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被秦昊笑死了。
不過這次倒是跟伊能靜沒什麼關係,反而是千裡之外的汪小菲莫名躺槍。
事情是這樣的。
在《婆婆媽媽》節目裡,姜潮和李晟提及秦昊女兒的時候,滿眼都是羨慕:
「女兒很貼心對吧?」
秦昊一聽這話,嘿,馬上就來勁了。
為了力證生女兒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秦昊拿他在臺北最好的朋友汪小菲來舉例,一人表演了一場大型家庭連續劇。
當汪小菲見到女兒的時候:
誒寶貝兒回來了,寶貝兒過來爸爸抱抱,親一親.
當汪小菲見到兒子的時候:
叫什么爸爸,叫爸,你給我好好說話!
這齣戲演得惟妙惟肖,還順帶把汪小菲給送上了熱搜。
對此,汪小菲表示:
你等我隔離完了回北京帶你爬香山啊,不坐纜車的那種。
1
汪小菲是一名「女兒奴」。
不僅微博頭像是女兒,日常分享的也全是關於女兒的生活:
今天女兒幼兒園畢業啦。
今天帶女兒去動物園啦。
某一次汪小菲要趕飛機,在走出門的那一刻,女兒拉著他的手說不要走。
汪小菲便馬上放下行李陪他去濱河公園玩了一下午。
縱使焦慮著工作計劃全被打亂,但只要看看身邊的女兒,心裡便想著:
值了,都值了。
他曾經還為女兒作過一首詩:
「當一個男人有了女兒的時候,他才真正懂得什麼是無私的愛。為了女兒,可以付出和給予自己的一切。可是如果你有了一個女兒,你的生命,自由,都不再屬於自己,為了她,天大的事兒和痛苦也要扛著,都要看到她的笑容,都要為了她奮鬥,好好的活著 」
然而每次汪小菲曬女兒的時候,網友總是會在評論裡不約而同的提醒他:
「別忘了,你還有個兒子」
汪小菲區別對待兒子和女兒到什麼程度呢?
大s不在的時候,汪小菲擔心女兒害怕,便會抱著女兒一起睡覺。
而當兒子想爬上床一起睡的時候,汪小菲:
滾。
女兒不小心磕碰到手指,汪小菲就如馬景濤附體般大喊:
快叫救護車!
然而兒子遇到地震被嚇哭,汪小菲態度卻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你一男孩子,地震有什麼可哭的?
不得不說 ,這變臉也是沒誰了。
明明是一家四口,兒子卻不能擁有姓名。
在汪小菲區別對待兒子和女兒這件事,大s每次都顯得很無奈:
「你不可以這樣子不平等的對待這兩個孩子」
很多人調侃汪小菲「重女輕男」。
但其實作為一名旁觀者,我們無法去揣測一名父親對孩子的愛有多少,只能感受到他表達愛的方式。
從汪小菲的言行來看,這是典型「窮養兒富養女」的教育觀念:
男孩要窮養,吃苦受罪、磨鍊意志,日後方能有所作為有所擔當。
女孩要富養,生活精緻、無憂無慮,日後才能對抗誘惑明辨真偽。
反正就一句話:
女孩是個寶,男孩是根草。
2
不止汪小菲,如今不少家庭都在堅持這種「窮養」和「富養」。
然而,大部分人的理解都出了偏差。
有的人,將窮養當成了金錢約束。
杭州有一母親在網絡上發起求助:
教孩子節儉錯了嗎?
原來,這位母親看了網上「窮養兒」的教育理念,便開始從經濟上剋扣孩子,沒想到孩子卻養成了隨手偷東西的習慣。
而且基本上偷的都是一些彩虹糖、勾線筆等便宜的商品,其實家裡完全買得起。
這讓我想到綜藝《少年說》裡,有一位少年在天台上向母親哭訴:
「我媽經常給我灌輸一種我們家特別窮,窮得揭不開鍋的思想。但我媽卻經常做美容spa,我爸也整天大魚大肉。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是我們家裡唯一窮的那個人.」
首先,節儉倒是沒有錯,但前提是得有個度。
其次,家長自己也得做好榜樣,至少不能讓孩子產生一種區別對待的落差感。
還有的人,把窮養當成一種「缺愛式教育」。
磨鍊意志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沒必要天天懟著一張臭臉,吝嗇表達自己的愛。
在綜藝《一起出發吧》(其實就是《爸爸去哪兒》第六季),楊爍對其他幾位孩子都是笑臉相迎,唯獨沒給過自己兒子好臉色。
只因孩子走路時「腳尖沒有衝前」,就得倒回去重新走一遍。
當孩子抽中一個最差的房子,本來心裡就很失落了。
楊爍不但沒有安慰,還處處冷嘲熱諷的,並且再次搬出「重走一遍」的威脅。
就連古惑仔代言人陳小春見了,都直言楊爍帶孩子就像在軍訓,一點喘息的機會都不給。
對此,楊爍解釋道:
兒子,我覺得就應該嚴厲一些。
emmm...是不是對嚴厲有什麼誤解?
簡·尼爾森博士曾質疑過:
「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了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先要讓他感覺更糟?」
事實上,愛不會讓人軟弱,只會讓人更加強大。
當然前提是,它得有個度。
如今就有不少人,把「富養」當成了溺愛。
不僅物質上傾盡所有,甚至於精神上也處處縱容。
總之就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願望:
別人沒有的我得有,別人有的那我就更得有了。
金星曾經講述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熊孩子因為跟陌生人討雞排不得逞,差點把人推下地鐵站臺。
說難聽點,這是殺人未遂。
而在整件事情發生的過程中,熊孩子媽媽的態度非常關鍵。
既沒有道歉,也沒有訓斥兒子,而是迅速逃離現場躲避責任。
她本有機會可以阻止孩子成為罪犯,但每一次的縱容,都是在一步步把孩子推向深淵。
今天為了一個雞排可以殺人未遂,下一次孩子想要摘星星摘月亮呢?
還記得楊麗娟嗎?
她因極度痴迷劉德華,從16歲就開始輟學追星。
而他的父親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不僅賣房賣腎以籌資供她多次赴港及赴京尋見劉德華,甚至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不管窮養富養,關鍵就在於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要時刻記住:
窮養不能讓孩子喪失信心,富養不能讓孩子迷失自我。
3
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
這種觀念留傳至今,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只不過教育也要與時俱進。
現代的窮養和富養,不該分男女,而是分物質和精神。
說起正確的「窮養」教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郭晶晶和霍啟剛。
外界看來,他們是豪門貴族,兒子過得理所應當是王子般的生活。
但從霍啟剛在微博上曬的日常生活可以看出,兒子的日常穿著十分樸素,基本見不到什麼奢侈大牌。
比起很多富二代攀比炫富,郭晶晶兒子腳上穿的鞋子可能連100元都不到。
不是盲目限制孩子的物質生活,而是避免無意義的鋪張浪費、驕奢縱慾。
而要說「富養」,不得不提到前陣子在Youtube上大火的6歲南京女孩miumiu。
視頻裡miumiu在自彈自唱,並且從吉他、鍵盤到貝斯,全部都是自己來完成的。
一個人就是一支樂隊。
但其實miumiu的音樂「天賦」,並不是用錢堆出來的。
她的母親在藝術培訓中心任教,父親開了一間樂器行,並非出身於什麼高端的音樂世家。
當miumiu對音樂表現出興趣的時候,父母便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興趣愛好,培養成個人才華。
除此之外,miumiu的父母每年都會制定旅行計劃,從西寧到敦煌,帶著她到世界各地開拓眼界。
讓小小年紀的miumiu成長為一個享受音樂、享受生活,精神富足的女孩。
教育無關性別,不分貴賤。
而物質窮養,精神富養,正是任何家庭都適用的教育觀念。
當然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父母們先做好榜樣。
「啟事在教誨,成事在榜樣」。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實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一起成長。
人生,是一門修不完的功課。
聽說點「在看」的人,每一門都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