town)。這本書以詳細的資料告訴世人,美國的永久性政府不是政黨,也不是某個機關,而是一幫專門守著聯邦政府錢袋子的職業操作者。在華盛頓,金錢已經超越權力,成為「終極貨幣」。國會議員每五天的工作中,有三天是用來籌錢的。他們在國會每次投票都非常注重金主們的利益。

此外,遊說者們握有參議員和政府員工人人嚮往的金鑰匙:公務員卸任後的就職去處。1974年,只有3%的國會議員卸任後加入遊說公司;而現在,眾議員卸任後擔任遊說者的比例是42%,參議員的比例更高,達到50%。其後果就是涉及全國利益的立法被各種利益集團所控制。

這本書得出的冷酷結論是:權錢交易已經徹底地程序化。美國正如羅馬帝國崩潰前的末期:制度化的政治腐敗,作惡成了慣例,違法成了時髦。

據法國出版的《他們的債務,我們的民主》一書披露,僅2010年美國遊說集團投入的資金就超過300億美元,完全由金錢組成的遊說集團被稱為參議院和眾議院之後的「第三院」。

在今天的美國,金錢不但決定誰當選總統,誰出任政府官員,還決定政府怎麼運作。

川普2016年競選總統時,他在共和黨初選首場辯論會上表示他給過所有的政治人物錢,為此他讓這些政治人物幹什麼他們就幹什麼,包括生活小事。比如他女兒結婚,一個電話希拉蕊就前來參加,「她沒有選擇,我給她的基金會捐錢了」。從中可見資本的強大主導性力量。中國著名學者王紹光曾經批評美國的民主其實是「錢主」,確實一針見血。

相關焦點

  • 宋魯鄭:臺灣民主的五大危機——臺灣「九合一」選舉觀選之六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以非常出人意料甚至不可思議的結局收尾。民進黨再度執政僅兩年多,就創造了其歷史上最大慘敗。不僅丟掉七個縣市,而且還是非常羞辱的懸殊選票差距。特別是高雄,竟然所有選區包括傳統上民進黨綠的不能再綠、鐵的不能再鐵的選區都輸給了國民黨候選人。
  • 宋魯鄭:為什麼美國國會被佔領,整個西方世界都在震動?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1月6號,美國再一次震驚了世界。這次不是屢創新高的疫情,而是川普的支持者佔領國會。在與特勤、警察的衝突中,四名抗議者死亡,一名國會警察重傷,第二天不治身亡。最嚴重的是,國會依照憲法正在舉行的確認拜登勝選的程序也被迫中斷。
  • 宋魯鄭:臺式民主是對中華文化的背棄
    【文/觀察者網 宋魯鄭】 中國臺灣地區是中華文明五千年以來唯一一個採用外來於自己的文化、歷史、傳統,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華人社會。從制度對比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樣本。這是理解今天台灣社會現狀的切入點。 制度和文化的關係,古今中外都有論述。正如西諺所云:「文化是制度之母」。
  •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送去嘲諷:美國自由民主的醜陋面目
    【文/觀察者網 鞠峰】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在美媒集體官宣拜登獲勝後,川普仍不肯認輸,距離大選日過去了7天,訴訟「加時賽」還在繼續……世界人民吃瓜「吃到飽」。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又送上一記神嘲諷:這場選舉,證明了美國自由民主的醜陋面目。
  • 宋魯鄭巴黎日記:封城靠警察,解封也要靠警察,法國是警察國家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晴 解封倒計時第四天! 隨著解封時間的臨近,我不但沒有感到放鬆,反而更感到緊張。法國已經經歷了疫情前的毫無準備,疫情爆發後的慌亂,進退失據,現在即將進入解封第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令人失望,第三個階段也無法讓人充滿期待。其實整個法國何嘗不是這樣想啊。
  • 川普不肯認輸,伊朗嘲諷:這就是美國民主的醜陋面目
    但從選舉人票來看,拜登已經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川普大勢已去,卻不肯認輸。連伊朗都開始嘲諷美國,表示這就是美國民主的醜陋面目。,在拜登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之後,大選結果仍不確定,因為川普始終不肯認輸。
  • 伊朗最高領袖一記神嘲諷:美國大選,證明了美國自由民主的醜陋!
    導語:伊朗最高領袖一記神嘲諷:美國大選,證明了美國自由民主的醜陋!感謝今年的美國大選,讓全世界的小夥伴們一起「吃瓜」!拜登的票數已經超過川普了,川普又不服氣,不管是在媒體上,公開的活動上,還是推特上,川普依舊是不承認自己失敗的現實。
  • 宋魯鄭:《查理周刊》慘案不只是恐怖襲擊
    旅法學者宋魯鄭從巴黎來信,就此發表他的看法。 旅法學者,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 宋魯鄭其實刊登漫畫諷刺伊斯蘭先知並非法國獨有,2005年9月30日丹麥銷量最大的日報《日德蘭郵報》就連續刊出過。儘管它明明知道,伊斯蘭教反對宗教中使用人的形象,嚴禁用圖形來表現先知,如果刊登穆罕默德的圖像被認為是褻瀆的行為。
  • 宋魯鄭:罷免案通過——四大因素終結韓國瑜神話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如果評選臺灣最不可思議的政治人物,實非韓國瑜莫屬。2018年,已退出政壇十幾年的他掀起了勢不可擋的韓流,在沒有資源、沒有人脈、沒有知名度的艱難情況下,不僅擊敗已經執政二十年的民進黨贏得高雄市長選舉,更帶動2016年大敗的國民黨席捲整個臺灣。
  • 一圖看懂2020臺灣地區選舉
    歷經一年的宣傳造勢,臺灣地區「四年一度」的選舉大戲將於1月11日上午8點正式上演,預計於當晚10點完成計票。 此次「大選」將從這三人中選出臺灣地區下一任領導人。投票選民多達1930萬人,40歲—49歲年齡層人數最多,有約374萬人;今年的「首投族」(須年滿20歲)約有118萬人。日前藍綠兩大陣營都將目光鎖定青年族群選票,呼籲這些年輕人返鄉投票。
  • 歷屆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美國歷史上選舉人票數最懸殊的五次選舉
    2006年,林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名。英國《泰晤士報》2008年組織專家委員會對43位美國總統分別以不同的標準進行「最偉大總統」排名,亞伯拉罕·林肯排名第一,華盛頓和富蘭克林·羅斯福排名第二和第三。 三、1936年第20屆總統選舉:富蘭克林·羅斯福 PK 阿爾夫·蘭登
  • 選舉人團正式宣布: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
    美國時間12月14日,美國50個州首府和華盛頓特區的總統選舉人星期一聚集在一起。就在發稿半小時前,舉團538名成員全部完成投票,加州的55張選舉人票使拜登超過了270張獲勝的門檻,拜登再次獲勝!從而也敲定了2020年的選舉程序。
  • 一圖看懂2020臺灣省選舉
    以下帶你一張圖看懂2020年臺灣地區選舉:多民調顯示:蔡英文支持度高於韓國瑜2016年上臺執政的民進黨,從推出年金改革、「公投政策」、「一例一休」到「新南向政策」等均被廣為詬病。兩岸關係因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遇冷、臺灣經濟下滑、四年七個「邦交國斷交」、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創造歷史性慘敗……因此,2020年選舉蔡英文尋求連任面臨不小壓力。不過,日前有多家臺灣民調機構的結果顯示,蔡英文的支持度仍遙遙領先於韓國瑜。
  •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時間表 美國總統選舉對美股影響
    周日隔夜交易道指期貨上漲365點,意味周一開盤道指可能上漲約350點。  根據NBC新聞周六的預測,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州以及內華達州取得預期勝利後,贏得美國大選。在幾個戰場州的計票僵持了四天之久後,NBC發出了這條消息。  華爾街希望這一消息能降低選戰拉鋸的機率,即使川普拒絕讓步。許多交易員此前押注了11月市場波動,現正平倉,推動了市場的反彈。  與此同時,意味著發生增稅等劇烈政策變化的可能性較小。
  • 一圖看懂臺灣選舉 19個政黨217人參選創歷史新高
    歷經一年的宣傳造勢,臺灣地區「四年一度」的選舉大戲將於1月11日上午8點正式上演,預計於當晚10點完成計票。此次「大選」將從這三人中選出臺灣地區下一任領導人。投票選民多達1930萬人,40歲—49歲年齡層人數最多,有約374萬人;今年的「首投族」(須年滿20歲)約有118萬人。
  • 「金錢政治」,美國民主失敗的禍根|選舉|選民|民主選舉|聯邦_網易...
    這場大選似乎又點燃了國內一些「美分黨」的熱情,他們開始熬製某些政客的「勵志雞湯」,再度跪拜美國的民主制度。  事實又如何呢?且不說「驢象之爭」已經成為美國民主選舉的固定套路,單就「民主選舉」本身而言,在美國也早就變了味。如果說種族歧視和貧富差距等問題是當今美國社會的頑疾,那麼「民主選舉」這一味藥只能是暫時的「鎮痛劑」,治標不治本。
  • 美國怎麼成為州議員 說說美國的選舉制度
    我們都知道,作為藍星的扛把子,世上唯一超級霸主的美利堅合眾國,他的當家人,美國總統是通過選舉產生的,那麼美國的選舉又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說。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即中央政府)是在州的基礎上組成的,所以州的權利很大,從許多角度看,除了外交以及軍事外,州幾乎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國":有自己的法律、稅收、警察、教育、選舉制度。根據憲法的規定,州政府不是聯邦政府的下屬;各州享有自主權,沒有服從聯邦政府的責任。但是,當聯邦憲法或聯邦法律與州憲法或州法律相牴觸時,州憲法和州法律必須服從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
  • 美國總統選舉真相
    嚴肅艱深的議題,通常涉及國家長遠的發展,但是這些議題很難在媒體中講清楚,更遑論民眾對於重大議題本身就缺乏認識,所以想要以議題贏得選舉難上加難。因此美國總統的選舉比較像是一場真人秀比賽,誰能贏得選民的情感、喜好,誰就能勝出。
  • 美國大選的另一面——參議員和眾議員選舉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基本落下帷幕,美國參眾兩院的選舉結果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參眾兩院的選舉結果無疑是重要的,拜登代表民主黨當選總統,設若民主黨在兩院選舉中落敗,那麼拜登這位總統就是所謂的「跛腳總統」了,也就是拜登日後的總統行政工作將受到兩院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