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照了爆照了!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放送自拍照!
來,倒計時!
·
·
·
·
·
·
「今天刷牙了大家說白不白?」
「大兄弟咋搶我臺詞?」
「你們都讓讓。」
我有這麼美?!那我要衝洗出來!
就去那洗吧!
▼
猜到今天的新聞是啥了嗎?
我們來聊聊
「免費列印照片」的二三事兒~
市民在免費列印照片機器前掃碼列印 見習記者譚宇村 攝
「前幾天免費列印了照片,結果這幾天老有陌生人加我微信,之前關注的公眾號也老發各種廣告,煩死了!」日前,海口市民蒙女士向記者反映,在商場掃描微信二維碼免費列印照片後備受困擾,質疑這種免費印表機的安全性。
如今,海口各餐廳、茶飲店、臨街商鋪紛紛湧現「掃掃二維碼即可免費列印照片」的機器。然而,掃碼關注並將私人照片發送給陌生微信號,能否放心?11月1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
別怕別怕
現在就為你核實!
11月1日,記者在海口解放路、大同路等地走訪時發現,不少店鋪的入口處都擺放有一臺照片印表機器,其中,以餐飲店、服裝店居多。
在肯德基東站餐廳收銀臺附近,盒子狀的微信照片印表機格外引人注目。印表機頂端擺放了一塊印有肯德基標誌的宣傳板,上面寫有「免費列印照片」字樣,並詳細介紹了使用方法,還粘貼著4張二維碼。「每天都可以掃碼關注4次,列印4張。」餐廳一名女服務員告訴記者,列印設備是廠商免費上門安裝的,墨水和相紙均由廠商提供,餐廳只需負擔機器的電費。
在泰龍城的貢茶甜蜜轉身飲品店,正在微信照片印表機上列印照片的人接連不斷。類似的情景,在700米之外的金棕櫚廣場也是屢見不鮮。不同的是,金棕櫚廣場的EMINU、格閣服裝店規定必須消費才可免費列印。
在甜蜜轉身飲品店,記者按照列印步驟,掃描其中一個二維碼添加關注,隨即收到一條內容大致為「點擊連結,即可進入列印程序」的自動回復。點擊連結後再關注一個名為「海口全接觸」的公眾號,繼而點擊「列印照片」將手機內的照片上傳,並輸入該機子的機臺號點擊「列印」,稍等片刻,一張底部印有飲品店二維碼、地址等信息的紙質照片便列印出來了,整個操作過程不到3分鐘。
「不消費也可以列印,有消費還可以免費過塑。」店員小龍說,印表機吸引不少顧客到店消費。
看來「免費印表機」
快要佔領地球了...
記者注意到,掃描關注的這些微信號,既有微信公眾帳號,也有個人帳號。這些個人帳號的朋友圈內容五花八門,大多為護膚品、食品等廣告。對於這些微信二維碼,甜蜜轉身飲品店店員小龍表示並不清楚,「這些二維碼是廠商的工作人員粘貼的,有時還會不定期更換。」
「免費列印的,就是看著新鮮試一下。」剛剛列印好照片的小邵向記者坦言,將照片發送給一個並不知道底細的微信號,存在信息洩露隱患。「不知道微信運營者將我們的照片及個人微信號收集在一起做什麼用途,所以我在加好友的時候特意設置了屏蔽,等打完照片就刪好友。」
「我前兩個星期列印了一張,很快就褪色了。」與朋友一起逛街的市民劉女士吐槽。她認為,列印出的照片成像效果、持久度一般,並沒有保存價值。
赤裸裸的...
那麼,這些二維碼是否安全可靠?11月1日,記者撥打了微微印、印立得微信印表機的客服電話。
印立得客服人員表示,印立得目前分為免費投放以及商家自費購買機器兩種模式。「免費投放會規定列印量,也就是考慮店鋪人流量的大小。如果店鋪的人流量小,就達不到宣傳效果。而免費投放的微信印表機,都會粘貼與我們有合作關係商家的微信二維碼。」該客服員告訴記者,假如店鋪也有微信公眾號「吸粉」需求,那麼只能考慮自費購買機器。
關於微信印表機涉及個人信息安全問題,該客服人員表示:「這些個人微信號和微信公眾號的後臺均由人工管理,一般來說不會給市民造成隱私洩露,工作人員也會約束自己不窺視市民的朋友圈。
所以...
如果不屏蔽的話,
朋友圈還是會洩露出去的...
那隱私洩露了怎麼尋求法律幫助呢?
對於洩露、出賣他人信息者有什麼處罰呢?海南績豪律師事務所律師符績豪說,出售他人信息將受法律制裁。《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個人信息洩露、丟失。在發生或可能發生信息洩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立即採取補救措施。」經營者侵害消費者權利的,除承擔相應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
此外,《刑法》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款的規定處罰。」
大家在享受這些科技帶來的便利時
也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
若不慎洩露
請拿起法律的武器!
來源:法制時報
作者:劉少珠 見習記者譚宇村
編輯:陳寧悅
法律諮詢
維權投訴,微信投稿
投稿郵箱:hnfzsb888@163.com
業務聯絡QQ:252419993
免責聲明:平臺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餘內容均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權屬於作者,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
關注我們
小編帶你暢遊法治新聞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