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梅豔芳出生在香港。父親早逝,剩下母親拉扯兩兒兩女。梅媽讓兩個女孩出去賺錢,以供哥哥們上學。梅豔芳4歲就和姐姐進戲園唱歌,兩人提著大茶壺給客人倒茶,邊倒邊問:「先生、小姐,要點歌嗎?」姐妹兩人白天念書,晚上唱歌表演補貼家用。
< 梅豔芳與姐姐梅愛芳 >
1974年,梅豔芳11歲,梅媽創辦歌舞團,姐妹倆進了歌廳,成為小歌女。夜總會裡不太平,梅豔芳和姐姐時不時還會遭遇客人調戲。
一次演出,梅豔芳被人調戲,一個男人站出來解圍。之後這個男人追求梅媽,成了梅豔芳的繼父。沒想到,繼父嘴很碎,每天對著姐妹倆謾罵,有次說:「將來你們有本事做歌星嗎?到廟街接客啦!」
對姐妹倆來說,家裡成了比夜總會更糟的地方。
歌女社會地位低下,梅豔芳的同學也把她當成怪物看待。書念到初二,實在念不下去,梅豔芳退學了。
1982年,華星娛樂成立唱片部,舉辦新秀歌唱大賽。報名的有三千多人,評委聽的不耐煩,目測選手不行就直接按鈴打發走。19歲的梅豔芳和姐姐一起報名,兩人都殺進前一百。
同屆參賽的還有張學友,評委黎小田嫌他醜,聽了兩句就把他「叮」走了。
梅豔芳長相不算出眾,但身體語言一流,動作一分不多,一分不少。那天表演,臺下的評委黃霑給她打了滿分十分,顧嘉輝以藝術無滿分為由打出九分。黎小田說:
「從新人來講,再來十年,都不會出一個像她這樣好的。」
梅豔芳憑藉徐小鳳的《風的季節》得了第一屆歌唱大賽冠軍,籤約華星,順勢推出唱片《心債》。這張專輯12首歌,梅豔芳唱了6首,另外6首屬於遊林利、胡渭康和蔣慶龍的三人組合。可惜專輯銷量並不理想,梅豔芳還成了媒體圍攻的對象。
公司把梅豔芳包裝成鄰家小妹,在MV裡燙大波浪,穿休閒裝。媒體不買帳,說梅豔芳表演非常老練,根本不像清純女孩。很快,歌舞廳演唱的歷史被扒出,梅豔芳被媒體冠上了「裝純」的名頭。還有人說她吸毒才那麼瘦,穿長衣是為了遮身上的針眼。
那會兒陳冠中的雜誌《號外》名氣很大,裡面有個專門諷刺明星衣著的專欄,叫「Dress to Kill(穿的真好)」,有一期的照片就是梅豔芳。
剛要成名就遭遇媒體暴力,梅豔芳開始頻繁出入酒吧,借酒澆愁。梅媽看不過,怕梅豔芳沾上娛樂圈的壞習氣,讓她晚上早回家,還找了哥哥姐姐監督她。
從親人到外人,梅豔芳連一個能說話的都沒有。這時,劉培基出現了。
1983年,華星的負責人蘇孝良找到當時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劉培基,說手下有個新人,請他幫忙包裝設計。
< 張國榮、梅豔芳與劉培基 >
劉培基之前在電視上看過梅豔芳的表演,覺得她的髮型很老氣,衣服也土。第一次見面時,梅豔芳把自己裹得很嚴實,劉培基看她一眼,甩了一句:「你除衫嘍(你把衣服脫了)。」梅豔芳嚇了一跳。劉培基沒理睬,扔給她一件露肩的衣服,讓她換上。
論咖位,當時的劉培基已經成名,梅豔芳剛剛出道,論年齡,劉培基大梅豔芳12歲,兩人差著輩分。但梅豔芳不笑的時候嘴唇微抿,看上去有點不服,這個神情讓劉培基覺得這人和自己很像。
兩人童年經歷相似:劉培基的母親是當時知名的作家孟君,父親則從未出現過,劉培基也不知道父親的任何信息。
八歲前,劉培基跟著母親住九龍塘花園別墅,後來孟君打算再嫁。擔心孩子成為拖累,孟君不讓劉培基與外人見面,吃飯時一聽到響動,他就必須撂下碗筷躲藏。
劉培基藏得很好,連鄰居都不知道孟君還有個兒子。
劉培基先是被送去了寄宿學校,十一歲又被送去做服裝學徒。拜了師父,拿起針線,劉培基知道,這輩子是沒人管了。孟君帶劉培基去飯店吃了最後一次飯,對他說:「今天以後不可以再叫我媽媽了。」
劉培基「哦」了一聲,走出飯店。此後三十餘年,兩人再也沒有見面。1996年,孟君過世,抬棺人問劉培基要不要再看一眼,劉培基擺手拒絕,只是對著孟君的棺材磕了三個頭。劉培基說自己對女人沒有絲毫安全感,一生沒有婚娶。
與梅豔芳見面兩、三個星期後,蘇孝良告訴劉培基,梅豔芳要去參加東京音樂節。
東京音樂節是亞洲級別的比賽,梅豔芳代表香港出賽。劉培基覺得服裝要有民族色彩,所以做了一件白色棉襖,配一條有型的皮褲,加一塊大披肩。之前梅豔芳習慣上臺戴手錶,劉培基送給梅豔芳一對白金戒指,特意叮囑她上臺絕不能戴手錶,只有走場的歌手趕場要看時間才戴,日本人很在意這些細節。
東京音樂節上,梅豔芳演唱了日文版的《交出我的心》,原歌曲是顧嘉輝作曲,黃霑填詞。比賽結束,梅豔芳獲得「亞洲特別獎」和「東京電視臺獎」兩項大獎。
得獎後,梅豔芳推出第一張個人大碟《赤的疑惑》,從形象、服裝到封面設計,都交給劉培基負責。劉培基向華星約法三章:
「我做事很主觀,阿梅參加東京音樂節的服裝也沒諮詢你們意見,再度合作,你們依然不許過問,不許問為什麼,不可以選照片。」
一眾人在大浪灣臨海的小山坡堆起木炭,燃起大火,梅豔芳一襲長裙站在火前。拍照前,劉培基讓梅豔芳在裙子裡穿一條短褲,怕她的裙子萬一燒著了,還有短褲打底,不至於走光。
當時香港封面專輯統一是歌手的大頭照,劉培基卻做了個讓華星高層「一額汗」的決定——封套不用大頭像,只用梅豔芳站在火堆前的照片,封底才用梅豔芳的大頭。
幾個人賭贏了,《赤色梅豔芳》大賣五白金(銷量五萬為白金唱片)。劉培基為梅豔芳打造的新造型被人接受,再也沒有媒體說她是「徐小鳳第二」。
1984年,劉培基成為梅豔芳的形象設計師,那時香港還沒有這個職業,歌手演員都是去歐洲、日本買衣服,只要顯眼就行。劉培基不一樣,他在每次設計前都會仔細聽歌,然後讓梅豔芳把腦子裡構思的舞蹈大致比劃一下。
「她早期的舞臺手部動作比較多,那我就給她設計大袖子,舞起來很好看。」
在設計《飛躍舞臺》時,劉培基帶著梅豔芳去理髮店,看著她一頭長髮,越看越討厭,拿起剪刀就給剪了。梅豔芳看著頭髮落了一地,差點哭了。
劉培基讓理髮師幫她理成短髮,又給她戴上眼鏡穿上男裝,竟很漂亮。穿上男裝的梅豔芳褪去之前的幽怨哀愁,性格中的豪爽和帥氣被勾勒出來。《飛躍舞臺》獲得最佳唱片封套設計獎,梅豔芳開始贏得「百變」的稱號。
1985年,《壞女孩》發布,僅一周就拿下銷售八白金,三個月突破72萬張,成為香港本地銷量最高的唱片之一。劉培基花在梅豔芳身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張國榮有點吃醋,說自己被冷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