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喜歡習慣依水而居,而在好水之濱,最是人傑地靈。
合肥的三河鎮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聽說這個名字時,我就心癢有約,當如約而至的時候,我體會到了少有的名不虛傳。
水,固然是傳說中的水。得益於巢湖的水系的漫灌,古鎮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等三條河流流貫其間而得名,而小南河穿越古鎮街區,為其增添了不少靈秀。河上的橋是獨到的景觀,登臨其上,可以從另一視角看古鎮的風華。
街,讓你有夢回清朝的感覺。徽派建築的氣質本來就典雅不俗,如果再經過時間的打理,看了讓你感到是在品嘗陳年老釀。古城牆滿是滄桑老味,訴說著防禦與進攻的血雨腥風。難得的是,古鎮新的規劃建設風格,都能尊古續舊,把古風古韻的面放大了,味兒也更濃了。
食,自有一番滋味逗引你的味蕾。首先滿街飄香的是米餃,與太平將士有關只是故事,外脆裡嫩、唇齒留香才是米餃誘人的現實原因。 其次是家家飯莊都有的三河小炒,端上來最先讓你動心的是色彩,再等吃起來就發現配料不一般,滋味很獨特。還有不得不提的三河米酒,其色澤橙紅清亮,有光澤;味鮮美、醇厚、柔和、爽口,口味綿長。讓你端起酒杯,就起醉意,乃至忘記歸途。
人,是萬物之靈,三河鎮的水土養育了一方人,三河鎮的人又為這一方水土添彩增色。古風古韻中,最沁人心扉的是三河人的古樸、誠實。飯莊裡的大嬸,推薦菜餚,讓你吃了口服,善意提醒你不浪費,讓你心服。騎三輪車的大爺,要價很低,還做全程導遊,讓我們這些遊客很不好意思,到最後主動加付點錢。
當初三河鎮令我嚮往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裡有孫立人的故居和楊振寧的舊居。
三河鎮上的孫立人故居,雖系據歷史考證而建,但是孫立人小時候的確在三河居住過,這就足夠了。孫立人這個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之稱的抗日名將、國軍現代化的推動者,稱得上「男兒自強」的典範,在他的家鄉以重建故居的形式,留一點紀念的痕跡,既是對英雄最後未能如願回歸故裡的一點慰藉,更是對後來人的教育和鞭策。所以,我在孫立人的塑像前靜立良久,也思考良久。
古鎮古南街上的楊振寧舊居,是一座始建於明清時期的民間宅院,它的前身原是三河孫大生老字號藥鋪。1937年抗戰爆發,少年楊振寧追隨廬南中學遷至古鎮三河肥南中學(今三河中學)讀書,與母親一同寄住在此。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不是那前後五進的院落,而是少年楊振寧曾經只 身進出的一人巷。在那烽火那連天的歲月裡,一個14歲的少年,每天從這一窄長的空間中踽踽獨行,也許是冥冥中預示了一些東西。《傅雷家書》說,「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少年楊振寧,也許是在一次又一次孤獨行走,蓄足一飛沖天的思想能量,為今後的偉大發現奠定了基礎。所以,我一廂情願地認為,一個偉大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就是從這一人巷走向世界的。
三河古鎮,既是一個讓人心安的地方,又是一個讓人思想遠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