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22日下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九場發布會。發布會上,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一級調研員劉鴻順就「十三五」期間我市在城市道路建設方面的整體推進情況和「十四五」期間的打算進行了介紹。
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一級調研員劉鴻順
「十三五」期間,市交通運輸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目標,立足城市空間規劃,充分考慮經濟發展和市民出行需求,加快推進快速路、主、次幹路以及瓶頸路的建設,完成十三五道路建設目標要求,我市城市道路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
一是加快快速路建設,快速路網閉環成網。
濟南市快速路網規劃為「兩橫三縱」,共計115.7公裡。1998年,濟南市第一條快速路順河高架路通車,至2015年底,共建成40.7公裡快速路;十三五期間,二環西路南延、順河高架南延、二環東路南延、二環南路、二環南路東延、工業北路、北園大街西延等75公裡快速路先後建成通車,「兩橫三縱」快速走廊閉環成網,總長達到115.7公裡。「兩橫三縱」閉環成網後將真正實現城市快速路與高速路無縫銜接,串聯城市幹路網,形成「內疏外暢」的高快一體大交通格局,帶動我市經濟發展,打造半小時生活圈,市民出行更加快捷,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交通強力支撐。
二是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十三五期間,圍繞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國際金融城產業金融集聚區、內陸港片區、中科院科創城等片區配套,全市建設改造城市主、次幹路220條、近500公裡,構築起城市發展的骨架;打通136條瓶頸路,所有瓶頸路均實現當年開工、當年通車,打通了道路微循環。這些道路的建設,對優化路網結構,緩解交通壓力,方便居民出行,滿足片區基礎設施配套需求起到積極作用。
三是著眼百年大計,提高城市承載力。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累計新增近70公裡綜合管廊,超額完成「十三五」60公裡管廊建設要求。綜合管廊通過對各類地下管線的統一、高效、集約管理,不僅使地下空間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而且有利於提高城市承載力,保障城市安全,減少道路刨掘,逐步根治馬路拉鏈。
四是標準引路,提升管理水平。
2019年,編制出臺了濟南市《城市道路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規範》和山東省《城市道路工程現場文明施工管理標準》,全國首創、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20年,編制出臺濟南市地方標準《城市道路工程HSE管理規範》,國內首創,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文明施工理念已在我市城市道路建設中落地生根、全面推廣應用。特別是在北園大街西延工程中首創使用3D印花綠草皮圍擋替代傳統塑料仿真草皮圍擋,目前在全國廣泛推廣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十四五」期間,市交通運輸局將緊密圍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和「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城市道路網由「二環」向「三環」的突破,重點推進自貿區、起步區、內陸港片區、科創城片區、新東站片區、國際醫學城等新區骨架路網建設,繼續打通主城區瓶頸路,提高城區路網密度,完善路網結構,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提升道路品質,讓市民交通出行的滿足感、獲得感顯著提高。
來源|濟南發布
編輯|鄒婭
責編|鄭富強
發布濟南權威資訊
與您一起,見證濟南發展!
原標題:《濟南加快推進城市道路網由「二環」向「三環」突破》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