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是個很特別的歌手,他出現的時候,似乎永遠戴著鴨舌帽,神情嚴肅,沉默寡言。
刀郎性格比較內向,很大原因源於34年前的那場意外,他哥哥突然離世,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刀郎是四川人,出生於1971年,原名叫羅林。
刀郎出身文藝家庭,母親是舞蹈演員,父親也在文藝團體擔任燈光師。
父母對孩子管教嚴格,希望孩子學好文化考大學,不讓刀郎學文藝,理由是刀郎脾氣倔,容易吃虧。
小時候,刀郎很調皮,有點叛逆。看電影《少林寺》,刀郎迷上了武術,跟同學搭夥,偷偷跑去少林寺學武術。
刀郎一家四口
太小沒經驗,走到半路就把錢花光了,無奈只能找警察叔叔求援,回家後挨了一頓打。
爸媽很嚴肅地教育刀郎,讓他遇到事情考慮清楚,不要腦子一熱,做出糊塗事。
不久,父母要長時間外出演出,家裡只留下兄弟倆。
父母叮囑刀郎的哥哥,好好管住弟弟,不要出亂子。
哥哥挺負責任,一旦刀郎有了錯誤,就教育弟弟,還真有點長兄的樣子。
不過,刀郎哥哥性格比較直,脾氣不好,教育方式有些問題。刀郎性格比較孤僻,有時候挺倔,兄弟倆經常鬧矛盾。
一次,兄弟倆吵翻了,哥哥對刀郎拳打腳踢,刀郎打不過哥哥,就天天盼著長大,「長大了,我就能打過哥哥了。」
父母經常不在家,由於哥哥的暴力,刀郎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兄弟倆也變得像仇人一樣。
刀郎一家
一次,刀郎得罪了社會上的小流氓。
在學校門口,刀郎被幾個人圍起來,被暴打了一頓。
好朋友急忙給哥哥報信,說弟弟刀郎吃了大虧。
哥哥一聽頓時紅了眼,手裡拎著一截鋼管,對一群小地痞亂打一氣,把他們打得四散奔逃。
哥哥撂下狠話:「再欺負我弟弟,打死你們!」
小混混見刀郎後臺很硬,再也不敢招惹他了。
有哥哥出頭,刀郎有點小開心。
結果回到家,被哥哥狠狠「修理」了一頓,哥哥警告他,少跟這些小混混扯在一起。
有一次,都把刀郎的臉打腫了,同學們紛紛嘲笑刀郎是個熊貨。
刀郎憤怒到了極點,甚至跪在地上,向老天祈求,讓哥哥快點死吧。
萬沒想到,一語成讖,刀郎的良心受了一輩子折磨。
哥哥20歲時,談了一次戀愛,女朋友比他大幾歲,兩人經常親密牽手。
見哥哥挺幸福,刀郎很嫉妒,側面了解到,這個女孩子挺風流,已經談了好幾次戀愛了。
於是,刀郎諷刺哥哥沒眼光,陰陽怪氣地說:「綠帽子」。
哥哥氣得暴跳如雷,打了刀郎一頓。
這次,媽媽在家,護著刀郎,教訓哥哥說,當哥哥的要讓著弟弟!
哥哥談戀愛不順利,受到刺激很大,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
一個星期後,傳來一個可怕的消息,有人告訴刀郎的媽媽:
大兒子死了,才20歲,母親受了很大打擊。
刀郎深深自責,做夢都在懊悔。後來,他在博客裡寫道:
那是1986年,刀郎15歲,他哥哥下葬的「頭七」,刀郎一直守在哥哥的靈前。
親戚朋友們都很感慨,父母也以為,兄弟倆的情誼太深厚了。
其實,刀郎更多的是悔恨,感到是詛咒應驗,對不起哥哥。
從此,刀郎更加憂鬱寡言。
好在刀郎有個表哥,是學習作曲的,兩人感情比較好。
表哥發現刀郎極有音樂天賦,就教他音樂知識,教他編曲。
哥哥去世後,表哥經常安慰刀郎,但刀郎的心結一直難以化解。
大兒子去世,對一家人的打擊很大,母親落落寡歡,父親經常默默地抽菸。
哥哥離家出走時,沒帶家裡的鑰匙,媽媽囑咐刀郎,不要關門。她的理由令人心酸:
刀郎一直覺得,哥哥的死,自己責任很大。
他一直很自責:
過了一年,刀郎受不了了,給父母留下一張字條,也離家出走了。
小兒子走了,父母很揪心,擔心他出什麼意外。
經過多方打聽,得知他在一家歌舞廳打工,這才放了心。
這時,刀郎才改了名字,因為他本名叫羅林。
「刀郎」是他的藝名,從此,他頭上總戴著一頂帽子。
刀郎在一家歌舞廳當服務員,平時偷偷觀察駐唱歌手,跟他們學唱歌。
後來,他跟朋友們組建了一個樂隊,起了個拉風的名字——「手術刀」的樂隊。
由於沒有資金,加之經驗不足,樂隊很快解散了。
刀郎輾轉重慶、西藏等地,還加入「地球之子」樂隊,不久就退出了。
刀郎還出了個人專輯,不過成績慘澹,賣了不到2000張。
漂泊了十多年,刀郎從青蔥少年,變成了中年大叔。
不僅要贍養父母,還要買房、買車,娶妻生子,這些都需要很多錢。
幸運的是,2004年,刀郎已經33歲了,他以單曲《2002年的第一場雪》,突然爆紅全國。
沒有包裝,沒有宣傳,這首歌從新疆開始,廣泛傳唱,紅遍全國。
正版唱片狂銷270多萬張,刷新了樂壇的記錄。
成名後,刀郎仍然很謙虛、低調。
他對哥哥一直很懷念,他也在博客上,記錄下哥哥的往事。
字裡行間充滿自責:
刀郎寫了一首《最後一滴淚》,專門紀念哥哥。他回憶說,在跟哥哥的遺體告別時,發現他眼角一滴淚。
如今,刀郎很少露面,他甚至說已經「退休」,回歸家庭。
他偶爾貼出一張照片,挺著啤酒肚,活成了中年「油膩大叔」。
刀郎的歌,承載著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命運如此無常,生命其實很脆弱。
活在當下,珍惜身邊的親人,是刀郎更願意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