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的聲音第二季首播。有我。營銷號們可以歡呼雀躍了!」
1月15日晚,樂評人丁太升在社交媒體發文,宣傳《天賜的聲音》第二季開播信息。
還記得第一季中丁太升當面指責薩頂頂「表演性太強、不真實」,言辭犀利,讓薩頂頂下不了臺,在舞臺上失聲痛哭。
第二季《天賜的聲音》似乎複製了第一季的劇本,丁太升再次在舞臺上懟哭嘻哈歌手VaVa毛衍七,依然是張韶涵上臺安慰,為各方打圓場。
第二季第一期舞臺上,嘻哈歌手VaVa和流行女子組合By2合作表演了一首《笑納》。表演結束後,樂評人丁太升直言VaVa「歌詞空洞、音色音質一般,不能稱其為一個優秀rapper的代表」。
「我跟時間在賽跑/已經脫離那個菜鳥/還有誰敢亂叫不開玩笑/面對我再厲害也拜倒//做女生饒舌代表/能夠跟我匹配太少……」爭執中,丁太升甚至當場朗誦起VaVa的歌詞。
VaVa的回應漏洞百出,先是說自己「沒有時間寫出更好的詞」「請問丁老師對嘻哈特別了解嗎?」,面對另一位樂評人的質疑,又一直堅定地說「我覺得我很好」。
在措辭老辣犀利的樂評人面前,這樣的回答雖然前後矛盾,說服力很弱,卻也展現出了一個rapper應有的態度,表現出對自己的完全肯定。
在VaVa被樂評人圍攻批評,雙方爭論不休時,張韶涵說「我覺得這是兩代人之間的代溝,雙方都沒有錯,每個人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
這句話雖然像在打圓場,但說得在理。樂評人希望歌手表現得更好,歌手覺得自己此刻表演的已經足夠好了,你至少不應該讓我下不來臺。
「只誇不損」一直是內地綜藝的傳統,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表演節目的點評環節,評委總是挑好的說,讓節目呈現出一片祥和的局面。
還記得《我是歌手》的點評人山河,「什麼都能誇出花來」一度被觀眾玩成了一個梗。
前些日子「樂評人是否有必要存在」成為各界人士討論的重點,面對那些對各種音樂作品指手畫腳的所謂樂評人,許多網民表現得十分厭惡。
如果樂評人只誇不批評,華語樂圈自然會更加和諧,但沒有批評也少了許多發展的動力,樂評人成了傀儡,在各種綜藝中和稀泥,存不存在都一樣。
樂評人存在的意義在於對歌手的一種監督,讓他們不至於太過放肆的用質量低下的作品糊弄音樂審美水平一般的大眾,給歌迷提供一種欣賞引導,為歌手提供改進方向。
歌手可以不喜歡樂評人,但這些人一定有存在的必要,當然樂評人也應該有一定的限制,評價要中肯,不能太過極端。
之前的發聲似乎是有所預料,果不其然,《天賜的聲音》第二季第一期播出後,「VAVA嗆丁太升」上了微博熱搜。
這件事情發生後,華語嘻哈圈炸開了鍋,嘻哈歌手AR-劉夫陽、方崽Richjohn、徐真真2Real、Buzzysun、孩子王等十幾位rapper在社交媒體發文怒懟丁太升。幾句評價引發了一場網絡鬧劇。
憑心而論,丁太升和樂評人的評價是比較客觀的,比起那些優秀rapper的作品,VAVA當晚的表現確實有些欠佳,歌詞不是特別美觀。壞人應該有人做,批評的話也應該有人說。禮貌的套話也許很中聽,但永遠沒有什麼用。
而反抗和堅持自我也應該是一個rapper的態度,如果VAVA接受了那些批評,才會顯得反常。但是我們應該保持理性,支持一方也不一定要用完全否認另一方的方式,禮貌和講道理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冠以惡名、破口大罵從來都不是態度。
作為一檔音樂綜藝節目,《天賜的聲音》根本目的是要掙錢,為了展現衝突,獲得流量,節目組自然會隱瞞或者突出某些事實,把完整的事件剪輯的支離破碎。
丁太升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錄製結束後自己在後臺問VAVA「你怎麼哭了」,VAVA回答「你們人太多了,沒diss過我們」。根據這樣的描述,兩人氣氛似乎並沒有十分僵硬。
有了第一季的經驗,在看第二季時經常會思考,那些不連續的對話中被去掉的部分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劍拔弩張,其中是不是節目組的故意安排。我們確實看到了一些事情,但更多的背景我們不知道。
說真話的人不一定是壞人,良藥苦口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希望所有人能夠理智些、再理智些,不在惡語相向,不再捲入一場場網絡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