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埋沒了的這部電影,揭露了大公司對科學倫理的濫用

2020-10-10 阿郎看電影

《黑水》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是2019年最不應該埋沒又確實被埋沒了的一部電影。在疫情期間,尤其需要反覆觀看。

《黑水》官方海報

導演是託德·海因斯,此君作品多鋪張華麗,如《天鵝絨金礦》《寂靜中的驚奇》等,但《黑水》卻返璞歸真,質樸無華,甚至有一絲沉鬱,但綿裡藏針,力量萬鈞。

《天鵝絨金礦》(左) 《寂靜中的驚奇》(右)

《黑水》核心講述的仍然是美式英雄主義,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律師,用二十年的時間,硬扛世界五百強企業。但託德·海因斯並沒有濫用情緒,反倒是一直引而不發,全片最讓人動容的一幕出現在後半段。

杜邦公司效仿當年菸草企業的手段,將一場涉及到3535人的大規模訴訟,拆分成一個一個單個案件去庭審,以拖延時間,進而逼迫當事人撤訴。

但比洛特選擇一個一個去應對。又一次開庭前,法官看到他,問了一句「你還在?」比洛特回答,「我還在」。

律師比洛特由飾演過綠巨人的馬克·魯法洛飾演,在影片開始時,他剛剛成為一個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佝僂著背,神情木訥,語句遲緩,和印象中伶牙俐齒的律師很不一樣。

其實,比洛特的形象,就是《黑水》美學風格的微觀。影片所宣揚的英雄主義,並沒有濫用煽情和口號的花邊,而是一直在隱忍,一直在默默地行動。

《黑水》官方劇照

由此《黑水》這部電影告訴觀眾一個生活中最有可能的英雄是什麼樣的,不是揮斥方遒,不是叱吒風雲,不是慷慨赴死,而是一直被誤解或者是根本無人關注,是在極有可能失敗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去做。

英雄,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一個失敗者。

所謂英雄行為,就是在杜邦公司一個儲藏室裡,用幾個月的時間,翻閱11萬頁的文件;

《黑水》(截圖來自網絡)

就是成功搜集到了6萬9千個血液樣本,實現了現代流行病學樣本庫的組建;

就是在漫長的等待中,屢次減薪,孩子上學的學費都出現了問題;

《黑水》(截圖來自網絡)

就是自己中風,倒地不起,痊癒後,繼續上庭;

就是日復一日地承受妻子的不理解,合作夥伴的惱怒,曾經信任他的人對他的謾罵;

《黑水》(截圖來自網絡)

是朋友反目,是眾叛親離,是一場可能永無止盡的孤獨之旅。

從1998年到2015年,比洛特雖然取得了3535起案件的全部勝訴,但杜邦公司付出的所有賠償還不到十億美金,而僅僅是1999年一年,杜邦公司就通過該技術獲得,超過了十億美元的淨利潤。

英雄,可能只是歷史的偶然。

英雄的勝利,也可能是一場壯闊的失敗。

《黑水》官方劇照

在比洛特巨人一樣的堅守裡,眾生的反應,也是這部電影的幽微之處。

那位農民已經死去,也就是說最初的策動力量已經停止,一同停止的,還有他對比洛特永不停歇的嘲諷。

小鎮上的人,幾代人都為杜邦公司服務,他們從杜邦公司獲得工資,養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答應籤名控告杜邦公司,也不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特氟龍的危害,絕大多數人是因為可以拿到一筆補償。

所以他們對比洛特的感激,被時間拉扯得無限漫長之後,變得惱羞成怒。

比洛特的壓力,同時來自於施害者和受害者。

事實還遠不止於此,當年支持他的律師所老闆,也在時間面前,不得不低下頭,一次削減他的薪金。

妻子也是在他中風之後,才發現他不是一個失敗者。

英雄,從來都是悲愴的,所謂英雄的壯舉,都是悲愴到極處而分泌出的壯烈。

《黑水》(截圖來自網絡)

影片最後,杜邦公司賠償了部分受害者,但他們的技術仍然在全球廣泛應用。

這就是疫情期間需要反覆觀看這部電影的原因,全球科學家一直在探討新冠肺炎的起因,但不管具體的原因是什麼,人類都應該反思科學倫理濫用的問題。

杜邦公司將軍事技術應用於民間,以獲取高額利潤,但隱性的傷害卻將永久留存在人體,慢慢地以肺癌、胰腺癌、畸形嬰兒等形式發作。

需要控告的不僅僅是片中提到的不粘鍋,不粘鍋是我們眼睛可以看到的,可不粘鍋中的特氟龍是我們看不到的,就像我們看到用化學藥水除草,看到無限制使用化肥,動輒人工降雨,卻看不到這些技術背後,化學濫用的深遠危害。

我們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病毒是一種相對說法,病毒對人類而言是病毒,但對自然界而言,又何嘗不可能是免疫系統的一種自淨行為。

人類,會不會已經成為自然界的病毒?

《黑水》官方劇照

《黑水》還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就是目前全球都在發生的大公司病。

公司大到一定規模,會形成自己獨特的行為方式、交流方式,甚至是獨屬於這個公司的審美、道德,甚至是默契的法律,大多數時候,管這叫企業文化。

有的企業文化是正義的,與法律和道德並行。有的公司文化是邪惡的,有可能與法律並行,卻與道德逆向而行。

即便是符合正義的企業文化,仍然負有原罪。

企業達到一個團體的規模,就需要承擔相應規模的社會責任,就需要從社會群體利益的角度考慮和執行。可在現代的大企業語境中,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是最大的正義,考慮的永遠是少數人的利益。

在最近無數的社會新聞中,我們都能看到二者之間令人絕望的撕裂。大企業,隨時變身流氓土匪,杜邦公司,不是個案。

一部電影,都是一個綜合結構,有形的如故事、表演、人物,技術。無形的如情感、傾向等。

有的電影,其力量的驅動是表演,如《鋼琴教師》,沒有於佩爾的表演,本片就不成立。

有的是技術,如《地心引力》,如果不能解決失重狀態下的表演,影片就無法拍攝。

有的是時間,如《謎一樣的雙眼》裡,1974年,庇隆重新執政末期的阿根廷,就是故事全部的衝突核心。

有的是藝術思想的尖銳,如《敦刻爾克》,關於二戰的電影裡,最大的敵人是士兵心裡的恐懼。

《黑水》和《熔爐》一樣,都是事件本身的震撼大於影片本身的力量,這恰恰是電影的使命之一。

相關焦點

  • 《聚焦》:從電影裡看新聞倫理
    《聚焦》是我看過的為數不多的關於新聞題材的電影。這部電影給我的總體感覺便是,從平淡到震撼,與此同時,片中幾位記者對新聞的一腔熱血讓我不禁向他們致敬。平淡即是這部電影中毫無華麗的特技效果,震撼便是其劇情能夠步步緊扣人心,並且能給人很大的觸動。這部電影是根據事實改編的,來源於《波士頓環球報》中的一篇新聞改編。
  • 2019年全球技術倫理鮮有進步
    文章認為,隨著民眾意識的覺醒,2019年應該是技術倫理問題有所突破的一年,但現實卻是鮮有真正有意義的變革和進步。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2019年,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引發了人們的探討。芒羅表示,當前公共及私人場所普遍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帶來的危害也日益凸顯。
  • 12部技術倫理科幻電影,絕對看點滿滿!
    圖片來源:《少數派報告》/21世紀福克斯影業誰會在幾年前就料想到技術創新方面的倫理問題會成為熱門話題呢?然而,現在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公司或科學家沮喪地發現,隨著技術愈加強大,其面臨的倫理問題也愈加嚴重。
  • 道德與倫理底線,被這部"兒童不宜"電影,拿捏的死死的
    前言介紹這部電影之前,我們下說一個著名的「倫理困境」。哈佛法學教授麥可.桑德爾有一個著名的公開課《公正:該如何做是好?》。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剎車失靈的火車在軌道上眼看就要撞死五個工人,另外一個軌道上有一個人。作為火車司機的你,會不會把火車扳到只有一個人的鐵軌上?
  • 被評為最偉大功夫片,李連杰這部電影,被埋沒27年
    票房不佳,獎項顆粒無收,李連杰這部電影,堪稱不可複製的經典。一、最偉大的功夫片之一1992年,李連杰自立門戶,建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正東。以至於,在國內各大電影獎項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太極張三丰》卻在國外得到高度認可。被多個權威媒體評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功夫片之一。
  • 韓國倫理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韓國十大經典倫理電影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8、青春 (豆瓣評分6.5分)《青春》拍攝於2000年,該片講述了高三轉校生志孝和校花漢娜的故事,青春期的男孩本來就躁動多情,影片也從這一點延伸,講述了韓國大學生的的青春故事。7、美人圖 (豆瓣評分6.6分)美人圖上映於2008年,由韓國大導演田昀樹執導,該部電影主要講的是,朝鮮歷史上最著名的天才畫家申潤福女扮男裝的故事。
  • 蟲製作:一家被埋沒半百的動畫公司
    而製作這部作品的公司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蟲製作公司」,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但是只要提到它的創始人手塚治虫,即使是不了解日本動畫漫畫歷史的人也會對這個名字如雷貫耳。沒錯他就是日本漫畫之神,出版了:《鐵臂阿童木》《悟空大冒險》《棉花國之星》等等優秀作品。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由手塚治虫創辦的公司「蟲製作公司」。
  • 中國武俠電影與宗教倫理
    其實,從電影的意識形態功能方面講,電影本身就相當於一種沒有教義的宗教,國家體制通過電影完成的是對大眾心理的「詢喚 」和對社會現實的「修補」。所以,電影的宗教意義是電影與生俱來的,是電影肌體中無法剝離的部分。我們雖然不能說不了解宗教就不能真正了解電影,但最起碼對宗教的認識,是我們認識電影的一種有效路徑。進而言之,認識電影中宗教的意義,是我們認識電影總體意義的必要內容。
  • 印度電影《起跑線》多維度的民族倫理價值思考
    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中為人父母者,也在這部影片中找到了「國際盟友」。印度電影《起跑線》預告片誠然,「起跑線」這一頗具誤導性的片名,確令不少人將關注點自然而然放在了「不能讓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的顯在主題上,進而把「可憐天下父母心」當作觀後唯一的嘆惋。然而,影片中印度中產階級夫婦這種心態的形成,實際上與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相應心態之間大相逕庭。
  • 《黑水》:去年好萊塢最慘的電影
    去年好萊塢最良心的電影應該是《黑水》,但卻一項提名也沒有!《黑水》描繪了一名律師為揭露長達數十年的毒殺模式而進行的鬥爭,既傳達了正義,也傳達了一種破碎的恐懼感。這部發人深省的法律電影曾是好萊塢的備用電影,它可靠地傳達了法庭上的緊張氣氛、譁眾取鬧的表演,以及令人滿意的正義保證,只有當劇本背後的故事被證明是真實的時候,這種保證才會得到加強。
  • 《黑水》:去年好萊塢最慘的電影!
    去年好萊塢最良心的電影應該是《黑水》,但卻一項提名也沒有!
  • 劉傑教授談重塑數字時代商業的責任:始於初心 溶於道德 終於倫理
    背景介紹在當前大智移雲時代下,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給企業商業活動帶來變革、效率、紅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有關倫理、監管、道德的思考與挑戰。數據時代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驅動商業模式與商業變革發生怎樣的變化?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期,企業該如何應對數據這種生產要素被非法採集和濫用?又如何保證數據安全與隱私?
  • 華原朋美與經紀公司解約?知情人士:濫用藥被開除
    日本歌壇天后華原朋美去年爆出未婚生子,她上月與經紀公司和平解約,然而近日卻有相關人士出面爆料,其實她是被炒魷魚。然而,據日媒報導,有知情人士出面透露,她是因為濫用藥物,近兩年都處於無法正常工作的狀態,慘遭事務所開除,而非官方告知外界的「和平解約」。該知情人士並爆料「她因藥物影響,過去一年曾發生過幾次車禍。」據報導,華原朋美1999年暴紅後,與事務所「尾木製作」籤約,2007年因安眠藥成癮遭解僱,直到2012年才重回公司。
  • 美480位人臉識別專家爭議道德倫理
    他們正在跟蹤其使用,揭露其危害並開展運動以尋求保障甚至是徹底禁止技術的使用。然而,技術發展的潮流浩浩蕩蕩,更多人認為該技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背後存在的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近期,《自然》雜誌的一系列報導對人臉識別系統背後的道德倫理學進行了探討。一些科學家正在分析人臉識別技術固有的不準確和偏見,對其背後存在的歧視發出警告,並呼籲加強監管、提高技術透明度。
  • 「科學文化與智能時代的倫理」研討會暨上海市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會議吸引了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師範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海軍醫學院、嶽陽醫院等高校和學術機構的二十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圍繞科學文化、醫學倫理與生命倫理、人工智慧倫理及科學技術哲學的其他問題進行了跨學科
  • 倫理:科幻電影中的後機器時代
    美國《超能敢死隊》(Ghostbuster,2016)描寫曼哈頓江湖術士發明召鬼的機器,準備製造大災難。一群科學家用核雷射、質子手槍、超能手套、可吸鬼關鬼的容器等與之鬥爭,試圖關閉人鬼世界之間的埠。由此爆發了召鬼的機器與打鬼的機器之間的衝突。三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心理映射,像前述「工作母機」就包含了基於人類母子關係的想像。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倫理、科學與社會發展委員會中國執行委員會心理...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19日消息(記者 黃婷)9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倫理、科學與社會發展委員會中國執行委員會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海口召開。會議由中心負責人郎麗君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倫理、科學與社會發展委員會中國執行委員會主席陳曉陽出席會議並致辭。
  • 倫理電影|這部越南電影有的不止是大尺度!還有真實與震撼
    點倫理電影 關注哦 ☀倫理電影平臺,陪你一起電影,幹掉孤獨。喜歡倫理電影平臺請關注!許多年前,一支名為HKT的越南男子天團,橫空出世。他們以酷炫的洗剪吹造型示人,以一首翻唱的《錯錯錯》紅遍大江南北。大姐有家庭,但出軌別的男人;大姐夫是攝影師,在外也有小三兒和孩子。
  • 揭露輪迴系統的靈性電影——《移魂都市》
    猶豫了很久,今天終於下定決心分析一下靈性電影《移魂都市》,藉此讓大家對輪迴系統有一個形象的了解。為什麼分析一部電影要下這麼大的決心?不得不說,筆者受這麼多年科學洗腦教育,對很多普通人認為是無稽之談的事情發表看法是需要勇氣的。
  • 新電影公司遭遇「生死劫」:去年扎堆成立,今年銷聲匿跡
    今天,娛樂資本論重新盤點去年成立的那些新公司,總結他們試錯的經驗,留給那些前赴後繼進入影視圈的新公司們。遊戲跨界成立電影公司低估了做電影的難度每年都會有新公司借著上海電影節的場子舉辦發布會,發布一眾片單,去年尤其多,但今年打臉也最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