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堅持「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特色,形成了「興學強國、嚴謹治學、崇德重教」的優秀教學文化。進入新時代,學校在傳承發揚優秀教學文化的基礎上,從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到模式、內涵進行了系統改革,在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徵程中不斷努力。
「基礎厚」是西安交大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這一特色孕育於百廿交大「造就楨幹大才」的強烈初心,是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培養素質過硬、潛力強勁人才的堅強基石,也是落實德才學識、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
課程設置夯基礎,築基打底真本領
張鴻副校長組織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研討會
數理系副主任屠善潔老師在給學生答疑
交大的畢業生「科學文化素養高,專業底子厚,適應面廣,可塑性強」的特點是普遍共識,這些得益於學校重視基礎課程設置與基本技能訓練。在興辦工程技術教育之初,學校即提出「工程學問非佐以數理不能深造」,當時高等數學與物理的學年均在兩年以上,要求之高有「霸王課」之稱。對基礎課的重視還體現在基礎課集中了最高水平的教師乃至大師級人物,如胡敦復、胡明復兄弟(數學),周銘和裘維裕(物理)等一批名家畢生獻身基礎理論教育。周銘教授主持本校物理實驗課一幹就是幾十年,他親手設計的物理實驗使一屆屆學生受益良多。兼顧通才教育與專業教育也是夯基礎的具體表現,那時候為使學生基礎寬厚,各學院普遍要設置交叉課程,比如管理學生必修工程課程,工科學生必修管理課程。
西安交通大學關於基層教學組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何雅玲院士指導學生做實驗
今天的交大,繼承老交大厚基礎設課的要求,更加重視基礎課程教學。2016年學校發布《西安交通大學關於基層教學組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通過制度保障夯實基層教學組織,為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組織保障。同時,全面推動高層次人才為本科生授課,將學校最優質的師資向打基礎的本科教育傾斜。2019年度,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比例為91.17%,創歷史新高。「十三五」期間設立160個建設專項支持《大學物理》《大學化學》等21門基礎課程建設,推動基礎課程在師資隊伍建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在線教學資源開發、實踐實驗教學創新、新工科課程建設、課程思政等方面改革創新。2019年2月出臺《關於加強基礎課程師資建設的實施辦法》,面向包括物理類、化學類、數學類、思政類以及基礎通識類等27類大面積基礎課,進一步激發基礎課程教師投入教學積極性。未來交大將繼續全面堅持厚基礎優良傳統,在基礎課程中打造「金課」、淘汰「水課」,以高質量的課程擦亮本科人才培養的金字招牌。
學生成長強根基,思想學業齊發展
1915年學生會學術委員會合影
交通大學早期刊物
西安交大秉承興學強國、育一等人才的辦學宗旨,建校以來素以學業嚴格著稱,提倡思想學業齊發展,傾注巨大精力強化學生成長根基。唐文治校長提倡學生生活活躍、意趣高雅、蓬勃向上,鼓勵學生成立南洋學會、工程學會、國文研究會等,開展演講、辯論、講座等多種活動。百年前南洋校園已上演話劇《六君子》、歌劇《茶花女》,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築牢學生思想根基。學校還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組織成立科學、工程、經濟、人文等學術團體,尤為出名是由1937屆學生發起、相繼出版過《科學大眾》《科學生活》等很有影響刊物的「一社」,王安、張光鬥、吳祖愷、楊嘉墀等名家都是其主要成員。為使學生知識面寬厚,學校於1928年就實行選修制,邀請各領域著名專家,系統地剖析國內外有關學術及社會問題,並將演講作為學生四年級的必修課程,這種緊跟時代的教育理念使交大培養的學生視野廣闊、敢為人先,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
【陝西日報】頭版:西安交大「四個一百」育人行動紀實
西安交通大學勞動教育「梧桐服務團」成立儀式
西安交通大學「示範答疑室」揭牌儀式
新時代,學校緊緊圍繞培養基礎厚實、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不斷提升人才培養成效。
第一、第二課堂同頻共振,築牢學生思想根基。狠抓思政課育人主陣地,出臺《西安交通大學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20條》,成立大學生思想教育與實踐研究中心」,統籌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開展「四面旗幟」、「四個一百」的育人活動,引領學生成長,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三全育人」體系。成立本科生院,建立本科生人才培養全鏈條、系統化、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育人、跨部門協同管理服務的新機制。印發《西安交通大學加強新時代美育工作實施方案》、《西安交通大學學生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等方案,制定《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案》。2019年獲批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強化學業輔導,完善工作體系。發布《西安交通大學大學生學業輔導與發展中心建設方案》,建立基礎課程示範答疑制度,建設7個示範答疑室和2個學業輔導室,組織近百名教師開展示範答疑。
育人特色重全面,工文並重稱一流
1935年第二學期二年級管理學院實業管理科成績
1941—1942年管理學院英文版課程表
學校從建校之初就主張全面發展、工文並重的教育理念。工即自然科學教育、工程技術訓練;文即指文化修養和素質教育,兩者交匯融合,使學生全方位學習知識。
鼓勵學生工文並重,南洋大學時期曾規定自然科學課程、中文、西文均能合格並積分優先的,學校給予獎勵。專業教學要求學生要廣泛學習文學、歷史、哲學、藝術以及科學方面的知識,提高科學與人文綜合素養,因此學校雖是以工程教育為主教學,學生卻能以文章優美、自編出版物精湛典雅名滿天下,湧現出鄒韜奮、陸定一這樣的思想文化巨匠。
學校還重視外語教學,英文教學在南洋公學時期就採用原版教材授課,並要求學生選修第二外語,開設德、法、拉丁文各種班次,外文課的師資有唐慶詒、陳大燮等名家。
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通識類課程建設方案
面向學生的業務全面下沉事務大廳
近年來學校繼續探索建立多維人才培養新模式。
構建「通識教育+寬口徑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出臺《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通識類課程建設方案》,系統規劃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全球視野與中國道路、文化傳承與藝術審美、生命關懷與社會認知、哲學智慧與創新思維、經典導讀與學術寫作六大課程模塊,成為國內通識教育改革的先驅者。
建立「雙院」育人工作機制。不斷加強專業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建立輔導員、班主任、學業導師協同育人機制,打造學生事務大廳,實施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等計劃,打通育人「最後一公裡」,獲批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高校。
提出「四個人人」育人理念。塑造「腳跟站穩、眼界開闊、貢獻報國」的人才培養特色,緊密結合理工優勢頂層布局新文科建設,打牢更全面育人的基礎。探索本科生人人可以自主選擇專業,人人學習兩門外語,人人學習數理化生、文史哲管,人人進研究團隊做科研,長遠規劃人才培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