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下妻物語》這部電影。很多人對於Lolita的認識,可能就是從這部上映於2004年的電影開始的。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嶽本野ばら的小說,講述了lo娘龍崎桃子和暴走族少女白百合草莓的故事。在《下妻物語》之後,就經常可以在影視作品中看到Lolita服裝了。
那麼日本的Lolita文化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Lolita是一種服飾文化,或者可以理解為一種穿衣風格,多以女裝為主。這種服裝多與維多利亞、洛可可和巴洛克風格相融合,蕾絲、蝴蝶結和綁帶是服飾上最常見的元素。
關於「Lolita」這個名字的來歷,有說法認為是來自於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Lolita》。小說中的女主角名字就叫Lolita,而且風格與現在Lolita的甜美系也很像。但普遍認為」Lolita文化(Lolita時尚)「的概念與名字的來源並無直接關係,更多指的是一種「少女情結」。
Lolita風格華麗精緻,許多日本動漫都把這種風格應用在角色設定當中。或許不少人誤以為Lolita就是cosplay。
其實這二者之間屬於完全不同的層面,Lolita是時尚服飾風格的一種,和平時所說的森女風、原宿風等可劃為同一範疇;而cosplay是指打扮成某一個動畫、小說、漫畫的人物,使用的服裝完全按照角色設定來選擇,只是其中可能會有Lolita風格的人物設定而已。
說起Lolita,不能不提的就是誕生於1985年的一個日本服裝品牌——Jane Marple,它是從女裝品牌MILK當中獨立出來的,設計師是村野惠。
而MILK被視為是「Lolita的開創者」,因為他們的服裝價格較高,而且在設計上不太適合在日常生活中穿著,所以在當時經常被當做舞臺的演出服來使用。
在Lolita風格剛剛出現的時候,周圍也是一片質疑,但更多的人認為女性應該有自己選擇穿著的權利,Lolita也逐漸被大家接受,並且開始有所發展。
這裡還有一個名詞——「lo娘」,它是對穿著Lolita服飾的女性的暱稱,她們的聚會被稱為「茶會」,看起來就像十七世紀歐洲貴族的下午茶聚會一樣,很有童話的感覺,是一道非常獨特的風景線。
1990年,一本名為《女性セブン》的雜誌明確把Lolita歸為一種獨立的時尚風格,Lolita時尚算是正式誕生了,只是當時的Lolita風格與現在也有很大的不同。1994年到2000年被認為是Lolita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這個時期也奠定了Lolita的主要風格和常見的設計元素。
2013年,日本Lolita協會在福岡縣福岡市成立,會長是青木美沙子——喜歡Lolita的人一定知道這位時尚界的標杆級人物,她也曾經到中國做過活動,當時的反響還是相當強烈的。她除了本職工作之外,致力於Lolita的介紹和推廣,讓越來越多的日本甚至海外的年輕女性都開始關注這種流行服飾,並且成為其中的一員。
經過多年的演變,Lolita已經發展出了各種不同的風格,其中比較主流的包括甜美系、哥特系和古典系三種風格。雖然現在它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並且有了一定規模的受眾,但是因為復古、誇張的造型,到現在還是屬於小眾文化的範疇。
不知道有沒有喜歡Lolita文化的小夥伴呢?期待看到大家分享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