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內蒙古有個「草原書屋」(事件新聞)
高 平 耀 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6月10日 第 08 版)
夏日的錫林郭勒草原,燦爛陽光溫暖著大地,小草在冰封已久的泥土中頑強返青,草原最美的時節即將來臨。
來到全國「最美家庭」道·圖門巴雅爾家,一塊金色牌匾也像太陽一樣閃著耀眼的光輝——「書香之家」。
內蒙古設「草原書屋」
走進道·圖門巴雅爾家80多平方米的「草原書屋」,讓人感受深刻的不僅僅是1.2萬多冊圖書,還有道·圖門巴雅爾去年5月從人民大會堂帶回來的紅色綬帶,上面寫著全國「最美家庭」幾個金色大字。這幾個金色大字折射著道·圖門巴雅爾的「牧讀」故事。
1981年,高中畢業的道·圖門巴雅爾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大學,但由於交通通信不便,等他得到消息趕到旗裡時,上大學的機會已經被耽誤了。旗教育局為了照顧他,安排他到阿巴嘎旗德力格爾蘇木學校當了臨時代課教師,一幹就是十幾年。
1993年,道·圖門巴雅爾辭去代課老師的工作回家牧羊。當年,兒子出生了。道·圖門巴雅爾開始省吃儉用,利用各種機會收藏圖書報刊。1996年,女兒唐斯嘎出生,也就是在這一年,道·圖門巴雅爾自費購買了近3000冊圖書,創辦了內蒙古首家個人草原書屋,並以他的兒女名字命名為「布仁唐斯嘎書屋」,漢語意思是「全面富裕」。
書屋是最大的財富
道·圖門巴雅爾的妻子烏尼爾其其格對記者說:「開始我懷疑,自己花錢辦這麼個書屋,會有啥用?後來發現,嘎查牧民們經常來看書、借書,孩子們也愛拿本書讓大人們給他們講。慢慢地我也養成習慣,一有空,就想到書屋裡收拾收拾,看會兒書。」
道·圖門巴雅爾說:「我經常告誡兩個孩子,我沒有什麼財富可以給你們的,有的就是這個書屋。」
正是書香的薰染,兩個孩子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四口人常常在一起看書,其樂融融。
在書香薰陶下,道·圖門巴雅爾的兒子布仁蘇乙拉和女兒唐斯嘎分別在高考中考出了好成績,兩人分別被內蒙古師範大學和內蒙古農業大學錄取。
為更多牧民開啟知識大門
道·圖門巴雅爾心中有了一個更大的心願,那就是讓更多的牧民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成為有文化的人。
2003年7月,他自費新建了3間磚瓦房,擴大書屋規模,書屋由原來的圖書借閱,變成了集圖書閱覽、文化講堂、民族文化藏品展示於一體的多功能型文化服務場所。
每年,道·圖門巴雅爾都會投入1萬多元用於購買各類圖書報刊和書屋的維護。近20年間,累計投入30多萬元。在一家人的精心管理下,書屋為更多牧民開啟了一扇知識大門。許多牧民把自己的書送到書屋來讓大家共享。牧民們說,把書放到書屋來有一種榮譽感。因為這是這片草原牧民共有的「書香之家」。
道·圖門巴雅爾說:「我的中國夢,就是讓書香伴著草香飄。」
(據《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