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文明委公布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其中,安溪福田鄉豐田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豐田村位於泉州陸域最西邊,被稱為泉州西極,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故被稱為豐田。近年來,豐田村通過一系列舉措,改變原先落後面貌,走上了文明小康致富路。11月20日,已經連續3屆被評為「省級文明村」的豐田村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向村民分發宣傳單 福田鄉豐田村供圖
優化環境 做強集體經濟
走進這個人口僅為1543人的邊陲小村莊,和諧文明的新風撲面而來。平坦的通村水泥路、乾淨整潔農家庭院,生態環境清新怡人。
近年來,豐田村做好村容村貌建設,全村道路實現全面硬化,對村裡裸房進行立面整改,並全方位進行河道科學綜合治理,投資150萬元對豐田溪進行河道治理和步行道建設,建設村民休閒園地和人工溼地,人居環境明顯優化。同時,多次開展以「愛水、護水、節水」為主題的「農村水利講堂」,提高村民水資源保護意識,村民沿溪傾倒生活垃圾、散養圈養禽畜、非法養殖、非法垂釣等現象大大減少。
「抓好村容村貌建設還得靠群眾的力量。」村黨支部書記陳添福介紹,豐田村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建立衛生保潔制度,組建村級環衛隊伍,做到垃圾日產日清,淨化生活環境,改造化糞池,農村汙水得到有效治理。同時還通過發放健康生活宣傳頁、現場講解綠色環保知識、開展「低碳環保我踐行」活動等方式向村民進行綠色環保、健康生活知識宣傳,引領提升廣大村民參與村容村貌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環境保護的村規民約、長效管理制度和宣傳設施,同時群眾自覺參與其中,這才使得我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觀,讓我村成為環境整潔、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陳添福說。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近年來,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1000元。」陳添福介紹,村裡山地面積12.6萬畝,其中原始森林3.5萬畝、村集體林地3000多畝,主要經濟產業為茶業,現有耕地862畝,茶園3000多畝。這些年來村幹部和村民齊心要發展,通過組織村民進行茶葉生產培訓,提高村民生產技術,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解決貧困戶人口中剩餘勞動力的問題,幫助貧困戶脫貧。同時充分發揮豐田村地域優勢,把集體經濟做大做強,帶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2019年來,村財收入32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工農業總產值累計2500萬元,這是『幸福群眾』的強大經濟基礎。」陳添福介紹。
「孝」文化主題園 福田鄉豐田村供圖
文化治理 培育文明村風
在豐田村村民看來,這些年村裡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村民的「話語權」和「自主權」越來越大,大家都能積極參與到村莊管理當中,共同守護自己的美好家園。依託村裡推行的「民情茶室」和「四會一約」等群眾性自治組織載體,黨員幹部、村民代表、志願者和普通村民暢所欲言、民主協商,梳理出鄉村治理過程中需要集中商議的具體問題。大至公路硬化、旱廁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設,小至村邊垃圾桶設置、拆除河邊禽舍等都在「茶話會」中得到集體討論、充分論證、有效解決。
針對群眾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豐田村運用農民身邊的鄉村文化禮堂、農民夜校、家長學校、教育場館等陣地,採取方言快板、地方戲劇、自編歌曲、微信宣講等多種形式,開展對象化、分眾化宣傳,讓新政策、新活動都能傳達到每一戶村民家裡。
同時,豐田村還注重群眾「四德」建設工作,即「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在群眾中開展以「愛心」「誠心」「孝心」「責任心」為主題的文化活動。陳添福告訴記者,村裡定期開展「農家讀書會」活動,半年來共借閱圖書近千次,在村民裡營造一股濃厚的學習氛圍。
「村裡積極推進『星級文明戶』評選工作,建立『星級文明戶』常態評選機制和動態更新制度,全村評出『星級文明戶』15戶,形成了人人爭當文明人、戶戶爭做文明事的良好氛圍。」陳添福介紹,與此同時,還開展「道德模範」「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和「四德」輪講活動,讓「四德」深入人心,引導村民樹立了尊老愛幼、講文明、懂禮貌、愛環境的農村新風尚。
「村美,更在於人美。」陳添福說,下一步,豐田村還將加大倡導健康鄉風民俗的力度,積極培育新型農民,帶領該村村民脫貧致富,讓豐田村成為美麗宜居的現代化村莊。(安溪報記者 陳和俐)
【來源:泉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