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19歲的肖像》是根據日本推理作家島田庄司的小說改編,講述了上大一的19歲少年康橋(黃子韜飾)在一次機車旅行中,遭遇車禍後引發的故事。
在住院期間,由於一隻腿被打上了石膏,百無聊賴的康橋透過床邊的窗戶,看見外面醫院擴建的施工地旁邊,有一棟獨立別墅。他以為別墅裡住著一家三口。他被這家女兒夏穎穎(楊採鈺飾)的美貌吸引了,借來望遠鏡開始了偷窺,卻發現了驚天「秘密」。
整部電影充斥著冷色調,昏暗的病房、蔚藍的海水……懸疑交織著憂鬱,愛情背後各自遮掩的真相,演繹了一場19歲裡遇到的殘酷。
醫院在擴建,也暗示了大背景,自偉大的領導人鄧小平開創了改革開放的局面後,時代飛快的發展,物質的超前與個人的精神滯後產生了衝突。在我看來,與其說拜金主義是錯誤,不如說這是必然的產物。
夏穎穎在母親的逼迫下妥協了,選擇被包養。但在夏坤遇到困難後,並沒有棄他而去,反而一直照顧著他,直到病終。這個女孩並不能被簡單的定義為「拜金」,只能說命運喜歡和我們開玩笑,人生有太多身不由己,外人就不要去評判別人怎麼活了。
影片借鑑了希區柯克大師的《後窗》,也是一個由偷窺引發的故事。
影片自上映以來,關於「偷窺」的話題好像沒有怎麼被談到過。不管出於愛或是什麼目的,這都是違法的行為。
對明星的私生活過度關注也是一種變相的「偷窺」。不要說明星作為一種職業就應該暴露在聚光燈下,承擔榮譽的同時也要承擔詆毀。他們自己可以這麼想,但是我們不能。
當代社會大家的壓力增大,「偷窺」這種心理,在生活裡變得非常普遍,我們好奇別人在幹什麼,在學什麼,在玩什麼,生怕自己落後於人。尤其是當這種控制欲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讓人變本加厲,心理更為扭曲,各種焦慮隨之而來。
「偷窺」身邊的人在幹什麼,往往還代表著內心的虛弱,看見不如自己的人就會尋得短暫的安心,看見比自己強的人又會心生嫉妒,獲得一時的激勵。長此以往反覆,簡直就是在虛度光陰。
叔本華說過,我們的這個客觀世界,其實都是「意欲」的的產物和表現,在時、空中的客體化。
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和倦怠之間擺動。就像臺灣電視劇《荼蘼》,告訴我們無論選擇哪種生活,都有失意。
看這部電影是衝著李夢去的,她在劇裡飾演康橋的同學朱莉,一個求愛不得的女生。不可否認的是黃子韜的演技在眾流量小生中是對得起觀眾的。但是整部電影,我認為演技最好的依舊是李夢,畢竟也算是「老演員」了。
第一次被她驚豔到,還是在她與董子健合作的《少年巴比倫》中,她或許沒那麼漂亮,之前演過的小配角也沒有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她用實力像我們展示了,什麼叫演啥像啥。她總是能讓人忘記李夢,不自覺地跟著她演的人物走。
在《夏天19歲的肖像》中,她是女二。演出了一個19歲女生,在為了愛情要死要活的年紀裡,是如何的瘋狂。
當她求愛不得,眼裡一片亮晶晶的絕望,淚水不經醞釀就那樣流了下來。她拿著一大瓶硫酸尋死的時候,夏穎穎說,你還年輕,你的傷口會痊癒的,比起愛而不得更痛苦的是你不能去愛。
在康橋出院時,旁邊床上的大爺也對他說過類似的話,「年輕人不要怕受傷,因為傷口好得快。」
在生活裡,年長的人也總喜歡給我們灌輸這種思想,挫折會讓人成長得更快,你要感激挫折,年輕就是資本,沒有什麼坎過不去,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
克服了很多苦難的人,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優越感,不自覺的對自己和他人都苛刻。
摔倒了,我就想躺著就有錯了嗎?這不是毒雞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是不一樣的,個體是有差異的,不要「推己度人」。
這也讓小編想起了《奇葩說》裡有一期的辯題,生活的暴擊值不值得感激。
就如春夏所言,那些暴擊,我們挺過來了,現在回頭看,確實是心存感激,但是它背後的代價呢?我們變得敏感世故,充滿攻擊性,不輕易相信別人。
暴擊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若是打小就生活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有爭吵不休的父母,極有可能會讓孩子畏懼婚姻,不相信愛情。
若是被渣男、渣女欺騙,下一段感情,我們會權衡利弊,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情感方面,我們都會克制自己,計算著付出。
若是被同學、同事等友人背叛,在日後的與人交往中,我們會出於自保的心態,留個心眼。
……
我們不再衝動。愈來愈加理性思考問題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冷漠。
什麼讓我們受傷了,下一次就會下意識的逃避,趨利避害這是本能。
十九歲的康橋選擇了包庇「殺人兇手」夏穎穎,但若是二十九歲遇見這種事,我想我們都會選擇匿名報警。
不是所有十九歲的年輕人,都能自己去治癒傷口。就像二十九的康橋依然愛著夏穎穎。
空氣浮動的燥熱,蟬鳴拉長了思緒。受過的傷也許不是痊癒了,只是暫時的蟄伏。
以前在愛情裡受傷了,小編總以為時間、距離是良藥。後來我才明白,時間、距離不是良藥,下一個用心去愛而圓滿收場的人才是。
若是第一次暴露自己的脆弱沒有得到很好的安慰時,就很難說服自己暴露第二次。只會把心裝在銅牆鐵壁裡。為了避免受傷,拒絕了一切開始。
生活的暴擊真沒什麼值得感激的。
很多人可能會反駁說,那為什麼十九歲的愛情很少以一個喜劇來收場?但二十九歲的愛情可以。那是因為我們對愛情變得將就了,允許自己或他人往裡面摻加雜質。若是年輕時也能這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想也能走到最後。
在電影《六弄咖啡館》中,女生考上了很好的大學,愛學習想出國的她和只知道賺錢打工的男生漸漸變得沒有共同話題,最後提出了分手。
很多人想找一個聊得來的伴,其實在現在社會,這並不是一件難事了。不像以前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大家學識相當、經歷相當,很容易產生共鳴,之前網上流行一句話: 麵包我有,你給我愛情就好。
這才是最難的,傷痕累累的我們怎麼拿出一顆赤誠之心去揮霍,甘之如飴付出一份不去計算的愛。
生活的磨難,就像年齡,像記憶,並不是擁有得越多越好。
《夏天19歲的肖像》最打動我的,就是少年對愛情近乎虔誠的信仰。
十九歲的肖像,膚淺,但是惹人愛。
不管他們如何說青春受過的傷都會痊癒。小編希望日後有了家庭、孩子,我想告訴孩子的是:
願你一直像十九歲一樣膚淺,自有生長。
作者:阿米
責編:譚如謙
主編:邱莊
今日電影頭條用快速、專業、深度的報導,
為電影用戶提供第一手影視資料,
包含藝人動態、電影檔期資訊、盤點票房數據、行業觀察速遞。
始之致力於電影行業的發展,成為這一領域的掌上家園。
—投稿或商務合作—
微信:piaofangba
QQ:2052629203
電話:1316737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