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優秀教學文化系列之二:基礎厚

2020-12-23 西安交大新聞網

西安交通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堅持「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特色,形成了「興學強國、嚴謹治學、崇德重教」的優秀教學文化。進入新時代,學校在傳承發揚優秀教學文化的基礎上,從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到模式、內涵進行了系統改革,在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徵程中不斷努力。

「基礎厚」是西安交大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這一特色孕育於百廿交大「造就楨幹大才」的強烈初心,是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培養素質過硬、潛力強勁人才的堅強基石,也是落實德才學識、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

課程設置夯基礎,築基打底真本領

張鴻副校長組織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研討會

數理系副主任屠善潔老師在給學生答疑

交大的畢業生「科學文化素養高,專業底子厚,適應面廣,可塑性強」的特點是普遍共識,這些得益於學校重視基礎課程設置與基本技能訓練。在興辦工程技術教育之初,學校即提出「工程學問非佐以數理不能深造」,當時高等數學與物理的學年均在兩年以上,要求之高有「霸王課」之稱。對基礎課的重視還體現在基礎課集中了最高水平的教師乃至大師級人物,如胡敦復、胡明復兄弟(數學),周銘和裘維裕(物理)等一批名家畢生獻身基礎理論教育。周銘教授主持本校物理實驗課一幹就是幾十年,他親手設計的物理實驗使一屆屆學生受益良多。兼顧通才教育與專業教育也是夯基礎的具體表現,那時候為使學生基礎寬厚,各學院普遍要設置交叉課程,比如管理學生必修工程課程,工科學生必修管理課程。

西安交通大學關於基層教學組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何雅玲院士指導學生做實驗

今天的交大,繼承老交大厚基礎設課的要求,更加重視基礎課程教學。2016年學校發布《西安交通大學關於基層教學組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通過制度保障夯實基層教學組織,為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組織保障。同時,全面推動高層次人才為本科生授課,將學校最優質的師資向打基礎的本科教育傾斜。2019年度,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比例為91.17%,創歷史新高。「十三五」期間設立160個建設專項支持《大學物理》《大學化學》等21門基礎課程建設,推動基礎課程在師資隊伍建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在線教學資源開發、實踐實驗教學創新、新工科課程建設、課程思政等方面改革創新。2019年2月出臺《關於加強基礎課程師資建設的實施辦法》,面向包括物理類、化學類、數學類、思政類以及基礎通識類等27類大面積基礎課,進一步激發基礎課程教師投入教學積極性。未來交大將繼續全面堅持厚基礎優良傳統,在基礎課程中打造「金課」、淘汰「水課」,以高質量的課程擦亮本科人才培養的金字招牌。

學生成長強根基,思想學業齊發展

1915年學生會學術委員會合影

交通大學早期刊物

西安交大秉承興學強國、育一等人才的辦學宗旨,建校以來素以學業嚴格著稱,提倡思想學業齊發展,傾注巨大精力強化學生成長根基。唐文治校長提倡學生生活活躍、意趣高雅、蓬勃向上,鼓勵學生成立南洋學會、工程學會、國文研究會等,開展演講、辯論、講座等多種活動。百年前南洋校園已上演話劇《六君子》、歌劇《茶花女》,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築牢學生思想根基。學校還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組織成立科學、工程、經濟、人文等學術團體,尤為出名是由1937屆學生發起、相繼出版過《科學大眾》《科學生活》等很有影響刊物的「一社」,王安、張光鬥、吳祖愷、楊嘉墀等名家都是其主要成員。為使學生知識面寬厚,學校於1928年就實行選修制,邀請各領域著名專家,系統地剖析國內外有關學術及社會問題,並將演講作為學生四年級的必修課程,這種緊跟時代的教育理念使交大培養的學生視野廣闊、敢為人先,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

【陝西日報】頭版:西安交大「四個一百」育人行動紀實

西安交通大學勞動教育「梧桐服務團」成立儀式

西安交通大學「示範答疑室」揭牌儀式

新時代,學校緊緊圍繞培養基礎厚實、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不斷提升人才培養成效。

第一、第二課堂同頻共振,築牢學生思想根基。狠抓思政課育人主陣地,出臺《西安交通大學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20條》,成立大學生思想教育與實踐研究中心」,統籌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開展「四面旗幟」、「四個一百」的育人活動,引領學生成長,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三全育人」體系。成立本科生院,建立本科生人才培養全鏈條、系統化、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育人、跨部門協同管理服務的新機制。印發《西安交通大學加強新時代美育工作實施方案》、《西安交通大學學生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等方案,制定《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案》。2019年獲批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強化學業輔導,完善工作體系。發布《西安交通大學大學生學業輔導與發展中心建設方案》,建立基礎課程示範答疑制度,建設7個示範答疑室和2個學業輔導室,組織近百名教師開展示範答疑。

育人特色重全面,工文並重稱一流

1935年第二學期二年級管理學院實業管理科成績

1941—1942年管理學院英文版課程表

學校從建校之初就主張全面發展、工文並重的教育理念。工即自然科學教育、工程技術訓練;文即指文化修養和素質教育,兩者交匯融合,使學生全方位學習知識。

鼓勵學生工文並重,南洋大學時期曾規定自然科學課程、中文、西文均能合格並積分優先的,學校給予獎勵。專業教學要求學生要廣泛學習文學、歷史、哲學、藝術以及科學方面的知識,提高科學與人文綜合素養,因此學校雖是以工程教育為主教學,學生卻能以文章優美、自編出版物精湛典雅名滿天下,湧現出鄒韜奮、陸定一這樣的思想文化巨匠。

學校還重視外語教學英文教學在南洋公學時期就採用原版教材授課,並要求學生選修第二外語,開設德、法、拉丁文各種班次,外文課的師資有唐慶詒、陳大燮等名家。

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通識類課程建設方案

面向學生的業務全面下沉事務大廳

近年來學校繼續探索建立多維人才培養新模式。

構建「通識教育+寬口徑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出臺《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通識類課程建設方案》,系統規劃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全球視野與中國道路、文化傳承與藝術審美、生命關懷與社會認知、哲學智慧與創新思維、經典導讀與學術寫作六大課程模塊,成為國內通識教育改革的先驅者。

建立「雙院」育人工作機制。不斷加強專業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建立輔導員、班主任、學業導師協同育人機制,打造學生事務大廳,實施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等計劃,打通育人「最後一公裡」,獲批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高校。

提出「四個人人」育人理念。塑造「腳跟站穩、眼界開闊、貢獻報國」的人才培養特色,緊密結合理工優勢頂層布局新文科建設,打牢更全面育人的基礎。探索本科生人人可以自主選擇專業,人人學習兩門外語,人人學習數理化生、文史哲管,人人進研究團隊做科研,長遠規劃人才培養改革。

相關焦點

  • 弘揚優秀教學文化系列之三:要求嚴
    西安交通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堅持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強創新的辦學特色,形成了「興學強國、嚴謹治學、崇德重教」的優秀教學文化。進入新時代,學校在傳承發揚優秀教學文化的基礎上,從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到模式、內涵進行了系統改革,在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徵程中不斷努力。
  • ...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涵養幹部為政...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組部、山東省委指導支持下,自2015年6月以來,濟寧市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資源富集的優勢,積極探索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幹部政德修養的新方法新途徑,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幹部為政之德」為主題,傾力打造了特色鮮明的幹部政德教育基地。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首善之區建設
    從2013年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發表重要講話以來,短短兩年時間,我們報社4次與山東省濟寧市合作探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挖掘問題。今天由濟寧市委、中宣部《黨建》雜誌社和《光明日報》編輯部共同舉辦這次會議,主題宏大,又有現實指向性。會議圍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新形勢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措施辦法,從而更加紮實有效地推進首善之區建設。
  • 關於公布2020年杭州市中小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評比...
    各區、縣(市)教育局(教衛局、社發局),各直屬學校:根據《杭州市教育局辦公室關於印發2020年杭州市中小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方案的通知》(杭教辦德體衛藝〔2020〕44號)要求,各地各校積極發動,以活動為載體,強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象州彩調全面發展
    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象州彩調全面發展 2020-11-1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
    5年來,陝西文物系統深刻領會新時期博物館社會角色和職能定位新要求,以「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為使命,以破解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為問題導向,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導向,以服務「堅定文化自信」為結果導向,在推動將博物館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拓展博物館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優化博物館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增強博物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等方面勇於探索實踐,取得積極成效
  • 弘揚中華文化,縱看馬雲龍的砥礪奮鬥之路
    公元2011年以來,在新的發展形勢與市場要求下,馬雲龍成功註冊了【中外英雄武林風】品牌,成功創立了【鄭州武林寶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中外英雄武林風】敬天地之靈氣,發思古之幽情,沐深化改革之春風,應遠而生後,持續穩步發展。
  • 弘揚紅色文化 培育時代新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之接續奮鬥,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思政教育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塑造青年一代挺拔的靈魂,培養出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能奮鬥敢擔當的時代新人,推動民族復興從理想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 重視特色教育 弘揚粵劇文化
    華東小學宋巧榮老師給孩子們上粵劇課  華東小學校長李耀宗表示,華東小學的粵劇特色教育是龍江教育的一大特色,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粵劇特色教育成效顯著,學校先後被評為「順德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基地(粵劇、曲藝類)」「佛山市第一批粵劇特色創建基地學校和廣東省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
  • 弘揚中華孝文化 踐行核心價值觀
    近些年來,孝感充分發揮豐厚的孝文化資源優勢,以孝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建設中華孝文化名城。我市先後被評為全國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最具魅力節慶城市、中國孝文化之鄉。     一、大力弘揚孝文化,建設中華孝文化名城       孝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 《中華文明之美》,巧展中華文化魅力
    近期,湖南衛視推出文化禮儀公益節目《中華文明之美》,打造「730文化帶」。該節目每周日至周四晚「730」黃金時段播出,每期8分鐘。節目通過「老夫子」和「小阿毛」之間充滿童趣的教學互動,用情景再現的方式,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中華傳統文化禮儀和傳統習俗,將知識性、文化性、趣味性較好地集於一體,啟迪心靈,溫潤心靈。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以文化自信厚植中國之治的根基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而文化自信正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繁榮,是凝聚力量,推動和保障「中國之治」的重要基礎。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文化才能愈發光彩奪目,才能厚植「中國之治」的根基,有利於找到中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 發展莆田媽祖文化 弘揚中華武術精神
    溯武術歷史,可謂源遠流長;究武術之內容,堪稱博大精深。幾千年來,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和人類社會環境裡,武術能滋生繁衍,常青不衰,有其自身的存在價值。它不僅是個技藝問題,而且是一種文化現象,是經過千錘百鍊,凝聚而成的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它是高層次的科學,高層次的體育。由於武術固有的特點和優勢,他在我國當今開展的全民健身計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際上,也越來越受世人的青睞.
  • 【高新教育】弘揚傳統文化,美育浸潤社團—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五十...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非物質文化更好的走進五十二中的校園,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繼承者。結合我校的學情、師情、校情,齊心合力打造美術社團的品牌特色。我校美術社團利用中國傳統民間藝術麵塑和木版畫的形式創造性的傳承這種非物質文化,讓學生深刻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課程思政優秀案例 | 「文化傳承、感恩教育」之《服飾手工藝》課程
    二、設計思路《服飾手工藝》課程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以中國結為代表的優秀文化遺產,從而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之上,要求學生結合節日文化進行多元化設計。1.三、實施過程1.思政元素的梳理(1)文化溯源:了解中國結的起源、歷史和各種結飾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培養學生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堅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中國結,始於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記,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 ...中心學校「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地方特色」 專題教研周活動簡報(一)
    馬鞍山市薛津中心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周拉開帷幕—— 馬鞍山市薛津中心學校「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地方特色」 專題教研周活動簡報(一)
  • 常州工學院2020年「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優秀案例系列展之(八)
    ,學習中國美術史的目的,是讓我們充分了解中華民族的視覺文化史和美術遺產,了解我們悠久、獨特而又多彩的優秀民族文化。在掌握我們民族審美歷史的基礎上,體會我們民族自古以來所具有的開放胸懷、創造精神和文化自信。本課程團隊充分發揮《中國美術史》所具有的思政教育潛能,從美術史的學習中反思我們的審美文化和視覺經驗,從理論高度不斷推動我們的認識,激發我們美術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動地改造世界,並讓世界人民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的獨特性和多元格局。
  • 我們需要怎樣的鋼琴基礎教學
    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得從另一個問題談起:我們的鋼琴基礎教學,其目的地是哪裡?於極少數志在專業、志在舞臺、志在成為鋼琴家而言,我們的鋼琴基礎教學應當著眼於國際頂尖音樂學院。優秀的鋼琴基礎教學,使得有志於以此為專業的學生,有能力也有視野將其深造的目標放在國際頂尖音樂學院的層面之上。
  • 視頻丨弘揚書法文化 學生們寫的字真好看!
    為了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營造全體師生熱愛我國國粹——書法藝術的氛圍,激發師生練習書法的熱情,鄆城縣縣直機關小學積極開展規範漢字書寫特色教育,弘揚書法文化打造墨香校園。「練習書法不但提高了我的寫作能力,更讓我懂得了堅持的重要性,看到書法老師寫出這麼漂亮的字,希望自己會堅持下去,寫漂漂亮亮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