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和他的展覽
他從不刻意美化生活,他像是真實的記錄者,就像為「紅磨坊」所設計的海報一般,舞娘一邊勁力跳舞,卻掩不住無聊疲憊的面容。他的畫,忠實地記錄著歡樂,也忠實記錄歡樂背後的真面目。
他出生於貴族之後,因缺鈣的毛病,無法正常發育而變成侏儒。1882 年開始在學習畫畫,1886 年遷到巴黎蒙馬特區。他在這裡結識各種階層的人,沉醉於夜生活,流連酒吧與磨坊之間。在燈紅酒綠中,他似乎在享受,又似乎冷冷地在觀察熱鬧無比的紅磨坊,繁華之後儘是寂寞與無奈,這裡提供的藝術素材,使他的廣告畫大放異彩。
由於強烈而敏銳的觀察力,而使他擅於捕捉瞬間的光彩,簡單清爽的色彩,豐富了作品,又不至於搶走人物的吸引力。神似而形隨意的畫法,近景豐富而背景簡單,宛若流動的時間,留下一幅快照,雖然疾病纏身,作品卻極為生動活潑、熱鬧和歡樂,成為凍結在作品裡的永恆。
他縱情於夜生活,加上過度飲酒和忙碌的工作,使不健康的身體無法承受這樣日夜顛倒的生活。雖然曾到精神病院治療,但短暫的醫治後,他又設法離開醫院,回到巴黎夜生活。
紅磨坊的舞會
他崇拜德加,為了接近偶像,甚至搬到德加住處附近想要學習。德加一直覺得他在模仿自己的作品,對他感到厭煩,直到德加看了一次他的畫展,發現他與眾不同的才華,才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那麼,他是誰?
他筆下的文森特·梵谷
《文森特·梵谷肖像》是他畫的極少的色粉筆畫之一。在這裡,他採用了一種印象主義者皴畫線條的筆觸,這也許是受了梵谷的影響,但他的典型技法還是素描技法,色彩加在有組織的長筆觸裡。
在 19 世紀期,由於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現代廣告方法的進步,促進了繪圖、版畫的書畫印刻藝術的發展。書籍插圖、漫畫報刊和招貼廣告,在 19 世紀中葉以後成了重要的事業。由於從事商業性的藝術可以得到相對穩定的收入,因此,許多畫家都被吸引到這條路上來了。杜米埃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兼雕塑家,他用一種強有力的浪漫表現主義的手法,表現社會現實主義者的主題。同時他還給《漫畫》和《喧譁》周刊這樣的雜誌製作了幾千幅石版畫。這些反映從路易·菲力到拿破崙三世統治時期,法國社會腐敗、官僚無能或不法經濟行為的版畫和評論,有著廣泛的影響。它不僅對政治和經濟進行了諷刺,而且對日常生活題材的擴大也起了作用。這些題材,經過了透徹的觀察,而且往往是諷刺性眼光的觀察,最終成了20世紀藝術語言的中心部分。
土魯斯·勞德累克在書畫印刻藝術領域中,是杜米埃的繼承人,隨後,他成為 19 世紀試驗性繪畫和 20 世紀初的蒙克、畢卡索和馬蒂斯的表現主義或造型傾向的主要橋梁。勞德累克還回過頭來研究了戈雅和安格爾的線描,但首先他是德加的熱心門徒。他欽佩德加的技法,誠如德加對劇院和資產階級日常生活的主題所持的非個人的、公正態度。勞德累克雖然受過學院的訓練,但他發現並採用了印象主義者色彩鮮豔而明快的畫法。
紅磨坊的英國人
勞德累克深深地迷戀於酒吧、夜總會和妓院,這使他接受了許多廣告畫和書籍封面的彩色石版畫的委託,並據此實際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在彩色石版畫中,他發現了用描繪性的線條,來完成平塗色塊的可能性(《紅磨坊的英國人》)。這種用線來完成面的作法,與高更以及象徵主義畫家們的色彩模式是並駕齊驅的,成為 20 世紀初期的色彩抽象作品的一種直接典型。色彩的抽象造型能力,創造出並控制了繪畫的形式,而不是傳統觀念對物體作自然主義的描繪。這在 1880 年代後期的一些作品裡,就已經進行了探索。值得注意的是《瑟克·費爾南多:女騎手》,他在畫裡使用了德加的傾斜透視,不過在畫風上,更強調線條,線條也更稀疏了,甚至更接近於他一直傾心研究的日本版畫。
瑟克·費爾南多:女騎手
藝術家在這幅作品中,把色彩單純化了,觀眾的長凳是用紅色曲線來表現的,在表演者的服裝上有幾處小小的點睛之筆。那截掉的視野和所設計的曲線運動,產生出一種抽象圖案的效果,使這幅畫和馬蒂斯以及 20 世紀繪畫的裝飾派聯繫了起來。到那時為止,文藝復興的透視空間和立體主義的限定空間之間的全部過渡關係尚未得到充分認識。不過,在前景人物的造型體量和所佔據的亮度空間之間,存在著某種衝突。這種衝突,在勞德累克一生的作品中都有表現。不過他在《女騎手》中超越了以前的嘗試,邁出了新的步子,創造了一種新的繪畫空間。
安藤廣重作品《大津站》
在勞德累克的繪畫裡,沒有雷諾瓦所畫的那種資產階級歡樂的天真浪漫的氣氛。實際上,現實世界正在飛快地變化著。藝術家和朋友們的快活遊覽,變成了巴黎夜總會商業化的娛樂,有錢的巴黎資產階級,也走出了他們體面而受保護的家,到這裡來過上一夜。雷諾瓦筆下年輕健壯的維納斯,在勞特累克的手中變成了衰老無力、憤世嫉俗的妓女。
德加作品 《苦艾酒》
在咖啡店裡
他的《在咖啡店裡》,受到過德加《苦艾酒》的啟示,這是一幅醜化了的想像的習作。接下來它又在啟發畢卡索筆下的那些滿懷憂鬱飲苦艾酒的人們。可是,勞德累克從來沒有從道德上去解釋他所描繪的世界。甚至這個世界最使人反感的側面,也只是冷眼旁觀,當成一部分天下事來表現的。而藝術家本身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需要同情和理解。
由於不習慣巴黎的都會生活,勞德累克伯爵夫人(土魯斯·勞德累克的母親)於 1883 年搬到馬爾羅梅的別墅居住。僅剩一個人居住的勞德累克因嫌孤寂,於是搬到畫室同學兼好友艾柏特·葛爾尼葉家居住。由於該住處位居巴黎北部的新興地區蒙馬特,當地充斥著各種聲色場所。
紅磨坊的舞會
勞德累克在此定居之後,開始流連當地的咖啡廳與酒廊,並結識酒店老闆兼小有名氣的男歌手阿里斯蒂德·布留安。布留安介紹他與妓女發生關係,因身形醜陋被許多女性拒絕的勞德累克也從風塵女子身上找到渴望的溫柔,至此,他已經對滿是誘惑的蒙馬特夜生活欲罷不能了。
不過,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不論遇到任何誘惑,他對藝術的熱情永遠都不會衰減。勞德累克在蒙馬特成立自己的畫室,但仍接受德加的指導,並持續到 1888 年。這時,他與18歲的模特兒瑪莉·克雷曼汀·瓦拉東(即日後的畫家蘇珊娜·瓦拉東)交往,然而瑪莉只想騙取他的金錢,並以假裝自殺等手法威嚇德累克。經過多年糾纏後,勞德累克於 1889 年忍痛結束第一段戀情,與她徹底斷絕關係。失戀後的勞德累克為了發洩,又與卡門·戈婷交往,然而卻感染梅毒,這令他身心受到嚴重創傷,從此他再也不相信任何女性了(除了自己的母親),此後便更加迷醉在蒙馬特的聲色犬馬之中。
雷諾瓦作品《蘇珊娜·瓦拉東像》
私生活雖然不太順遂,1888 年與 1889 年卻是勞德累克藝術生涯初露頭角的時光:在 1883 年與 1887 年兩度參與巴黎沙龍展皆落榜後,1888 年他開始將「Treclau」的創作假名改回「Lautrec」的真名籤名,改而參加布魯塞爾的二十人展(Les Vingt),來年參加第五屆獨立沙龍展,並展出期間個人獨展。之後第六、七、八屆皆有作品參展,且評價不錯,也讓他逐漸被視為新藝術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其中在二十人展時,曾發生一段小插曲:畫展閉幕時,勞德累克應邀出席閉幕典禮,然而典禮時比利時畫家亨利·德·格魯痛批一同參展的梵谷不學無術,只會吹牛。此話一出,立刻引起身為梵谷好友的勞德累克不滿,揚言要與格魯當場決鬥,最後格魯收回他的批評,才避免了可能的流血衝突。
但這時影響勞德累克最深的,卻是酒店的夜生活。他最早出沒在葛樂蒂磨坊,並結識尚未成名的女舞者拉·古留。1889 年,法國為了慶祝大革命百周年,在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為了因應活動的帶來的觀光人潮,新型態的夜總會紅磨坊開幕了,而勞德累克也隨之轉移到此。由於酒店尊重他貴族與畫家的身分,勞德累克也樂於結交經理與店中藝人紅星。1891 年,另一家新型高級酒店巴黎酒店開張,為了競爭過對手,紅磨坊挖角來拉·古留、馬瑟·滑蘭丹、珍妮·阿弗莉、夏烏考、依薇特·吉貝兒等巴黎著名的藝人紅星,並請勞德累克為紅磨坊製作彩色宣傳海報。由於他的海報一改傳統,使用彩色和顯著的文字,配合深具特色的人物造型,成功吸引了許多上流階層男女光顧紅磨坊。而勞德累克的宣傳也讓他成為紅磨坊的座上賓。於是,形形色色的藝人與客人成為他大多數的繪畫題材。
1892 年起,勞德累克的繪畫對象又多出一種,即娼樓的妓女。最初這只是交通通勤上會經過,結交一些妓女朋友。第二年,由於醫師室友要結婚,為了騰出空間讓新婚夫婦生活,他乾脆搬進磨坊街的娼樓公寓居住。不同於進出其中的其它男性,勞德累克是以朋友與觀察者的角度與她們共同生活,並紀錄下一夜春宵外,妓女們的真實生活:鬧情緒、裝扮、性器官檢查、彼此之間的女同性戀關係等等...。具有貴族身分的勞德累克,不但公然出入娼樓,也常在公開場合稱讚娼樓,
因如此離經叛道的行為,使勞德累克不但成為上流社會議論的對象,也成為各家媒體爭相關注的焦點。不過媒體重視的並非他的畫作,而是出人意料的言行舉止和笑話, 但他從未對媒體過於誇大的報導作出回應與抗議。雖然大家對勞德累克意見很多,但這三年也是他創作的全盛時期,共完成五十多幅畫作。
洗衣女
1893 年,勞德累克在畫商朋友莫裡斯·喬懷安協助下,舉辦了生平第一次個展。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他將有關妓女的作品擺在畫廊的二樓,僅供少數朋友與鑑賞家參觀,其它爭議性較小的作品才放在一樓讓大眾欣賞。雖然勞德累克並不看好這次的個展,但出乎預料的是媒體卻給予其不錯的報導與評價,而勞德累克的精神導師埃德加·德加也大大肯定他的作品,這也讓勞德累克於來年舉行另一場石版畫個展。然而這次的個展不太成功。同年,《白色評論》在巴黎發行,在獨立畫展上引人注目的勞德累克結識了其中的撰寫作家安德烈·紀德、保羅·紀樂希以及畫家皮埃爾·博納爾等人,進而與其中兩位主編保羅·勒克萊克、塔迪·納塔松認識,並成為相當親密的好友。
1895 年,勞德累克前往倫敦繪製肖像,順便拜訪詹姆斯·惠斯勒等當代英國畫家,並在參觀馬戲團時結識莫裡斯·梅特林等作家與詩人。來年又與喬懷安共遊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然後溯羅亞爾河而上,探巡法國中部的各處城堡。這年,勞德累克出版了以妓女為主題的石版畫畫冊,並接受《白色評論》邀請,以他相當仰慕的塔迪·納塔松之妻蜜希亞·納塔松為對象,為該雜誌畫了一幅宣傳海報。
1897 年起, 勞德累克因為通宵創作,常夜間失眠,因而逐漸染上酒癮,雖然經喬懷安勸告,但卻日益惡化,經常失眠喝酒,酒醉仍睡不著只好通宵作畫,這讓他孱弱的身體健康 更加惡化。為了改善情況,喬懷安決定替他在倫敦舉辦第三次個人畫展,以遠離蒙馬特的花花世界。然而此次個展卻未受英國人青睞,以失敗收場,這令勞德累克酗酒情形更加嚴重,回國後甚至出現精神失常,並且還出現了幻覺。最後,母親與醫師表弟加百利·達比埃討論後,於 1899 年三月決定把酒精中毒的勞德累克強行送至精神病院治療。
當精神狀態稍微穩定,勞德累克就出院了,出院後他結識了一位18歲的女裁縫露薏絲·布魯埃,雖然她已名花有主,但對女性失望的勞德累克仍罕見地動了真情,並以她為模特兒,完成一幅油畫和兩張素描。
1900 年,巴黎再度舉辦世界博覽會,並邀請勞德累克擔任繪畫的評審,但被他回絕,不過他仍舊坐著輪椅前去參觀。由於沒有特別的好感,他未完成任何相關作品。不久,他又再度染上酗酒的習慣,甚至連同行的親戚威奧也無法勸阻他,這令他尚未恢復健康的身體再度惡化。五月,他與威奧再遊諾曼第,為了感謝這位遠親,他以威奧為對象創作晚年大作《威奧提督》。
威奧提督
六月,因經濟因素取消巴黎之行,直接從諾曼第前往波爾多,在此他迷上歌劇《梅薩莉娜》,完成 6 幅相關畫作。十二月,勞德累克返回馬爾羅梅,然而因腳充血而下半身麻痺,之後採用電療法才恢復,但病情已十分嚴重。
梅薩莉娜
梅薩莉娜
1901 年 4 月 15 日,勞德累克最後一次前往巴黎,並拜訪巴黎的老朋友。由於大家都知道他大限已不遠,此次為訣別之旅,所以除了感傷外,也帶他參觀各處故地,而他也整理了自己的畫室,並完成《威奧提督》與最後遺作《巴黎大學醫學院的口試》。
巴黎大學醫學院的口試
七月,在朋友淚送下,勞德累克返回土魯斯,但回來後突然半身不遂。8 月 20 日,母親勞德累克伯爵夫人帶他返回馬爾羅梅的別墅,這時,勞德累克的病情又急劇惡化,除了稍微修飾外,無力進行任何創作。9 月 9 日凌晨兩點十五分,勞德累克在家人與少數好友注視下逝世,享年 36 歲。
1912年,莫裡斯·喬懷安為勞德累克整理出版傳記《勞德累克傳》。而其多數作品則由父母保管,直到 1922 年才捐給艾伯塔美術館,館方則成立土魯斯-勞德累克美術館專門展示這些作品,至今該館仍是收藏勞德累克作品最多的地方。
夜幕下的勞德累克
梅薩莉娜
梅薩莉娜
相較於油畫作品,勞德累克的石版畫在當時十分著名。他不但是當時少數傑出的石版畫畫家,也用石版畫製作深具個人特色的海報。
石版畫發明於 18 世紀末的德國,雖然在 19 世紀後期多數印象派畫家已嘗試過這種繪畫技術,但勞德累克嚴謹且大量的石版畫作品卻與歐諾黑·杜米埃並稱19世紀最重要的石版畫家。
由於身體上的缺陷,勞德累克借著蒙馬特的夜生活彌補心靈上的空缺,也因此認識了許多舞者、藝人和娼妓。雖然多數都變成他的好友,但他與這些女性的關係始終懷著一種矛盾心態:他對她們抱持些許懷疑、不信任,但又對她們悲慘的身世感到同情,而這些反映在他的作品上,便是無節制的誇張線條和沉重現實感的風格(相反的,有關母親的畫作中,勞德累克總一貫保持穩重而平靜的風格)。以下幾位在勞德累克的生命與藝術創作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女性。
瑪莉·克雷曼汀·瓦拉東出身下層社會,母親是洗衣婦,未婚懷孕而生下她。15 歲時她成為馬戲團雜技員,但一次失手摔落地面後被迫離職,前往巴黎蒙馬特區改當裸體模特兒,不久未婚懷孕,生下一名男孩,即日後著名的風景畫畫家莫裡斯·尤特裡羅。1885 年時,她擔任勞德累克的繪畫模特兒,兩人即陷入熱戀中。勞德累克以她為題,完成許多畫作 ,並鼓勵與指導她進行創作,然而瑪莉與他交往的目的卻是貪圖他的金錢,並多次欺騙他。最後勞德累克再也無法忍受,於 1889 年毅然離去。而這段失敗的初戀也讓他對女性備感失望,加上之後又從其它女性身上感染梅毒,從此不再輕言接受愛情。但另一方面,瑪莉卻在勞德累克指導下開始繪畫創作,並在日後成為畫家,以蘇珊娜·瓦拉東之名留世。
女酒徒 (模特為蘇珊娜·瓦拉東)
拉·古留是觀眾為她取得綽號,意思是「老饕」,勞德累克以此綽號為題完成許多知名作品,使這綽號反而比本名更為人們知曉。她本名露薏絲·韋伯,出身猶太家庭,16 歲時瞞著母親跑到葛樂蒂磨坊演出,並引起勞德累克注意。她大膽、奔放充滿野性的個性讓她深受觀眾喜愛,逐漸竄紅,並於 1891 年被挖角到紅磨坊表演。由於勞德累克以她為題,製作出許多成功的彩色海報,1891 年至 1895 年之間成為全巴黎首屈一指的紅星,也是紅磨坊裡的招牌舞者。但由於毫無節制的貪吃,她的體態日趨肥胖,最後不得不於 1895 年離開紅磨坊,在小巷裡搭設小屋勉強過活,可是仍無法挽回沒落的表演生涯,最後被收容在養老院裡渡過餘生。
走進紅磨坊的覓食者 (模特:拉古留)
勞德累克對她的好感在於其不受拘束的個性。他以她為題製作了 12 幅油畫與許多宣傳海報,成功發揮了刻畫人物的專才,而成為其藝術生涯中最為人所知的人物畫作。而兩人的友情也十分堅定:拉·古留離開紅磨坊後,在巴黎小巷裡搭設表演小屋外的兩塊具有招牌作用的畫作是由勞德累克義務贊助的作品,而 1901 年風樓殘燭的勞德累克仍在最後一次巴黎之行中強撐著身軀,到小屋拜訪了拉·古留。
珍妮·阿弗莉是一名義大利貴族與巴黎高級妓女的私生女,本名珍妮·布東。由於小時候常遭雙親虐待,後來被薩伯特慈善醫院收容,由金·馬丁·夏爾科醫師照料。16歲時離開醫院後,於 1889 年來到紅磨坊。可能受家暴陰影的影響,成為藝人的阿弗莉感情並不穩定,常更換情人,直到 42 歲時才嫁給德國藝術家莫理斯·比亞斯。不同於粗野的拉·古留,珍妮·阿弗莉個性內向陰鬱,喜歡獨自一人跳舞。由於這項特質,加上帶有貴族血統,勞德累克喜歡將她孤獨一人的身影畫成油畫作品,而許多宣傳海報也以她跳康康舞的姿態為主打標題,吸引顧客上門。事實上,勞德累克的宣傳確實為珍妮·阿弗莉打出了名氣,不但令她成為紅磨坊中僅次於拉·古留的紅牌舞者,也讓她甚至遠徵英國及美國,在倫敦等異國都市展開巡迴演出。
Jane Avril Jardin de Paris
依薇特·吉貝兒曾當過裁縫、服裝模特兒、演員,是一名全能型藝人:她的表演內容包含歌唱、戲劇表演以及詩詞朗誦。由於才華橫溢,加上勞德累克的作品宣傳,1892 年起開始在巴黎竄紅。而她標準的裝扮:白衣、黑色長手套也常出現在勞德累克的作品之中。雖然本人長相不差,但勞德累克特別喜歡扭曲她深具特色的臉部樣貌,將她塑造成尖鼻子、大嘴巴和瘦長脖子的女星。對於此點,吉貝兒曾寫信向他抱怨。但勞德累克仍不為所動,繼續他扭曲誇張的風格。不過這樣的風格成功吸引許多觀眾前來紅磨坊捧場,1894 年吉貝兒被某雜誌選為聖誕節特刊的封面女郎時,也毫不猶豫地指定勞德累克擔任畫家。另外,勞德累克也以她為題,製作了許多石版畫作品,並先後集結髮行成兩大冊的畫集,其中一冊限量發行 100 本,每頁都留有吉貝兒的籤名,大大提升了這位香頌歌手的人氣。
依薇特·吉貝兒像
露薏絲·布魯埃是勞德累克晚年結識的服飾街女裁縫,當年 18 歲。雖然已經有男朋友了,勞德累克卻與她發展出一段純純之愛,這對十分不信任女性的他而言,可謂十分幸福的小插曲。後來勞德累克的朋友描述這段時期時,曾回憶道:「 亨利與露薏絲·布魯埃小姐在一塊時,好像一對小孩,充滿了天真、快樂。」勞德累克喜歡稱她為羅蓋茲·瑪古茵(是對女性人體模型的暱稱),並以她為題,完成一幅畫與兩幅素描。這是勞德累克生前最後一次以單一人物為題完成大量作品。
露薏絲·布魯埃像
生前,勞德累克被視為惹花捻草的人物,不過其海報與版畫作品卻造成當時巨大的變革;他讓商業宣傳的海報作品也能兼具藝術性,並成功將夜生活的歡樂場所形象化,牢記在人們的腦海之中。至今,即使已過百年,紅磨坊仍然是巴黎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並成為許多電影、繪畫等藝術創作的取材對象。這點,應歸功於勞德累克傳神的海報與畫作所賜。
由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主演的電影《紅磨坊》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