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七年之癢的休格蘭特夫婦坐這艘船去印度旅行。他們是典型的英國夫婦,女的淑女,男的紳士,相敬如賓。英國在我印象中就是這麼一個國家:恭謙,節制,內斂,貴族,冷傲。他們先遇見那個女子,咪咪,健碩的身體,迷離的眼神讓你想到發情期的小獸,如同蝸牛爬過會留下溼潤的痕跡一樣她走過也留下欲望的味道,讓你不由自主想尋她。
《苦月亮》是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92年的作品,不過就像他的《鋼琴師》一樣,他喜歡在電影裡用很極端的東西來表達他的思想。極端的東西往往接近死亡。
當我們看見電影中坐在輪椅上的奧斯卡時,我們就可以聞到這種死亡的味道了。
他問休格蘭特是不是想和咪咪做愛,直截了當。這位紳士不知如何作答,其實奧斯卡只想找一個合適的聽眾。他和咪咪的故事需要有人記下來。
奧斯卡繼承了大量的遺產,於是他把自己從美國搬到巴黎,據說作家都很矯情的鐘情巴黎,他也不例外。他整天寫作,卻從未發表過。
直到他遇見一個女孩,在公車上,風掠過女孩的頭髮,她有嬰兒般的臉和熟透了身體。他說他看見了天國的一角,像亞當吃了蘋果一樣。他不能寫作,不能睡覺,不能和別的女人做愛了。他開始找她,每天在96路的車站。順理成章,他找到了她。
他們三天三夜沒有離開屋子,靠做愛和羊角麵包維持。
奧斯卡給休格蘭特講做愛的種種細節,這是這位紳士所不能忍受的,他不明白一個人怎麼能對一個陌生人說自己妻子的隱私呢?我總認為一個人在迫切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他的內心應該是空的了,沒有任何重要的空。最重的時候是懷著期望的過程。
明顯休格蘭特對這對夫婦產生了好奇,但礙於紳士面子他不想聽這個故事了,我們可能不能體會到一個陌生人給你講他的性細節有多麼尷尬,但我們還是能理解他。
奧斯卡說自己是個性冒險主義者,他說他們幾乎嘗遍了所有的方式。像一場大火,燒起來是多麼的猛烈,但是火不可能燒很久啊,他對她的熱情開始降溫,像魚缸裡的兩條金魚需要換個環境。他厭倦了她的身體,嫌棄是愛情裡面最不可寬恕的罪過。他們開始吵架,開始嫌棄。咪咪卻愛上他,認為他是自己的tiger。咪咪有成人的身體,卻有著孩童般天真的夢想。她要和他在一起,結婚,生子,相守一生。
她為他流產,他在她的耳邊說你好後我們離開這裡,去很遠的地方,就我們兩個,去看海,小女孩笑了。為了這她忍痛打掉孩子,還甜甜的睡著了。然而在飛機上,奧斯卡卻偷偷溜了,只剩下可憐的小女孩坐飛機去一個自己不知道那裡的地方。月亮在飛機的窗外,如同毒藥,對於咪咪,對於機場的奧斯卡,卻是美酒。他自由了,酗酒,遊蕩,做愛,不再寫作,揮霍地生活著。什麼都有代價,只是早和晚問題。
他出了車禍,木乃伊一樣躺在醫院裡面,咪咪光彩照人地回來看他,和他道別時把他從床上拉下來,第二次手術……之後她說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腰以下全部癱瘓,奧斯卡說那說說好消息吧,她微笑著說,那就是好消息,壞消息是從此我來照顧你....
波蘭斯基是一個心靈陰暗的人,沒人像他這樣著魔似的將扭曲的情慾和暴力傾瀉在影片中。對波蘭斯基來說暴力和色情已是纏結在生命裡揮之不去的陰翳了——二戰時母親死於納粹集中營,妻兒命喪暴徒之手,74年又因與幼女發生關係狼狽逃回歐洲,這一串的打擊,帶來的卻是Cul-de-Sac, Rosemary's Baby, Chinatown直到Tess, Death and the Maiden這些藝術精品。
《苦月亮》和《怪房客》是我最喜歡的兩部波蘭斯基電影。影片《苦月亮》中的一些道德問題角度尖銳,很值得辯論。特別是性心理方面,我從來沒有在其他電影中看到這麼真誠的兩性性心理描寫。影片對男性女性關係徹底的虛無主義的設想讓人充滿絕望,到處充滿了苦難。讓我們對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永恆的愛情產生反思。
老早前了,我還不會從網上down片兒呢,買了苦月亮的光碟,正看到咪咪早餐時候把牛奶吐在自己乳房上,奧斯卡來舔她的乳頭那段,盤讀不過去了。
後來我會down片兒了,一down苦月亮電腦就斷網,所以我一直不知道奧斯卡舔完之後幹什麼了。
再後來我在同事的移動硬碟裡發現若干情色片,其中就有苦月亮,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完整地看完之後,我明白了。這就是王朔過把癮就死的升級版啊。
百度搜索「BT天堂」---「苦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