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都說陽明先生這詩有大氣象,可這大氣象怎麼來的呢?
巍巍金山,能看成只是大如拳的一點,有點像航拍的視角,居高臨下,大千世界盡在掌控的感覺。站得高站得遠——這種跳出局中的視角或說思維方式、認知模式便容易讓人具有一種大格局大視野大氣象。跳出此山中,才容易見得廬山真面目,有一種篤定從容的氣象。
曹公《觀滄海》也是如此: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他眼裡的景象是高山大海,而那海,多大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大到能容納日月星漢,真是大天大地。而曹公的心胸,是一如這海之廣大的。
在偉人眼裡,逶迤的五嶺只是細小的浪,磅礴的烏蒙山只是泥丸;山只是舞動的銀蛇,雪原只是蠟象而已。「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也是如此。極目萬山,極目高天,胸藏萬壑,睥睨天下的氣象盡顯。
範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寫低回宛轉的愁思卻被稱為氣象宏大渾厚也是如此:碧雲、寒波,水天相接,江野遼遠,詩人跳出此山中,不為眼前外物遮蔽,站遠些站高些,視野胸襟都打開了,廣大空間裡,眼前事如蝸角之爭一樣,哪會亂方寸,如此自是有大氣象了。
回到陽明先生。
有人不信有如此氣象的詩是個小小少年寫的,於是讓他寫命題作文,寫妙高臺蔽月山房,陽明先生是捷才,脫口而出: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冥冥中他就是能立馬轉換視角:站在此處,山近月遠,山大於月;跳出世塵,打開天眼,居高臨下,山小月更闊:這真是一種超級傑出的認知模式。所謂「受光於一隙見一床,受光於牖見室央,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眼界多大,心懷多大,世界就多大:心懷天下,氣象自然不凡!
以上是打開廣闊空間、「乾坤萬裡眼」造就的大氣象,相應的還有打開時間之隔的「時序百年心」。
處處中秋此月明,不知何處亦群英?
須憐絕學經千載,莫負男兒過一生!
他的眼和心能看到乾坤萬裡的空闊,也能看到感到時序百年千年之外,他把自己放在大的時空思考承接千載聖學的血脈,有如此心量,氣象焉能不大?有如此參照和坐標的人氣象焉能不大?
就像一些偉大的思想家、畫家、天文學家,入眼都是千年興亡、浩瀚星河,在這樣的認知習慣裡,生死都可以不放心上,視為一場輪迴而已。種種機心自息,自然容易做到陽明先生說的「不動心」。東坡說: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也是這樣的一種轉換視角的思維。
所以我們有「一物不知,儒者之恥」的博學傳統,我們希望自己不狹隘,希望自己知天文,知地理,知興替,登高博見,高屋建瓴,實在是有道理。
此外,陽明先生的大氣象與他「心有主宰」關係極大。
他堅信「致良知」,心中有主見有定力,外物難侵,「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任你八風吹來,我自巋然不動。看陽明先生《中秋》一詩:
去年中秋陰復晴,今年中秋陰復陰。
百年好景不多遇,況乃白髮相侵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山河大地擁情輝,賞心何必中秋節。
他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他說,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多篤定,多強大!《呻吟語》裡說,第一等資質,不是聰明才辯,不是磊落豪雄,而是深沉厚重,一個人不是牆頭草隨風搖擺,而是內心有所堅信,於是坦蕩蕩,不猶疑,如此自是深沉厚重,自然呈現正大光明的氣象。
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孟子「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氣,東坡的「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與陽明先生英雄所見略同。他不苟且,不迷惑,泰然從容,不愧天,不愧人,不愧己,所以自然呈現光明俊偉的大氣象。
然後呢?知行合一。有所信,即有所知,然後有所行,知道自己要什麼,要做什麼,心是那麼踏實安寧,整個人自會呈現出禪定般的磐石般的充滿自信與能量的氣象。
我們從陽明先生的《答人問道》詩中可見一斑: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飢來吃飯,倦來眠,熱向熱處修,寒向寒處行,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逢山開路,見招拆招,不外於在日用平常遇到的事上磨練,像柳井正說的,經營就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大道至簡,如此而已,不必把能量耗在六神無主的焦慮猶疑上,在龍場三年「不戚戚」的陽明學生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有目標,有路徑,有行動,有下功夫持續修煉的準備,錨定主宰,神不散亂,怎麼會沒有「我心光明的大氣象」?而一個「魂飛魄散」的人哪有大氣象可言?
當然,最重要的,陽明先生的萬物一體之仁更是他大氣象的源泉。多大擔當,多大成就,先生立德立功立言,氣象自然正大光明,從他的《拔本塞源論》可見,我不必多說,做就是了。
陽明先生可貴處在「不動心」,驚才絕豔的他是以劫為刀,以心為玉,歷了生死的大關口,才做到的,而平凡如我,本著人一己百的原則,做一點是一點的功夫,做一年是一年的功夫,慢慢地修起來:謹以此向陽明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