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犯罪電影」意思是說——
在整部電影裡主角不斷犯罪,沒有人會抓他。甚至沒有警察查這個案件。
不過結局,主角一定會受到法律制裁。
其實在如今,犯罪電影很難拍了。
到處都是高清攝像頭、人臉識別,抓一個罪犯就和吃餅一樣。
所以很多犯罪電影會將故事的背景時間設定在早些年代,比如《風平浪靜》:
第一起命案發生在1992年,第二起發生在2007年。
作為年度首部犯罪電影,《風平浪靜》的亮點與槽點同樣突出。
18歲的宋浩是個學霸,他將保送上大學。
可到最後一刻,學校把他的保送名額撤銷,給了一個叫做李唐的人。
李唐學習也不錯,不過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一個好爹。
李唐的爸爸是副市長。
憑什麼啊!
宋浩的爹名叫宋建飛,他也不是吃素的,好歹是個科級幹部。
宋建飛正準備去找副市長評理,卻突然得到了自己提拔的批文。
提拔他的,正是副市長。
權利大的副市長把兒子硬換成了保送生。
當然,他要補償,於是給了宋建飛一個高升的職位。
《風平浪靜》將角度聚焦父子和權利,用兒子的前途換父親的前途。
權利的誘惑讓宋建飛犧牲了兒子,一筆人性黑暗、「划得來」的交易。
1992年的那天,風雨交加。
宋浩想去找李唐質問保送生的事,他去了李唐家,可惜他走錯門了。
理論上這是不太可能的。
他和李唐是最好的朋友,難道沒去過對方家?
隔壁的門虛掩著,宋浩進去後看到一個叫萬某的男人。
萬某以為宋浩是小偷,想抓他。
二人搏鬥中,宋浩無意捅傷了萬某。
捅完後宋浩嚇得跑了。
沒多久宋建飛騎車來了,他看到兒子慌張跑走,就趕快進屋。
見萬某倒在地上,肚子上插了一刀。
兩人素不相識,聊了起來,聊得內容很深。
萬某說,「老子要弄死剛才捅我的小兔崽子,還有他爹!」
宋建飛說,「我就是他爹!」
宋建飛對萬某又補了一刀,補刀的目的是殺人滅口,不想兒子坐牢。
補刀到一半,萬某求饒,兩人又聊了一會兒。
宋建飛心意已決,殺了萬某。
作為一部犯罪電影,通常劇情會需要有命案。
可《風平浪靜》在命案的處理上很潦草。
在萬某死亡的案發現場,滿地的腳印、滿手的指紋,你當1992年的警察是吃素的嗎?
由於故事重點是逃亡後的生活,考慮篇幅需要,就將命案一筆帶過。
這個不明不白的命案、槽點直接影響了電影的評分。
相較於這部電影,同類型的《誤殺》將犯罪動機說的情有可原——壞學生想侵犯女孩,女孩因為反抗而誤殺壞學生。
1992年,18歲的宋浩用一把刀「誤殺」萬某後,選擇逃亡。
2007年,得知母親病逝,33歲的宋浩回來參加母親葬禮。
萬某在當年有個2歲多的女兒,名叫萬小寧。
萬某死後,萬小寧在孤兒院長大。
宋浩由於良心不安,偷偷跟蹤萬小寧,想知道萬小寧過得如何。
二人第一次見面,萬小寧以為宋浩是變態,用一把刀架在宋浩脖子上,並搶走宋浩身上所有的錢。
命運總是用驚人的方式重合。
18歲的宋浩本該有大好前程,卻前途盡毀。
如果父親還在,18歲的萬小寧應該是闊綽的富家小姐。
他們的相遇就像是昨日的18歲與今日的18歲對話。
宋浩希望萬小寧別抽菸、過得好,不要重蹈自己覆轍,可他改變不了是自己害了萬小寧一生的事實。
而18歲的成年禮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場崩潰式的不歸路。
《風平浪靜》在命運這個話題上拍得入骨、揪動人心。
2007年,宋浩33歲。
他是個包工頭,長得不帥,開一輛破舊轎車。
他卻運氣爆棚,得到了潘曉霜(宋佳飾)和17歲少女萬小寧的一見鍾情。
萬小寧因為和宋浩打了場遊戲機,就主動撲上來吻宋浩。
當然這樣做是有目的,為了突出後面為什麼萬小寧會在荒郊野外等宋浩。
至於潘曉霜的感情戲是為了突出救贖。
因為潘曉霜和宋浩結婚,有了女兒,所以宋浩良心發現,內心懺悔舊日的錯,想自首。
可惜電影處理情感太過於理想化。
潘曉霜和宋浩愛得太突兀。
他們二人以前是普通同學關係。十五年沒見,一見面潘曉霜就投懷送抱。
她好歹也是個33歲的理智女人,愛得太瘋狂。
《風平浪靜》敘事的缺點在於,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就行,所以它不花筆墨刻畫情感。
整部電影的情感戲是靠演員的演技強撐,而不是劇情。
在情感刻畫上,同類型的半犯罪電影《少年的你》處理得十分出色,
它讓觀眾完全讀懂了陳念和小北的捨身愛情。
電影節奏緩慢,一直在敘述一些看起來生活化的事情。
2007年。
李唐成了一個地皮開發商。
他要拿下一塊地,可有一個「釘子戶」萬小寧不肯搬。
宋建飛當官,一路平步青雲。
他二婚了,準備把老婆和小兒子安排到國外定居。
宋浩曾被萬小寧一見鍾情的喜歡過一瞬。
宋浩因為潘曉霜的主動追求,結婚後留下定居。
有太多時間,電影在說著一些生活化的事情、日常對話。
直到有一天,李唐來找宋浩喝酒。
上車前,李唐用宋浩的手機發了一條簡訊。
一路上,李唐開車和宋浩聊天,聊著過去。
車開到山上。
突然,李唐說,「好兄弟,你知道嗎,其實15年前,我看見你從萬某家出來……」
宋浩的心顫抖著。
突然,李唐一轉方向盤,車撞向了路邊的空地,空地上站著一人,萬小寧。
李唐開車撞死了萬小寧。
剛剛李唐用宋浩的手機是給萬小寧發簡訊,讓萬小寧在某地等他。
李唐殺萬小寧的目的是想要那塊地皮。
殺完人後,李唐用15年前的命案威脅宋浩,逼他善後。
這件事宋建飛是知道的,因為這塊地皮是宋建飛批給李唐的,他們是一夥的。
萬小寧的死亡是全片的高潮。
這個情節之所以震撼,是由於前面那些看似生活化、絮絮叨叨的事情,實際上環環相扣。
這也是《風平浪靜》的精妙之處,就好像是一場足球比賽,90分鐘內看似沉悶的傳球、帶球,為了就是震撼人心的「死亡」。
少女的純潔,利益薰心,兄弟無情……
人性在這場死亡中暴露無遺。
電影的名字叫《風平浪靜》,看著不明覺厲。
電影裡出現了三首歌。(不包含潘曉霜在大排檔所唱的歌)
第一首是在遊輪上,有人唱了首《大海啊故鄉》。
目的可能是為了表達宋浩想回頭,回歸初心的意思。
伴隨著這首歌,宋浩跳下海遊了個泳。
第二首,是影片倒數幾分鐘,宋浩崩潰了,坐在船上唱了幾句《紅河谷》。
第三首應該是結尾的幾句臺語哼唱——撐一條船,離開海 唇三百年。
這也是本片的主題曲,伍佰演唱的《風平浪靜》。
這三首歌都很好聽,都和海、故鄉有關。
它們懷舊,播放的時間也卡得恰到好處。
不過有點太高深了,不明白這三首歌想要表達什麼?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電影裡「不明覺厲」的片段挺多。
結尾宋浩騎著摩託車撞到一個魚攤是有寓意的,意思是「魚死網破」。
可這樣的拍攝方法會讓電影產生兩個極端——喜歡的觀眾會深究,有人亦會覺得不知所云。
作為2020年首部華語犯罪電影,《風平浪靜》的亮點和槽點都很突出。
它不如《誤殺》全局性合理,不如《南方周末的聚會》攝影唯美。
但它有自己最獨到的宿命視角,以及全體演員在線的演技。
無法留名影史,但絕對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