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頭可斷,髮型不能亂。
但 2020 的這個春天,很多人的真實狀態是這樣的吧。
顏值大過天的朋友們,這能忍嗎?對於把做頭髮當成儀式感的人來說,光是修修剪剪是不能滿足的,他/她們要的是新鮮感,要的是改變。
自己染髮,
當代年輕人必備技能。
跟燙頭相比,在家染髮不是啥新鮮事。
近幾年,美發行業價格飆升,去理髮店染一次頭發動輒幾千,這對本就貧窮又喜歡頻繁換色的年輕人來說等於搶錢。
大數據顯示,疫情宅家期間,某電商染髮劑銷量環比增長118.09%。
自由掌握在自己手裡,咱還不是想染啥色染啥色,什麼二次元粉、髒橘色、奶奶灰等網紅髮色,什麼都不必管,染它。
在家染髮,
大型翻車現場。
有的人是折騰了一小時,發色是一點變化都沒有腦門倒是上了色。花錢染了個寂寞
有的是上色了,但說好的藍色呢,咋更黑了?
這雙色球又是誰?看了自己染的,都不記得自己當初究竟要染啥色了
上面的同學只是在顏色上翻了車,下面的幾位就沒這麼幸運了。
這位叫 Estelle 英國妹子,第一次嘗試不僅頭髮沒染成還差點把自己的臉給搭進去了。
她沒有耐心地按照要求等待 48 小時的過敏測試反應時間,只等了短短 30 分鐘覺得沒什麼問題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染髮。
結果剛把染髮劑塗到頭髮上還沒過兩分鐘,就感覺到頭皮有強烈的刺激。
意識到不對勁的她馬上就將染髮劑衝洗乾淨,但已經晚了,她的臉立馬就浮腫了起來。
第二天醒來更加嚴重
她腫脹得呼吸困難甚至連話都說不清楚了,於是前往醫院看了急診。
醫生建議她繼續服用抗組胺藥,但頭皮的瘙癢和腫脹並沒有得到緩解,最終她選擇了住院,注射了腎上腺素,情況才逐漸緩解。
下面這位叫Riley 的女孩是個染髮老手,從小就定期染髮,她在每次使用染髮劑時都有按包裝上的提示進行皮膚測試,從沒過敏過。
自認為染髮老司機的她,換了一款染髮劑,估計是用了多種染髮劑都沒有過敏的情況下想著碰碰運氣。
結果染完第二天,臉上就腫了起來。
她的髮際線周圍出現了許多紅色結痂,並不斷流膿,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臉上發燙得就像著火了一樣,好像被硫酸燒過,生不如死。
醫生對這種症狀的診斷就是 Riley 對這種染髮劑裡的某種化學物質過敏,導致化學灼燒才留下了這些紅色結痂。
還有染鬍子染成倉鼠的小哥
更嚴重的,甚至有使用染髮劑引發了嚴重的過敏反應最終導致死亡。
還能不能愉快的染髮了?
有關染髮劑安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過敏和致癌性兩個方面。
目前大家使用的那種一兩個月都不會褪色的染髮劑,都是永久性染髮劑。
所有價位的永久性染髮劑,基本都避不開兩種成分,一個是用來分解黑色素,讓頭髮褪色的雙氧水。另一個就是對苯二胺(PPD)。
就是這個成分讓染料能夠深入頭髮的皮質層,讓染料在皮質層中定居,不容易褪色。
1883年,法國率先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苯胺類化學染髮劑,即使兩百多年過去了,由於對苯二胺便宜又好用,所以目前的永久性染髮劑所添加的成分中,基本都含有PPD及其衍生物。
因此不管你用的100塊還是1000塊的染髮劑,對苯二胺,以及其衍生物質,都可能引起皮膚過敏。
所以各位,不管是在家還是在理髮店,染髮前一定要做過敏測試,48小時後無過敏反應再使用。即使是宣傳的純天然不會過敏,只要是染髮劑,都要做過敏測試。
————今 日 話 題 ————
大家自己染過嗎?
翻車過嗎?
評論區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