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所系,健康相依。向每一位疫情下的基層醫務工作者致敬。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一直是個忙碌的人,她是一名婦產科的基層醫務工作者。她的病人不僅多,而且病情複雜多變,所以常常早出晚歸。小時候,母親上班的關門聲,就成了我起床的「鬧鈴」。
母親生過一場大病。十二年前的一天傍晚,我偷偷聽到房門內隱約傳來一些聲音:「那麼就確定是這個病了」。是什麼樣的病,讓我的家人諱莫如深?他們在我面前假裝一切平安幸福,卻掩蓋不了眼睛深處的焦慮與哀傷。我的母親消失了一段時間又回來,腹部裹著厚厚的繃帶,帶著長長的刀口和密密麻麻的縫線。在家休養沒多久,我起床上學的「鈴聲」又響起來了。這「鬧鈴」一天接一天地響著,連周末也會響,一響就過了十二年。
庚子年初,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猝不及防地席捲全國,各大公共場所紛紛停業,我的母親也收到通知,市區醫院的部分科室為防止病毒擴散傳播,收到了省衛生部門的停業令。看來這催促我起床的「鬧鈴」,終於可以暫停了。
事實並不如我所願,母親還是習慣性地早早起床。「雖然我們科放假,但醫院物資人手都緊缺,正好市醫院徵集專業的發熱門診志願者,我也可以發揮發揮作用。」我和父親聽得心裡一顫一驚——發熱門診的患者流量很大,傳染風險很高,這可是難得的休假呀……母親看著我們笑著說:「要是發熱門診客流量大,我就去住賓館自我隔離,你們會很安全。」我們很安全,可是母親呢?沒來得及多一些叮囑,母親的雷厲風行一如昨往,留給我們一聲再熟悉不過的迅速乾脆的「鈴聲」。
整整一天,母親沒有發來任何消息。下午五點多,手機終於傳來了鈴聲。打開手機,一張照片赫然映入眼帘。這是一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人:身後是熟悉的市醫院大門,右側是紅得耀眼的定點體溫檢測棚。從頭到腳,手術帽,護目鏡,外科口罩,洗手衣,手術褲,乳膠手套,右手握著一個小小的體溫檢測器。這個形象,可以是茫茫人海中任何一個抗疫醫務工作者。而此刻,我的心裡一震,她正是我的母親!像一個堅定的戰士堅守哨卡,在寒冬裡精神煥發、一絲不苟。防護服的碧藍與檢測棚的鮮紅那樣顯眼,在這個病毒肆虐而略顯灰暗的時節裡,似乎在沉默地宣示一種力量,一種堅韌而執著、絕不向恣意橫行的病毒屈服的力量!
晚上九點多,母親回到家。她看上去餓極了,直奔廚房熱菜。「媽,你歇會兒!想吃啥我給你熱!」「隨意隨意,物資緊張,為了節省防護服,中午沒換就沒吃飯。」我竟心疼得無語凝噎。我的母親,在沒有補充體能的狀態下連續工作了一整天,依照母親如今的身體狀況,是不能太累的。然而,母親的眼中卻閃爍著奇異的光彩。她說:「人,一定要做點有用的事」。
如今,疫情逐漸緩解,醫院各大門診已陸續復工。母親也早早回到了自己堅持了近三十年的婦科門診。不用我說,你也猜得到,家裡的「鬧鈴」又歡快地響了起來。
母親只是一名紮根基層的普通醫者,千千萬萬個她,正在我們的背後,默默守護;大大小小的戰場,她們負重前行,積極奮戰!而我,也即將成為她們當中的一員,當鈴聲響起,我會學著母親的樣子,秉承醫者的仁心和堅守,做母親口中那個要做點有用的事的人。
生命所系,健康相依。向每一位疫情下的基層醫務工作者致敬。(查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