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可笑之處在於,總認為自己是這顆星球上當仁不讓的主子跟大爺,自己想怎麼撒野就撒野,那種不可一世的勁頭有時讓很多自己人都看不下去。所以,你可以看到不同版本的上古傳說和民俗奇談中,總是會出現幾個關於不明生物或是巨型怪獸的記載。即便是信科學不傳謠路人甲,恐怕也多多少少看見過些真實的目擊報告。
澤西惡魔通緝令!
他們是誰?他們來自哪兒?他們要幹什麼?保安上身的你一定充滿了警惕與潛在的恐懼,不過這些巨獸朋友有時想告訴人類的可能僅僅是:我們需要得到尊重與理解,地球不光是你家的客廳,隱秘的角落也有常駐居民。就算人類平常拽的二五八萬的,等到巨獸們真正現身,就夠你們喝一壺的 —— 想想哥斯拉還不是折騰了你們六十多年。
廢話不多說,是時候再會一會這些我們的老夥伴了。
第一話:翻江倒海 海怪制霸
在人類歷史裡關於種種巨獸的傳說中,海怪系無疑是最久遠的,也是最神秘的。幾乎每個海洋民族都有相關的故事體系,常年在海上晃蕩的水手更手握著不少 「第一手資料」。在《希伯來聖經》中,曾提到過一種名為利維坦(Leviathan)的深海巨怪:口中噴著火焰,鼻子冒出煙霧,擁有銳利的牙齒,身體好像包裹著鎧甲般堅固;性格冷酷無情,暴戾好殺,它在海洋之中尋找獵物,令四周生物聞之色變。在基督教中,利維坦成為了惡魔的代名詞,並被冠以七大罪之一的 「嫉妒」。
關於它的原型,有人說是例如魚龍類、蛇頸龍類、滄龍類等巨大海生爬行動物。
而來自挪威神話體系中的海怪克拉肯(Kraken),曾被人們解讀為利維坦的一種文化變體,其樣子經常被描繪成巨大的烏賊或者章魚。雖然關於他的真實存在和普遍認同性依舊存疑,但在不少文本中對他的虛擬化記錄與爭論卻不少。據說,僅其觸手就比大型帆船的桅杆還長,還有它全長超過 1000 米的傳說。
由於太大的原因,所以當它浮在海面上時就像個小島。由於常常在魚群極近處遊泳,所以許多漁船被它襲擊而葬身海底。這是因為克拉肯能夠製造稱為 「斯卡加拉格」 的巨大漩渦,並能把一切拖進海底。由於克拉肯經常處於深海中,很難看到其身體,所以它的樣子仍然是個謎。
襲擊過往船隻的克拉肯。
因此,人們把它形容為醜陋、巨大、什麼都能吞進的怪物,其實一點也不過分。16 世紀,瑞典作家奧拉烏斯.馬格納斯曾留下關於受國王之命訪問義大利時目擊到 「像克拉肯那樣的海蛇」 的文章。1539 年繪製的 「卡爾塔·馬利納」 海洋地圖中,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附近,就有許多海獸和克拉肯的圖畫。
被稱為現代生物分類及生態學之父的林奈,在其著作《自然體系》中也介紹過克拉肯。1752 年,後來成為挪威卑爾根大主教的埃裡克·盧德維格森·彭託皮丹在其著作中《挪威自然史》中也提到過克拉肯。當然,克拉肯的藝術形象還是被電影等娛樂文化產品具象化了:新老兩版的神話魔幻巨製《諸神之戰》都出現了這位大哥的身影 —— 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那麼肯定也會記得在車田正美的《聖鬥士星矢》中,克拉肯曾作為海神波塞冬手下的七將軍之一登場。
《加勒比海盜2》中的克拉肯
如果你只相信克拉肯是神話生物,那麼大王烏賊則可能是地球上不多的已知真實海怪之一了。一直以來,「巨型烏賊」 的傳說都在水手間流傳著。1861 年 11 月 20 日,法國軍艦 「阿力頓號」 從西班牙的加地斯開往騰納立夫島途中,遇到一隻有 5-6 米長,長著兩米長觸手的海上怪物。船長希耶爾後來寫道:「我認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爭論的、許多人認為虛構的大章魚。」 希耶爾和船員們用魚叉把它叉中,又用繩套住它的尾部;但怪物瘋狂地亂舞觸角,把魚叉弄斷逃去,繩索上只留下重約 40 磅的一塊肉。
1896 年年底,在聖·奧古斯丁海灘,兩位正在玩耍的男孩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白色生物體。它有 21 英尺長,7 英尺寬,重達 7 噸;而且肉體非常有彈性。當地的醫生、動植物學家、攝影師和新聞記者都確認了該生物體:有頭,有眼睛,有嘴,有觸鬚和尾巴。當時最有名的頭足類動物(烏賊等)專家、耶魯大學的阿狄森博士,斷定它是一種未知巨型章魚的屍體,並且給了它一個 「科學」 名稱 ——— 「巨型章魚」。
一張描繪水手與大王烏賊搏鬥的圖片
他在有關書中寫道:「巨型章魚活著的時候,有著令人恐懼的臂,每條臂至少有一百英尺長,有一艘大船的桅杆那麼厚。它有著數以百計的碟狀吸盤,最大吸盤的直徑至少是一英尺。」 而普通章魚的兩臂伸直最長記錄,也不過 20 英尺。
2013 年 1 月初,日本 NHK 電視臺和美國探索頻道首次拍到了大王烏賊在深海中遊動的景象。拍攝小組乘潛水器下潛到北太平洋 630 米的深海中,在那裡拍攝到了這隻長 3 米的大王烏賊。這是世界上首次在深海拍攝到大王烏賊的動態影像。
影視作品裡還是大王章魚登場的次數最多。畢竟它是具有現實依據的
不過很多人更願意把海怪傳說跟洛夫克拉夫特所創立的克蘇魯神話體系掛鈎,這樣看起來更具備無窮的神秘感與無上的宗教式威嚴崇拜 —— 儘管像大王烏賊的巨獸被目擊的機會很少很少,但是他們卻是都是電影、遊戲、小說的超級寵兒。
如果你愛海怪,建議觀看這些電影:
《極度深寒》,《諸神之戰》,《加勒比海盜 2》,《深海怪物》,《史前大章魚》,《烈血海底城》,《深海之戰》,《科洛弗檔案》
第二話 變種狂鯊 殺人好手
相較於海怪的神出鬼沒與巨型體魄,鯊魚可謂是經濟適用,殺人無形。人類對於海中生物的直接恐懼感,首當其衝來自於這些嗜血殺手。在全世界範圍,鯊魚傷人的事件屢見不鮮,說到慘案也不少。
讓史匹柏一戰成名的《大白鯊》
由於鯊魚的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所以不少電影作品都喜歡拿鯊魚來做文章。最大名鼎鼎的非史匹柏的《大白鯊》莫屬,影片將鯊魚的捕獵習性與慣有的殺戮手法表現的淋漓盡致,所營造的恐怖肅殺氛圍代入感極強,一舉奠定了鯊魚作為新派海中猛獸殺人狂的銀幕形象。在這之後雖然不乏模仿者與超越者,但基本都是遵循著 「鯊魚露個背把你嚇破膽+鯊魚露個嘴把你活生吞」 的經典套路。
近幾年,鯊魚再度成為熱點,只是因為 SYFY(Sci-Fi 頻道)整了一系列 B 級怪獸片,引入變異元素將鯊魚重新鍛造成尖叫的異形;不過看起來,人們還是懷念傳統意義上的鯊魚恐怖形象。
靠著雷出一片天,《鯊龍捲》成為了鯊魚類題材中的變革者
如果你愛鯊魚,建議觀看這些電影:
《深海狂鯊》,《遠古食人鯊》,《鯊龍捲》,《大白鯊》,《章鯊》
第三話:幽深水怪 潛行人間
一說到水怪,估計列位第一反應便是大名鼎鼎的尼斯湖水怪。這個經典傳說打從 1400 多年前就開始盛傳,幾乎與人類文明的黃金髮展時期同步;但截至目前為止,僅僅有一張模糊不清被質疑造假的相片傳世。即便近代科學昌盛,各國科學家蜂擁而至使用新式電子儀器探尋也無果而終。
不過近幾年來,在尼斯湖淺水處發現了一具一億五千萬年前的蛇頸龍骨架。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科學家稱,這是尼斯湖首次找到這類骸骨,證實這種蛇頸龍曾在此棲息過。專家同時表示,這不足以證明現在仍有這種恐龍存活。
《多啦 A 夢》第 6 卷中《尼斯湖怪獸來了》那話故事中討論尼斯湖怪獸照片真偽的橋段。
當然水怪這東西並非尼斯湖專利,美國的尚普蘭胡幾百年間同樣流傳著錢根水怪出沒的報告。另外,加拿大的歐肯那根湖,還有剛果沼澤,也有類似的水怪傳說。不過我們必須得提到我們地大物博的親愛祖國,當然也不乏水怪露臉 —— 已知比較著名的就有喀納斯湖、洪湖的雙潭湖、獵塔湖、青海湖、以及長白山天池。這幾個地方,要麼也有水怪之類的不明生物傳說,要麼就是有人聲稱遇到過。儘管也出現了目擊拍攝視頻,但真假難辨。
1838年的蛇形水怪插畫
如果撇開巨獸這樣的元素的話,還有一些水怪也頗令人膽寒。《 X 檔案》第六季第 14 集講述了佛羅裡達的暴風雨把深海的一種生物帶到了小城的排水系統中。這種只能在鹹水中生存的生物能把人融解為水,不過這種純正怪形在現實中能遇到的機率幾乎為零,大可不必擔心。
如果你愛水怪,建議觀看這些電影:
《尼斯湖事件》,《深湖巨獸》,《漢江怪物》
第四話:人猿崛起 猩球時代
因為跟人類在物種劃分上的近似性,猿猴/猩猩這種高級靈長類哺乳動物被看做是人類的始祖亦或是近親。本能上來說,人類對於他們有著天然的親切性,不像對於其他那些兇神惡煞般巨獸那樣抗拒甚至是恐懼;但其實,他們的危險程度也相當驚人,其獸性本質,攻擊天分以及破壞力也都很強;加之本身的高智商,猿類巨獸往往比很多我們防備的巨型生物更危險,更具有潛在的威脅性,儘管它們骨子裡都多少透著點人性。
《人猿星球》68 版震撼性的結尾起點太高,導致後來的續作始終難以超越元祖。
「金剛」 雖然兇猛強悍,但總歸有著人性冷暖;凱撒基因突變智商暴漲,帶著猩猩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把人類逼到了絕路,但念念不忘前主恩情。說到底,猿類就像是人類自我想像創造出的另外一種自己的生存形態。
如果你愛猿類猩猩,建議觀看這些電影:
《金剛》,《剛果驚魂》,《巨猩喬揚》,《人猿星球》
第五話:冷血巨鱷 叢林夢魘
水陸兩棲爬蟲族歷來都是巨獸的代表族群之一。現實中的科莫多巨蜥跟熱帶大鱷魚都是其中代表,更不用說受輻射變異的哥斯拉了。由於生態鏈的封閉和特殊的自然環境,巨型鱷魚經常出現在熱帶地區,其靈動飄忽的行蹤,持久耐心的步步緊逼捕獵技巧,以及出其不意的兇猛攻擊,都讓人類乃至其他動物戰慄不已 —— 光是想想那巨大的身軀,以及它們足可以拖拽鋼船鐵舟的巨大力量,就讓人腳軟眩暈了。
1914年獵獲的巨鱷
《史前巨鱷》裡吞噬牲畜的血盆大口(豆瓣給出的評分絕對低了!)
如果你愛巨型鱷魚,建議觀看這些電影:
《史前巨鱷》,《萬鱷巨獸》,《逃亡鱷魚島》。
第六話:巨蟒盤節 吞食天地
關於大蛇或者巨蟒,中國古代本身就有不少記載。比如作為 「人首蛇身」 一族代表的女媧娘娘跟伏羲;屈原《天問》中就有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的提問 —— 這是指傳說中的一種大蛇,叫做巴蛇,生活於南方;《山海經》說它長 800 尺,能吃象,3 年才排出骨頭。晉張華《博物志》中亦說 「蟒開口廣尺餘」。唐段成式的《酉陽雜組》一書裡面,有 「蚺蛇長十丈,常吞鹿,鹿消盡乃繞樹出骨」 的記載。唐劉詢的《嶺表錄異》中,對此描述更為詳盡,說是 「蛇蛇大者五六丈 …… 春夏,多於山林中等鹿過則銜之,自尾而吞,惟頭角礙於口中,則於樹間閣其首,俟鹿壞,頭角墜地,鹿身方咽人腹。」
湖南岳陽著名建築——后羿射巴蛇
歐洲神話有過關於九頭蛇的傳說。上古邪物擁有無窮的力量,盡可以對世界為所欲為;而日本神話中的八岐大蛇,更是創世神一樣的存在。在亞馬遜流域,土著部落的先輩聲稱目擊過巨大無比的蛇類生物。
恐怖片 《狂蟒之災》獲得了商業和口碑上的巨大成功
近現代後,由於西方探險隊增多,目擊更呈上升趨勢:1907 年,英國人記載在該流域遇見過一條 62 尺(18 米)長的巨蛇;1947 年,法國探險隊在該流域用步槍打死了一條 72 尺(19 米)長的巨蛇,但蛇之後被探險隊吃掉了,沒有留下任何圖片或實物證據。據說上世紀 50 年代,巴西軍隊還曾經在南美熱帶雨林擊斃過一條長達 60 餘米的綠森蚺。
科普讀物中被捕獲的巨蟒史料。
跟巨鱷相似,巨蟒也擁有近乎相似的捕食習性,但是其更具有陰謀家的特性,鍾情於對獵物捕殺遊戲的策劃與殺戮的享受。可以說,這是最讓人們容易起雞皮疙瘩的物種了。
如果你愛巨蟒,建議觀看這些電影:
《狂蟒之災》,《蛇蟒星際》,《王蛇對巨蟒》,《巨蟒大戰恐鱷》。
第七話:天空王者 巨鳥起飛
地球上已知的最早巨型飛行生物,恐怕是翼龍這樣的恐龍時代生物。然而,物種大滅絕後再無人得以目睹此種遠古奇物,但全世界關於各種關於不明巨型飛行生物的傳說依舊屢見不鮮。
傳聞中1890年在亞利桑那州捕獲的巨鳥,照片真實性受到了諸多質疑
雷鳥無疑是巨型類鳥生物中人氣最高的。據傳,亞利桑那州的兩名牛仔射殺了一隻身長 28 米的巨鳥,翼展達到約 58 米。1977 年,伊利諾斯州的一位母親聲稱他 10 歲的兒子被一隻巨鳥掠走,而後從約 6 米的高度拋下。
有種名為康加瑪託的神秘生物,據說可以在任何時刻從天而降,攻擊船隻;根據描述,康加瑪託身軀巨大,呈紅色,長有帶羽毛的翅膀和長滿牙齒的喙;更誇張的是,它還會盜掘人類的墓葬,吃掉腐爛的人肉。1923年,探險家弗蘭克梅蘭德出版了《非洲的巫術》,一下子提高了康加瑪託的名氣。
提起巨鳥,肯定好多人都會想起《神鵰俠侶》中的雕兄。金庸也在著作的末尾說過,神鵰的靈感來自於馬達加斯加的象鳥(Aepyornistitan)。
《莊子逍遙遊》裡曾記載了一種以巨鳥與巨魚形態同體的神獸鯤鵬,雖然後世的生物學家認為其是來自渤海的海鯨,但對於這麼一種早已納入神話體系的巨獸來說,並沒有多大意義。《辛巴達七航妖島》裡也曾出現過一種攻擊性極強的類鳥巨型生物,至於真假或許日後考證自有答案。
如果你愛巨鳥,建議觀看這些電影:
《史前巨鳥》,《阿凡達》
第八話:挪威巨怪 屌絲巡遊
不得不說,挪威人或者北歐民族,對於巨型生物的痴迷已經達到了病態的程度。除了前面我們提到過海怪克拉肯,還有如獨眼巨人之類的傳說。而現在所要提到的,則是挪威國寶級的傳說巨怪 TROLL。這是北歐神話中一種智力低下的食人巨人,相貌醜陋而邪惡,住在洞穴裡,保衛著地下的財寶,遇見陽光即會變成石頭,喜歡偷竊兒童或女人。
《追擊巨怪》的劇照。
2010 年,挪威人索性拍攝了一部名為《追擊巨怪》的偽紀錄片電影,講述一群挪威大學生用手持攝像機搜尋巨怪的足跡,目的就是為了捕捉到這傳說中怪物真實存在的影像。這種遠古怪物存在的真相,一直被挪威政府所掩蓋(就像美國政府對外星人和 51 區的做法一樣);在驅車追逐巨怪的過程中,他們還有更驚人的發現。
如果你愛巨怪,建議觀看這些電影:
《追擊巨怪》,《巨人捕手傑克》
第九話:兇豬逆襲 愛上吃人
作為人類的肉食來源最大戶,豬類(家豬)的命運除了等待被宰割之外,似乎也只有混吃等死的日子。但是在自然界中,有一部分變異化的野豬體型龐大,並且攻擊力驚人,他們主要來源於某些史前巨豬科的遺留變種。
已經滅絕的巨豬與人類的體型對比
巨豬科(學名 「Entelodontidae」 ),又名豨科,本身是一類已滅絕的雜食性哺乳動物,是現今的豬及其他非反芻動物的遠親。它們於漸新世及中新世早期(4 千 5 百萬至 2 千 5 百萬年前)分布在亞洲、歐洲及北美洲的森林。最大的巨豬科站立時有 2.1 米高,腦部有拳頭一般大,吃腐肉及植物。
在北美大陸,現今還是存活著一些體型巨大的野豬,他們不但會伏擊一些中小型動物,更會對人類發起攻擊。
如果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朋友的話,實在是抱歉了。
就是因為有這麼一些特立獨行的豬不走尋常路,非但要跟同類決裂,還要反過來拿人來打牙祭。這種巨大的反差所帶來的恐懼感與權威的破碎,對人類心理形成了莫大的壓迫。
如果你愛巨豬,建議觀看這部電影:
《食人豬》
最終話:蒙古蠕蟲 死亡使者
在蒙古的茫茫戈壁沙漠中,一直以來最吸引人的無非是兩件事:一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究竟在何處,另外一個則是關於蒙古蠕蟲的傳說。
這是一種巨大的血紅色蟲子,它們形狀十分怪異,類似於觸鬚系節腸,會噴射出強腐蝕性的劇毒液體。此外,這些大蟲子還可從眼睛中放射出一股強電流,讓數米之外的人或動物頃刻斃命,然後將獵物慢慢地吞噬。其身長 5 英尺左右,通體紅色,身上有暗斑,頭部和尾部呈穗狀,頭部器官模糊。
漫畫中的蒙古死亡蠕蟲,會噴射酸液,食肉
當地蒙古族人將其命名為 「Allghoi Khorkhoi」(死亡之蟲),由於這種恐怖的蟲子從外形上很像寄居在牛腸子中的蟲子,也被稱為腸蟲。西方人首次提及蒙古蠕蟲,是在 1926 年,當時美國教授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在《追尋古人》一書中描述了這種奇怪的恐怖生物,但是他始終不太相信蒙古人口中所傳的這種生物的真實存在性。他在書中寫道:「儘管現在的人們很少見到 『死亡之蟲』,但是當地蒙古人對 『死亡之蟲』 的存在表現得非常堅定,而且那些目擊者的描述竟驚人地相似。」
不過至今為止,並沒有人真正抓獲過巨型的蒙古蠕蟲實體,也算是一個未解之謎。倒是在很多 B 級怪物電影裡,蒙古蠕蟲成為了大明星,因為其本身就像是來自外星球的異形生物。據說在南美叢林也有一種類似的生物,形似一種巨大的蚓螈(caecilian)亞種,被稱為 「Minhocao」,意思為 「巨型蚯蚓」。相傳這種生物在恐龍時代就有了,而大多數發現這種生物的報告都來自巴西。
《蒙古死亡蠕蟲》的猙獰嘴臉!
如果你愛蒙古蠕蟲,建議觀看這些電影:
《異形魔怪》,《蒙古死亡蠕蟲》
原文首發於VICE中國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原網頁
微博: 亞文化_聯盟
微信公眾號:yawenhua2015
VICE專欄:http://www.vice.cn/author/亞文化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