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要說一個人,此時此刻的我,既高興又痛苦,一想起她我就高興,一想到要失去她我就痛苦,她是我的徒弟,我的老師,我的朋友,同時,她還是我的戀人…」
風之畫員的開頭便是結局,男子對著畫像追憶,情緒激動,哭的不能自已,原本沒有進去情緒的我也被感染,在音樂氛圍的渲染之下,居然對著畫像傷感起來,畫像中的女子,不知生死,成了一個謎題。
風畫並不是新片子,08年,距今7年,也沒有時下當紅的藝人來出演,不怎麼看韓劇的我是怎麼接觸到的呢?說來我看它的動機並不單純,時下漢服圈有這麼一句話,唐文化在日本,而明文化在韓國.雖然誇張了些,但看下來後,確實能找到一些印象中明代社會的氣象,文化以及服飾上的相似之處.
比如,白色的護領.寬大的道袍,衣袖,類似我們長襖的長衫,拿著摺扇,戴著太陽巾的士大夫,畫卷上的印章,漢字,審美的趣味,當時社會對情色,對個性,對市井文化的寬容和重視,這些細節在觀看的時候,時常自帶著重符號,在我腦海裡被組合起來,供我想像當時的晚明社會,那也是一個縱情繁華的風情世界啊.如今,只能從鄰國的片子裡找點餘味了.
回到主題,說說風畫打動我的地方.
一 主題.當天朝還在宮鬥劇,武俠翻拍劇,穿越劇,瑪麗蘇小說改編劇,以及架空劇中選取古裝題材的時候,韓國已經把目光投向了市井,民間,以及文人領域.這些我們也是有的,並且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卻很少有人去觸碰,唯恐不夠搶眼和高大上.而風畫中滿滿的世情,市井風物,對繪畫技藝的細緻展現,對朝鮮宮廷,民間,各個階層的刻畫,以及對男女之情,兄妹情,師生情,知己情的極致描寫已經讓人驚嘆,這是歐美片子給不了的審美體驗啊,同屬於一個文化圈,也有著相近的審美趣味,那些情緒的抒發,觀點的顯現,甚至鏡頭所及,音樂所起,都讓人覺得不隔閡,不疏離,甚至走心,近而覺得幾乎沒有國度的差異,那就是我們的生活,情感和觀念.而這些,我們自己做不好,歷史太久,久到無法考證一個時代的穿著,無法體會一個時代的風貌,以至於把幾千年的文化混為一談,而韓國至今卻神奇的保留著一整套有依據的禮儀服飾制度,真是讓人嘆惋.
二 人物
傳統戲劇中多見臉譜化人物,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界限分明,除了展現他被定義的那部分外,似乎就見不到其餘的了.而風畫中的許多人物,恰恰不是這樣,他們有各式各樣的性格,想法,觀念,私慾,比如潤福那些一起學畫的同學,她的養父,甚至是脾氣暴躁的檀園,都不是完人,他們有陰暗面,有灰色地帶,為了利益,為了一時之快,都會做些性質詭異的事情,但你不會因此討厭,憎恨他們,只會有一些感嘆和揶揄,人啊,這才是活生生的人啊.
然後說說我印象深刻的幾個角色吧.
1 潤福和丁香.
我首先想到的是李漁寫的憐香伴:宵同夢,曉同妝,鏡裡花容並蒂芳。深閨步步相隨唱,也是夫妻樣。說到底,丁香最初還是把潤福當男人來喜歡的,首先愛的是她的才華,進而是知音,然後她體會到了被尊重,被欣賞的感覺,外表高冷,其實內心還是很需要熨帖的女子啊.潤福對丁香的感情略微妙,我總覺得除了對女性之美的欣賞和發掘,還有一份對自我的尋覓吧,她所缺乏和無法體會的女性天成之美,在丁香身上得到了解答.而她作為畫者,便以繪畫的方式來捕捉,承載,潤飾這份美.
文姑娘的男裝扮相挺俊俏的,尤其是士大夫和官員打扮,想到了我朝的女駙馬,孟麗君之類哈哈.而丁香的裝扮活脫脫從蕙園君的畫作中下來的,基本是還原的服飾,有著真實的美感.
2 檀園
大叔好有魅力!我不禁要讚一個,本來是衝著五兩看的,現在已經被兩園之愛喚醒了泯滅許久的BG心啊!自從古劍奇譚2,京劇百年戲樓之後.我對師生情這個設定已經免疫無能.尤其是面對有才華,有見識,還幽默風趣,不落俗流的大叔,那種閱歷和成長帶來的距離感和仰望感,讓人覺得特別的滿足趣味使然→_→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開頭大叔對著畫像痛哭和後面他親吻潤福額頭的鏡頭,先是近距離的對視,目光遊移,內心掙扎,慾念萌發,然後吻上蕙園的額頭,這個心理活動演的走心極了,而蕙園君因為激動而落淚,抓住檀園衣襟的細節,也為這段感情戲增添了許多感觸.
當然大叔做的挫事也不少,比如拿蕙園的裹胸布來搓澡,擦腳
3 申英福
其實從第一集就有所暗示了,潤福問哥哥懂不懂男女之情,英福反應奇怪,眼神不安,抱著被子轉過去不回答,這裡就可以看出他面對潤福的不自然,不淡定.
從日後代弟弟受罰,冒著中毒危險調製顏料並且隱瞞身體狀況的劇情裡,幾乎可以判定,他對潤福有著超乎兄妹之情的感情.而他一直壓抑著,不敢表達.
印象中有一幕,蕙園在他臉上比劃,尋找肖像畫的靈感,而他認真的盯著蕙園,眼神專注.
英福之死,拍的異常唯美,讓他在為心愛之人作畫的幻象中死去,大概也是一種慰藉吧.
英福的可愛之處是他對潤福的感情始終是含蓄隱秘的,他甘心為她受罰,為她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而不計回報.而他的死也是促成潤福命運轉折的重要因素.
4 潤福的養父 圖畫署中的各色畫員 正祖 金宏道這些配角也都可觀.
三 劇情和表演
這部劇是講繪畫的,在我看來,如何展現作畫的細節正是它的看點,事實證明,的確很好.劇中繪畫的素材大多是取自歷史上申潤福的真實畫作,而劇中別出心裁的為這些畫的內容設定了一個個情節和含義,賦予它新的解讀,從而讓我看到了這些畫是怎麼產生的,畫者的心境,見聞,觀點,對世間風物人情的態度,盡收畫中.劇中鏡頭裡的風景變換和畫者手中之筆的節奏非常一致,能夠感覺作畫的真實感,而不是單純的擺拍,劇組找的筆替真是敬業啊,很多線條,上色,勾勒的鏡頭都完成的一氣呵成,嫻熟老練.令人敬佩.
啊,還有潤福每次眼中淚花閃現,然後滴落的畫面,看得人肝顫,心疼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