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戴著眼鏡拿著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每頓飯前都要有個虔誠的儀式:
那就是翻遍各大視頻網站,尋找配飯最佳的電影、劇集或綜藝。
不管怎麼說,還是綜藝下飯最輕鬆無障礙。
所以這次我想講講我的下飯綜藝之一,長壽辯論節目《奇葩說》。
不知不覺這個節目已經來到第六季,給沒看過的小夥伴簡單科普一下:
這是一個披著辯論外衣的奇葩「吵架」節目。
《奇葩說》從第一季讓我為之驚豔到第五季的瓶頸,導師換來換去,選手層出不窮,「節目效果」也算非常到位。
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滑鐵盧之後,部分辯手已經「明星化」。
大眾比起節目本身,也開始更關注它的花邊新聞,已然有些本末倒置。
本來這一季我已經放平了心態,打算隨便看看。
可沒想到《奇葩說》在第六季又煥發出了新生機,也終於打破了豆瓣的降分詛咒。
上周六最新的一期節目,邱晨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將「恐婚」這一話題與現實中的種種束縛綁定,展現了精彩絕倫的專業水平辯論。
但遺憾的是,本場的所有選手,只有邱晨的表現還算亮眼。
其他人的表現都是老生常談,聊不出啥新意。
而《奇葩說》為什麼陷入低迷,又為什麼重新崛起,也多少和婚戀話題有關。
從辯題上看,前兩季持續不斷的戀愛題真的讓我審美疲勞,讓觀眾唉聲嘆氣。
每次辯題一公布,大家就忍不住想問「啊?為啥又是戀愛題?」。
這些情侶之間的雞毛蒜皮,被搬上以「創新思想」、「奇葩視角」為亮點的節目……
這讓我隱隱約約感覺《奇葩說》成了《閒人馬大姐》綜藝版。
這些辯題不僅對單身狗不太友好,正在戀愛ing的情侶也有被冒犯到。
而像我這種一心期待內容有驚喜的觀眾,更是不太感冒。
*奇葩說第五季網友總結辯題
好在第六季不知道導演組是在小黑屋徹夜探討了,還是終於看見廣大人民群眾意見了。
總之,《奇葩說》好像找回了初心,連續幾道辯題都很有趣。
(雖然最新一期又開始聊恐婚……可能是編導組想不出新辯題,又要走在老路上……)。
「年紀輕輕精緻窮,我有錯嗎?」就是最貼近時下年輕人生活,最接地氣的辯題。
唉,說起窮來誰不是兩把辛酸淚。
想當年我也曾在外人面前假裝過得很好,回到家就只能高歌一曲「手裡捧著窩窩頭,菜裡沒有一滴油」。
點擊播放 GIF 0.0M
參與這場辯論的選手中,正方阿詹的觀點道出了真諦:
如果精緻只是商家塑造的消費噱頭,那麼我們有必要認清,自己是否正沉溺於消費主義的精緻假象。
誒?沒想到以為《奇葩說》只是下飯小菜,可居然讓我從中發現光鮮亮麗背後的事實真相,不錯,飯沒白吃。
再說「感興趣的工作要我996,我該不該886?」,這是一道讓社畜全員都能參與其中的好辯題。
不過這一期,我本來以為選手們大多在事業的上升期,一定會唇槍舌劍要我好看。
可沒想到最後卻是導師薛兆豐給的觀點,更讓人印象深刻。
年輕人如果有機會選擇感興趣的工作已然是一種幸運。
如果能在此基礎上作出成績,比起公司,自己才是真正獲益的一方。
鄙人不才,正驗證了反方觀點,我五年前也沒想過要做專職的影視解說自媒體。
可最後真的因為感興趣,無悔爆肝,最終讓這份工作變成了事業。
當然,這也缺失不了大家對我的關心愛護……
點擊播放 GIF 0.0M
最後說到《奇葩說》最熱的辯題:
「博物館著火了,名畫和小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它是典型的奇葩說式腦洞題,文化價值和生命價值的激烈碰撞,使這一期尤為精彩。
其中兩位出戰辯手更是神仙打架!
黃執中的辯論方式一直是一個論點辯所有。
他一下把名畫設立為無法呼救的弱者,讓人們看到文化的歷史價值等同於「遠處的哭聲」。
它把名畫視為比貓更弱的弱者,在辯詞中無限加注文化的重要性,老奇葩果然有一套。
可半路殺出個吐槽大會策劃人。
說慣了脫口秀的導師李誕,扮豬吃老虎,給觀眾來了一出脫口秀式的辯論,得到了全場歡呼。
回看上一季蛋蛋老師的表現,他其實很抗拒辯論,發言也相對划水,很多觀眾都質疑他憑什麼當導師。
點擊播放 GIF 0.0M
可這一次在救畫還是救貓的辯題上,李誕真的顛覆了很多人對他的固有印象。
他先用段子包裹兩個論點,一句「藝術就活在人們心中吧,生命的價值是活著」。
一句 「救了小貓,就是救了自己的良心」把黃執中的論點輕鬆拆解,一通亂拳打死老師傅。
總結時,他強力質問「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你管得了遠處的哭聲嗎?」更是直擊對方痛點。
而李誕最後的大招,將辯題整體升華,非常簡明扼要,意義深刻:
很多所謂的「正義人士」想犧牲小的去救大的,犧牲近的去救遠的,實際上你非但救不了什麼,還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不過此處我腮邊打網說一句,都著火了還選什麼救畫救貓,趕緊捋起袖子先救火呀!
話說回來,李誕並不需要一場辯論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但他的一番演說,確實為這道腦洞題增色不少。
其實,救畫還是救貓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我們誰的日常生活是每天探討文化價值和生命價值呢?
《奇葩說》的辯題是否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還要看辯手本身能不能給出精彩的言論,把一道平平無奇的辯題說的遍地開花。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奇葩說的辯手們。
從微博關聯搜索可以看出,《奇葩說》辯手方面最大的問題,就是老奇葩與新奇葩的不平衡。
辯手「抱團」已然成為了《奇葩說》觀眾的長久辯題。
有些人認為辯手想和熟悉的隊友在一起無可厚非,畢竟這是一場比賽,誰都想贏。
有些人則認為,老奇葩的做法不僅對新奇葩不公平。
更是在初次選組員時,傷害了對節目人物關係毫不知情,只想選優秀辯手的新導師們。
但我認為這個問題,不過是任何一個社會圈子的慣性。
《奇葩說》一開始就吸收了一大部分辯論界的大神,並以他們為中心原地擴散。
這導致奇葩說的辯手之間,不是你是我的師兄弟,就是我是你的老熟人。
就算原本不熟,但是一連相處五季下來,老奇葩們難免不會越靠越近。
這樣的越靠越近,也有著負面的影響。
以少奶奶肖驍舉例,我在肖驍身上時而看到黃執中,時而看到馬薇薇,甚至時而看到陳銘。
但就是找不到原來的潑辣獨特的肖驍了。
他變成了執業辯手,但也喪失了原本的特色。
這對肖驍來說可能是進步,但在觀眾眼裡,卻有些矯枉過正。
節目組似乎早就意識到這一點,老奇葩雖然優秀,但也需要新鮮血液注入。
不過第四季和第五季的新奇葩,似乎並沒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好在第六季終於有幾個亮眼的新人出現,他們展現了不輸老奇葩的精彩辯論。
包括「二人轉演員」歇後語狂魔馮曉桐;
以及蘿莉的嗓音李逵的臉,狼人殺職業選手出身的無釐頭辯手小黑;
這些新選手,也許可以打破《奇葩說》的固有模式,帶來新的觀感。
並且我私心還是希望這一屆的BBking能是一個真正的新奇葩,讓這檔節目煥發新的生機。
*上一季的冠軍是老奇葩陳銘
《奇葩說》目前已經做到了第六季,做到這個地步,其實節目裡大多數辯題都是老生常談了。
好多道理早就經過無數討論,《奇葩說》採用了更娛樂化的方式包裝、拆解了它們。
《奇葩說》是一檔娛樂節目,並非辯論節目,這個共識很多人其實還沒get到。
這在早前節目製作人馬東參加《十三邀》時,就和許知遠聊了這個話題。
馬東說,《奇葩說》是娛樂大眾的綜藝節目。
它不過是為了滿足這一代人對內心趣味的追求,並沒想把一檔節目做的多麼高深。
一切從娛樂出發,以大眾參與結束,相當合理。
現實很荒誕,雖然馬東希望《奇葩說》是娛樂性的,但《奇葩說》是越來越不夠「奇葩」了。
它的娛樂性在逐年減弱。
也許是觀眾把選手們的話太當真,所以節目本身也不得不追求所謂的「道德正確」。
可在我看來,正反雙方不過是在進行一場語言的遊戲,為勝過對方而輸出言論,大可不必把他們的話術當成至理名言。
因為普羅大眾更需要的,也許只是在繁忙而瑣碎的生活中,不斷堅持自己的持方。
這個世界,如今缺乏不是辯論,而是認同和找到族群。
很多人追看《奇葩說》,就是想找到自己的那一份「共情」。
這或許也是這檔節目存在的意義。
最後,希望堅持了六季的《奇葩說》,別爛尾(雖然最新一期已經出現疲態)。
我還是對這檔節目抱著希望。
畢竟它創造了很多「第一次」,而且一直在努力貼近當下的年輕人。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就聊到這裡吧。
明天見,拜了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