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9:00,國家大劇院「聲如夏花」系列在線音樂會首場「欣欣田園」拉開帷幕。隨著北京市降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本場音樂會是疫情以來首次回歸大劇院音樂廳舉行的演出。這場音樂會通過全球多家藝術機構網絡平臺同步播出,世界藝術同行紛紛通過本場音樂會表達團結合作、戰勝疫情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對共建劇院命運共同體的積極響應。截至發稿,音樂會在線播出點擊量超3500萬次。
現場
貝多芬交響曲表達生之嚮往
9日晚的正式演出開始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主持人任魯豫來到現場,走進觀眾久違的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並來到後臺、母帶室、古典音樂頻道,帶觀眾一同探秘線上音樂會從舞臺到播出的幕後環節,並與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古典音樂頻道內容總監高屹等,對貝多芬作品進行演前導賞。
本場音樂會的選曲可謂寓意深刻。貝多芬開始創作他的第一部交響曲時,已經出現了聽力衰退的症狀,而在第六交響曲動筆之前,他幾乎完全失去了聽力。這樣的不幸遭遇對音樂家而言無疑是難以承受的重創,而在《C大調第一交響曲》和《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中,聽不到愁苦與悲憫的情緒,反而充滿了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崇敬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闊別三個多月,能重回音樂廳演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藝術家們都無比激動。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記得,樂團回到音樂廳排練,自己和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主任馬榮國坐在一起看排練,音樂第一聲響起時,他倆一對眼,眼淚都出來了。 「這場重返音樂廳的音樂會具有標誌性意義,曲目選擇給人以力量和希望。」任小瓏表示,「樂團希望把最好的音樂表達獻給觀眾,在音樂會前帶機彩排了五六遍。」
合作
全球22家藝術機構共同參與
本次音樂會,由央視網提供獨家技術支持,特別搭建了極速超高清播放系統,為參與播出的44個渠道、80個網絡平臺埠推送超高清信號。而且,有全球五大洲16個國家的22家藝術機構共同參與,多家海外播出平臺聯合呈現。
2019年,國家大劇院誠邀全球劇院同行,倡導共建「世界劇院命運共同體」。此番,國家大劇院也希望在助力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中發揮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作用。在國家大劇院倡議下,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俄羅斯紅旗歌舞團、西班牙馬德裡皇家歌劇院、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菲律賓文化中心和阿根廷科隆劇院等多家海外藝術機構通過不同方式聯合呈現本場音樂會。同時,央視網在Facebook和Youtube平臺通過中、英、法等多語種帳號同步播出。德國最大視頻公司UNITEL旗下的fidelio平臺也參與了播出,該平臺覆蓋德國、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
德國柏林歌劇基金會總經理喬治·費爾特哈勒希望全球樂迷可以盡情享受「聲如夏花」首場音樂會,「文化和藝術使全世界人心相通,使國際藝術機構間關係更加穩固。」費城交響樂團總裁兼執行長馬思藝說:「音樂蘊含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能夠啟迪、凝聚和鼓舞人心。」
反響
全球觀眾感受音樂抗疫力量
在音樂會直播過程中,國家大劇院不斷收到海外機構負責人發來的信息。西班牙馬德裡皇家歌劇院副院長博爾哈·埃茲庫拉·巴卡斯表示:「我們這邊的播放一切順利。祝賀大劇院所取得的成就!謝謝!」阿曼馬斯喀特皇家歌劇院總經理翁貝託·法尼說:「我正在Facebook上觀看這場演出。非常棒!樂團和指揮都非常出色。我很想念你們,對於我們間的合作,我充滿感激。」
眾多海外網友也收看了音樂會,反響熱烈。一位厄瓜多的網友說:「清晨7:30美妙的直播音樂喚我起床。此刻我戴著耳機坐在沙發上,仿佛漫步在山間,感受到微風拂面,聽到鳥兒鳴啼,聞到芬芳花香。」一位埃及網友說:「在這艱難時刻,音樂能夠淨化心靈。」
專業樂評人也對這場音樂會給予了高度評價。遠在紐西蘭的音樂評論家陳立說:「呂嘉指揮對《第一交響曲》的處理遵循古典主義風格,層次清晰、非常嚴謹;而在對《第六交響曲》的音樂表現上,他的詮釋又充滿了浪漫的色彩,充分發揮了他指揮歌劇的天賦,讓樂器歌唱,管樂各聲部表現尤為突出。」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段召旭感慨:「在感恩的情緒中結束的『田園』交響曲,其終樂章的標題正是我們所有經歷過疫情的觀眾的共同感受:雷雨後幸福而感激。感謝國家大劇院用古典音樂支撐著我們的精神家園!」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徐顥哲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