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演藝君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清楚什麼是愛,但是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清楚什麼是愛。「——王潮歌
6月15日晚8點,《只有愛·戲劇幻城》開啟全球雲首演直播。導演王潮歌和明星體驗官汪涵、周深帶領著大家一起穿過婚姻登記處,一幕幕的愛情在大家面前展開:老父親在婚紗影樓抱怨,「憑什麼,憑什麼要由我牽著把你交到別的男人手裡!」一位媽媽拉著人評理,「你說我就要20萬的彩禮,他們非說我過分!我哪裡過分了?你說說!」還有一對請求攝影師幫忙p上北海道風景的農村新人。。。。。。無數個這樣的身邊小事匯聚成了一個大大的主題——愛。
愛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無所謂對錯。愛有千姿百態,懵懂之愛,忘年之愛,求不得之愛,放不下之愛……愛,這個人類永恆的話題在王潮歌的花海中一簇一簇的綻放,這就是由著名導演王潮歌攜手江蘇鹽城荷蘭花海傾力打造的全新大型文旅項目《只有愛·戲劇幻城》。在這座戲劇幻城裡,「你可以窺視別人的愛情,也可以偷偷想想自己的愛情,還可以和別人一起討論什麼是愛情。」
如今已春暖花開,武漢也已解封,但劇院依然緊閉著,對於大部分選擇咬牙堅持重新開演的劇目來說,現在的日子依舊不好過。作為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百老匯也受此次疫情影響嚴重,「關門」到「繼續停演」,背後的種種決策與應對,再到國內劇院的「開」還是「不開」,於整個演藝行業來看,值得我們一同來探討。
走進這座只談愛情的「戲劇幻城」,入目鋪天蓋地的花海,隨著體驗官的腳步,我們穿過婚姻登記處,在影樓駐足,走進教堂,談論初戀,一步一步,體驗著愛情帶給我們的悸動,這裡,只有愛。
只有愛的戲劇幻城創造了一個奇蹟,將近兩個小時的雲首演,全網超過610萬人觀看,是同時觀看人數最多的戲劇之王。僅新浪微博平臺,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5億;在抖音,話題播放量破5863.9萬;在豆瓣,獲得了高達8.5的評分。
在雲首演的實時評論中,不少觀眾為王潮歌導演突破傳統戲劇的大膽創作感到驚喜,也被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愛情打動,甚至在這裡看到了自己,直呼一定要去現場感受。非常震撼,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王潮歌作為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導演之一,是中國實景演出,情景體驗劇,戲劇幻城的創始人。十幾年來,王潮歌導演的多部作品總演出場次達到三萬多場,每天新增觀眾近2萬餘人,累計觀眾達到4000萬以上,累計門票收入近百億。在中國每100個人中就有3個人看過她的作品!她執導的《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等「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皆已成為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範本。繼「印象」系列實景演出、「又見」系列情境體驗劇之後,她再度突破性創造「只有」系列戲劇幻城。
《只有愛·戲劇幻城》的靈感源於荷蘭花海,王潮歌從「戲劇+」的構想出發,將愛情和花海巧妙融為一體。在如夢如幻的建築群中,100多個故事在不同的劇場同時上演,觀眾可以隨時坐下跟演員聊聊天,談談愛,聽著當地素人演員帶著口音講著他們的故事,也許你會發現這也是你的曾經,這裡,是一個可以隨時發現愛、感受愛的地方。
「所有進來看我戲的人達到這四個字:感同身受,如果達到感同身受,那麼我們討論的基礎便有了。」——王潮歌。
在當代戲劇市場觀眾的思想觀點和審美標準日益多元化的趨勢下,單純講述一個故事,或者單純說教的表達方式,已經不再吸引觀眾的注意。觀眾愈加認為,只有自己感知到的,才能擁有更深刻的認識。在這種理解下,「浸沒式」表演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而王潮歌更是做出了她的創新,不僅僅是帶領觀眾入戲,更是希望觀眾能夠「感同身受」地去共同探討一個主題——愛情。
與傳統戲劇線性劇情結構和單一觀察焦點不同,《只有愛·戲劇幻城》將一個主題分拆成一個個碎片化的小故事,觀眾需要自己在多元、多變的焦點中進行選擇、組合,形成自己的故事。6大劇場,上百個故事,觀眾不得不在其中有所取捨,選擇出他們最喜歡的故事組合。年齡和閱歷的不同,選擇的千變萬化,使觀演的每一位觀眾的每一次經歷和理解都完全不同、無法複製。
同時,《只有愛·戲劇幻城》還通過模糊演員與觀眾的邊界並加強雙方的互動來打破戲劇理論中的「第四面牆」,每一位觀眾的行為都是戲劇的一部分,演員有可能就在觀眾身邊,觀眾也有可能置身於舞臺中央。在幻城,鼓勵觀眾們打開思路,改變對於傳統被動觀看戲劇作品的行為模式,擁抱戲劇的無限可能。
如今已春暖花開,武漢也已解封,但劇院依然緊閉著,對於大部分選擇咬牙堅持重新開演的劇目來說,現在的日子依舊不好過。作為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百老匯也受此次疫情影響嚴重,「關門」到「繼續停演」,背後的種種決策與應對,再到國內劇院的「開」還是「不開」,於整個演藝行業來看,值得我們一同來探討。
眾所周知,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國內演藝項目從1月底開始停演,2月進入票房零收入的狀態,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預計2020年整個市場或將折損票房收入的近8成。據不完全統計,僅1―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線下演出近2萬場,直接票房損失超20億元。
5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提出:需認真落實「限流、預約、錯峰」要求,不超過最大核載量的30%,觀眾間隔就坐。另外,暫不舉辦大中型演出活動;暫緩審批涉外、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活動。隨後,開心麻花總經理劉洪濤在朋友圈中發聲,「限制上座率不超過30%,相當於演一場賠一場,30%的票房也許連場租都不夠,我們怎麼辦?不演出坐吃山空,演出賠死。」,引起了演出從業者的廣泛共鳴。
被稱為「中國演藝第一股」的宋城演藝於4月28日披露一季報,報告期內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83.71%、86.50%。同期,擁有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的麗江股份發布一季報表示,公司營收同比下滑67.77%至4140.20萬元;歸屬淨利潤同比巨降160.76%至2145.92萬元。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文旅演藝項目有300多個,整個市場的年票房收入約60億元。
在疫情影響下,所有企業一起停演歸零,沒有進帳,還要養活龐大的演員團隊,絕大多數項目將面臨虧損、退出等變局。即便目前市場在慢慢恢復,今年的演藝行業依然不好過,如何吸引觀眾成為行業復甦的重中之重。
如今已春暖花開,武漢也已解封,但劇院依然緊閉著,對於大部分選擇咬牙堅持重新開演的劇目來說,現在的日子依舊不好過。作為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百老匯也受此次疫情影響嚴重,「關門」到「繼續停演」,背後的種種決策與應對,再到國內劇院的「開」還是「不開」,於整個演藝行業來看,值得我們一同來探討。
正如硬幣具有兩面,疫情下的演藝產業「危」與「機」並存。《只有愛·戲劇幻城》為當前的演藝市場打開了新的模式、新的思路。
1、明星體驗官帶領觀眾走進雲首演,迅速打開項目知名度。受疫情影響,近半年以來演藝行業出現眾多「雲演出」的形式,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廣泛傳播。新時代的到來,使16歲-40歲的年輕人成為通過線上渠道了解、購買演藝產品的絕對主力。15日《只有愛·戲劇幻城》的雲首播成功地讓我們看到了線上演出充滿希望的未來。
2、更加年輕化的演藝主題,滿足新一代的審美趣味。相比傳統的演藝項目,《只有愛·戲劇幻城》是一個以愛為主題的建築綜合體,融合了婚姻登記處、婚紗影樓、教堂。。。。。。除了觀看表演,你可以真實的在這裡完成你人生中的婚姻大事。通過演員與觀眾的近距離互動,強調作品帶來的體驗感,而」愛「和」體驗感「恰恰是能夠擊中80、90和00的群體需求的。
3、深度的沉浸式體驗,打破傳統戲劇形式。打破傳統戲劇的舞臺限制,給了觀眾最大的主動權與決定權,每位觀眾都能擁有一份獨特的個人體驗,並由自己來把握故事該如何體驗,如何感知,如何組合。《只有愛·戲劇幻城》沒有明確的觀眾席與舞臺的劃分,觀眾也是表演的參與者,這樣的創新體驗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經歷,也使整個作品充滿了千變萬化的魅力。
疫情下演藝產業如何破圈?《只有愛·戲劇幻城》為我們展示了出色的範例。疫情使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改變,消費更趨於理性,更趨於為優質內容產品買單。在目前這個特殊時期,要想讓觀眾重拾信心,回歸劇場,除了做好防疫措施,創新獨特的優質作品才是不變的「吸金「法則。
《只有愛·戲劇幻城》將於6月19日啟動全球公演,現已開票,感興趣的朋友快來體驗戲劇幻城的魅力吧,點擊閱讀全文即可預約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