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都能看到她們的身影,雖然口罩擋住了汗水和微笑,但我們能聽到那一聲聲問候和囑託,他們是堅守社區一線的戰士,在深深小巷,守護著百姓的平安。
社區書記姐妹花
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街道,19個社區的社區書記都是女同志,疫情防控期間,她們用忙碌的身影書寫著一線「戰役者」的堅守。磚塔社區書記樂海舟堅守一線40多天,每天都會收到居民們的問候簡訊,她感動地說:「在磚塔十二年,為了守護它的平安,我願盡我全部力量!」當了20年社區主任,12年社區書記的胡文娥,結合「抗擊非典」的豐富經驗,帶領社區開啟了「防疫不隔愛」的服務模式。「選擇了社工,就是選擇了奉獻」,她說,任何時間社區服務不打烊。已經連續工作一個多月沒有休息一天的京畿道社區書記姚宇琳表示,京畿道社區培養了她,她願用她的青春、她的知識奉獻在這裡。手帕社區書記孫冬梅的手機24小時開機,生怕錯過一個電話,她每天電話響不停,解決居民求助,協調各方問題。「網格越密,工作越細,群眾就多一份安全、少一份顧慮」。受水河社區書記王蕾表示,哪裡有居民,哪裡就有我們的身影,我們的值守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
「您的藥我們幫您開」
家住玉桃園二區北院的熊爺爺有患有高血壓和哮喘病,藥箱裡都是常備藥。老伴兒張奶奶腿腳不好,孩子又在國外,疫情期間去醫院拿藥成了困難事。接到老人的求助電話後,管片社工金鑫和社區黨委副書記趙勁松二話沒趕到熊爺爺家中,從老人手中接過醫保卡,詳細記下要開的藥品,然後騎電動車直奔平安醫院。拿著收費單據和藥方,趙勁松先行墊付了477元藥費,為老人買到了暖心藥。看著老人拿到藥品的笑臉,趙勁松和金鑫覺得特別踏實。
退掉回家車票 奮戰「抗疫」一線
天橋街道留學路社區黨委書記王玉華有著20年社區工作經驗,面對疫情,在她的號召下,靈佑胡同2號院內退休黨員組成一支小區值守巡邏隊,主動承擔起無物業小區的封閉管理工作。35名黨員志願者堅守在防控疫情一線,社區健全「黨員志願者——社區——街道」信息三級響應反饋系統,設立「流動人口返京人員登記站」和「疫情防控服務站」,並設專人負責接待,對各地來(返)京人員情況,進行匯總、整理。
王玉華的老家在湖北隨州,疫情嚴重,家中老父親已經年過七旬,春節前一直打電話念叨著要讓自己回家過年。為了社區防控工作,她退掉車票,從年三十開始,帶領社區全體工作人員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
辦公室的「常住戶」
自1月23日起,德勝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吳紅便成了辦公室的「常住戶」。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對社區發來的人員信息進行篩選登記,據了解,截止目前,一共排查了十八批數據,近四千餘人的紙質版材料信息。而吳紅則要從四千餘份紙質版信息中篩選出德勝居民的信息,製作成電子版,再分配給各個社區進行核查。由於時間緊迫,數據信息經常不定時拿到手中,所以她經常需要加班加點工作。大年三十這天,她還在辦公室整理數據信息,一直工作到凌晨三點,與電腦、電話、數據材料一起過了個大年三十兒。連續一個月的加班工作非常辛苦,但是電話響起的那一刻,吳紅就馬上又進入工作狀態,用她的話說就是:「一定要把轄區內的數據信息核准,力爭不漏掉一人,做好德勝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最詳實的數據信息,讓德勝人每天都安心放心。」
社區「守門員」
入戶摸排、點點執勤、消殺作業……在德勝街道德勝裡社區,隨處都可見社工忙碌的身影,林爽便是其中一位。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林爽主動向黨組織請纓奮戰在防控一線,並上交了「請戰書」。
作為負責綜合治理的社工,林爽積極協助物業封閉小區,發放出入證,做好體溫測量、登記及解釋工作。無論颳風下雪,他每天按時為11個封閉小區的志願者發放防疫口罩,做好籤到記錄。疫情期間,幫助小區患病居民從樓上成功轉移到救護車中,居民以現金形式表達感謝,他婉言謝絕。
此外,他每天對四個樓門進行全覆蓋消毒,清理衛生死角。他還多次在夜間巡視德勝裡封閉小區門衛值班點位及檢查登記情況。被街道臨時抽調前往黃寺大街西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重,經過多方溝通,解決了失管小區門衛值班站崗時段等問題。林爽說:「此次疫情防控任務,讓我對共產黨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黨的領導和黨員的模範作用就是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法寶。非常幸運,我能在這場戰鬥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北京西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