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卡農》!可你知道這首歌背後感人的愛情故事嗎?

2021-02-28 貴州交通廣播

很多人都喜歡卡農,它的魅力就在於百聽不厭,讓人心情舒暢,無論心情好或是心情不好,都可以聽卡農,無論何時,它都能讓人平靜!一首好聽的歌曲,一定有深厚的感情蘊含在裡面。卡農這麼受歡迎,大家知道它的背後有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嗎?讓我們聽著各種卡農,來細細品味它背後的故事。

Pachelbel在他10多歲的時候,流浪到英國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那個他彈琴,也學會了鋼琴。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一個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裡有錢有勢,Barbara Gabler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到教堂聽Pachelbel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Barbara Gabler提親都被拒絕了,因為Barbara Gabler心裡只喜歡Pachelbel。但女孩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裡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

但Barbara Gabler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精力花費在鋼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責罵。Barbara Gabler心裡委屈,但還是一直跟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終於有一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Barbara Gabler聽後,對自己說:「不要說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彈琴,半年後我要拿到本地的鋼琴第一名的!」半年裡,Barbara Gabler天天練習,餓了就叫家裡的傭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著睡一會。半年一轉眼就過去了,Barbara Gabler參加了比賽,果真的拿了獎。

Barbara Gabler想拿這個獎盃去Pachelbel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但Pachelbel已經走了。當時正值戰亂,Pachelbel被徵去打仗,Barbara Gabler說:「好,我等他回來。」就這樣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3年多。

在這期間,村長的兒子看上Barbara Gabler 。村長的兒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經心有所屬,就叫人從前線運回來一具碎屍,說那就是Pachelbel,但沒有人可以對證。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經死了,趴在屍體上哭了3天3夜。那時,村長的兒子買了很多的禮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親,Barbara Gabler沒有理睬。

在3天後晚上,Barbara Gabler割腕自殺了。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的半年裡,他發現沒有Barbara Gabler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愛上了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準備寫一首歌,作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卡農的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當心中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他完成了卡農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殺後了第2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裡。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裡人都不肯告訴Pachelbel,隨後的一次禮拜,Pachelbel招集他們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鋼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卡農「Canon(D Major)」。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落淚了。

卡農簡介



卡農即Canon, 或者Kanon,也被翻譯為華音。卡農是一種音樂譜曲技法,和賦格一樣是復調音樂的寫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對位法的模仿技法。卡農同時也指以此種技法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

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隨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D大調卡農》(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的作者是德國人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中文名帕赫貝爾,他曾是巴赫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今天我們最熟悉的卡農作品就是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值得一提的是《D大調卡農》三百多年後魅力依舊,不僅是現代人最喜愛的器樂小品之一,也是電影電視廣告配樂的常客。這個曲子的創作時間大約是在1678至1690年之間。

音樂黑白片今日好歌分享——《卡農》

(主持人:菁菁)


(法律顧問:貴州福謙律師事務所邵筱)

相關焦點

  • ❥很多人喜歡卡農,但不知道卡農背後感人的愛情故事...
    溫馨故事,一起分享世上最經典的原版鋼琴《卡農》Canon in D很多人都喜歡卡農,它的魅力就在於百聽不厭,讓人心情舒暢,無論心情好或是心情不好卡農這麼受歡迎,大家知道它的背後有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嗎?讓我們聽著各種卡農,來細細品味它背後的故事。Pachelbel(原作者)在他10幾歲的時候,流浪到英國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那個他彈琴,也學會了鋼琴。
  • 謝安琪的「這首歌」旋律很美很動人,可背後的故事更加感人!
    對於謝安琪,我還是因為聽她的這首歌才知道,但是我相信你們一旦聽了這首歌,一定會愛上的,畢竟我都是在認真的給你們推薦我認為最好聽,最動人,最有故事的歌。謝安琪的「這首歌」旋律很美很動人,可背後的故事更加感人!
  • 常聽到卡農,可你知道卡農背後的感人故事嗎?
    終於有一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Barbara Gabler聽後,對自己說:「不要說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彈琴,半年後我要拿到本地的鋼琴第一名的!」(在鎮上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女孩鋼琴大賽。)
  • 揭秘:《卡農》背後的愛情故事是真實的嗎
    3年過去了,在這期間,村長的兒子看上Barbara,因為知道Barbara已經心有所屬,村長的兒子就叫人從前線運回來一具碎屍,說那就是Pachelbel,但沒有人可以對證。Barbara以為自己的心上人真的死了,於是傷心欲絕,選擇了割腕自殺。而Pachelbel在Barbara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她,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
  • 林俊傑那些感人的歌,你聽過幾首呢
    每一首歌都給我們娓娓道來的感覺,總是能打進我們的內心,令人想起一些往事,令人感動。那些大家公認的林俊傑那些感人的歌,你聽過幾首呢?首先小編必須要提的一首歌是《修煉愛情》。細心的網友可以發現,《修煉愛情》這首歌的MV不是真人版的,而是以漫畫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原因其實MV裡面已經說明了,那就是因為這個MV的女主角的飛機墜毀了。
  • 聽了幾百遍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的故事
    當時全智賢所彈奏的樂曲,是卡農。《我的野蠻女友》中鋼琴演繹卡農另一部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講述了兩段因緣結合的愛情故事。母親曾和一個男人非常相愛,他們經歷種種曲折,最終因門不當戶不對,男人戰亂受傷而錯過,多年以後,女兒無意中讀取母親的信件,竟發現,她和母親的愛情經歷如此相似,更沒想到,她所愛的人居然是那個和母親錯過的男人的兒子,愛情,原來是天意……這部電影不知道讓多少人落淚,至今想起,依舊感動。這兩段愛情故事,始於一段浪漫的前奏。
  • 世界上最好聽的一首曲子,《卡農》背後你不知道的故事,附《卡農》吉他譜
    帕赫貝爾關於卡農的作者有著這樣的故事傳說:帕赫貝爾十幾歲時流浪到英國,被一個小村莊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學會了彈鋼琴。芭芭拉因心愛之人而學琴,並沒有把精力放在鋼琴上,這遭到了帕赫貝爾的責備,「你不適合彈鋼琴,也不喜歡鋼琴,你走吧。」芭芭拉聽後很沮喪,決心好好彈琴,證明自己可以拿到鋼琴第一名。半年過去,她在比賽中拿到了獎,當她準備向帕赫貝爾表達心意時,他已經離開村莊去打仗了。就這樣,芭芭拉等候了三年,等來一具別人為了讓她死心而運來的屍體,她趴在屍體上哭了三天三夜。三天後的晚上,芭芭拉割腕自殺了。
  • 《將故事寫成我們》,林俊傑的歌都聽過,可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每一首都很經典,這次林俊傑新歌《將故事寫成我們》更是好聽到沒朋友啊~這首歌敘述了兩個陌生的人,慢慢的相知相愛,經歷了愛情的轟轟烈烈,千帆過盡,踏破紅塵。漸漸褪去愛情中的苦澀和酸楚,保留了最純粹的愛。有孤單的我,歷盡千辛,相互包容,慢慢書寫成你和我,融入了彼此的人生。如果說,愛情的甜蜜是轟轟烈烈的誓言,那麼愛便是,繁華落盡,我與你的平淡相守。
  • 療傷神曲《卡農》背後的愛情故事
    很多人都喜歡卡農,它的魅力就在於百聽不厭,讓人心情舒暢,無論心情好或是心情不好,都可以聽卡農,無論何時,它都能讓人平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
  • 卡農,背後的故事
    當時全智賢所彈奏的樂曲,是卡農。《我的野蠻女友》中鋼琴演繹卡農另一部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講述了兩段因緣結合的愛情故事。母親曾和一個男人非常相愛,他們經歷種種曲折,最終因門不當戶不對,男人戰亂受傷而錯過,多年以後,女兒無意中讀取母親的信件,竟發現,她和母親的愛情經歷如此相似,更沒想到,她所愛的人居然是那個和母親錯過的男人的兒子,愛情,原來是天意……這部電影不知道讓多少人落淚,至今想起,依舊感動。這兩段愛情故事,始於一段浪漫的前奏。
  • 這100首歌你聽過幾首?
    下面這100首歌你聽過幾首呢?沒聽過的先收藏了再說,慢慢聽!
  • 《天梯》背後的悽美故事你知道嗎
    想必很多經典粵語歌曲大家都聽過,可是大家有聽過《天梯》這首歌嗎?歌詞裡面「幾多對,持續愛到幾多歲。當生命,仍能為你豁出去」 簡單的歌詞裡有一個平凡的人卻擁有著不平凡的愛情,因為深愛,所以想一直守護著你。故事的人物:劉國江&徐朝清。他們的愛情藏在這首歌裡,藏在這條「天梯」裡。
  • 電影裡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故事
    當時全智賢所彈奏的樂曲,是卡農。《我的野蠻女友》中鋼琴演繹卡農另一部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講述了兩段因緣結合的愛情故事。母親曾和一個男人非常相愛,他們經歷種種曲折,最終因門不當戶不對,男人戰亂受傷而錯過,多年以後,女兒無意中讀取母親的信件,竟發現,她和母親的愛情經歷如此相似,更沒想到,她所愛的人居然是那個和母親錯過的男人的兒子,愛情,原來是天意……這部電影不知道讓多少人落淚,至今想起,依舊感動。這兩段愛情故事,始於一段浪漫的前奏。
  • ▏卡農背後的愛情故事竟然是假的!
    萌妹子又跟大家見面,今天我們來聊聊『卡農』。不多說,誰說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我偏不。喜歡的事物,往往最打動人的是背後的故事,我先來鋪一篇卡農背後的愛情故事吧。愛聽故事的小夥伴們趕緊搬板凳備好爆米花坐前排。
  • 陳奕迅《你的背包》背後,林夕感人的愛情故事
    陳奕迅《你的背包》背後,林夕感人的愛情故事 大家好,又見面了。陳奕迅是現在流行歌壇中可以封神的人物,在中國流行樂壇上能和陳奕迅一比高下的人屈指可數。陳奕迅演繹的很多歌都能直入人心,仿佛所唱的故事就是來自你的身邊。
  • 《安和橋》這首歌你聽過 但你知道其中感人的故事嗎?
    《安河橋》這首歌估計大家都聽過,這是民謠歌手宋冬野創作並演唱的一首歌,近年來這首歌熱度一直都是很高,特別是那段馬頭琴演奏的間奏,悠揚的琴聲直激人們心裡,你們聽過這首歌但你們知道這首歌其中的故事嗎?這首歌是宋冬野為紀念自己的奶奶而作的一首歌,歌曲中也是宋冬野跟奶奶生活的回憶和懷念,也表現了宋冬野對奶奶的和不舍之情。安和橋這個地方,安和橋坐落於北京海澱區中部,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為方便人們出行建設的一個橋,取「安瀾平和」之意稱「安和橋」。歌曲取名為安河橋也表達了作者多舊時北京的懷念。
  • 你聽過陳奕迅唱的《你的背包》,那你知道這首歌背後的故事嗎?
    每首歌的背後都藏著一個創作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有心酸有痛苦,有高興有難過,創作人在創作音樂的過程中,嘗遍這其中的滋味,而聽歌的人,只能聽著這些歌,淺嘗輒止著自己的故事。說起陳奕迅的很多歌都能深入人心,比如《你的背包》。
  • 這些音樂背後的感人故事,你有了解過嗎?
    不過有一個特點,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夠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力,那就是感人的故事,今天檬檬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背後有故事的音樂。《What are words》這是歌手Chris Medina在參加《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節目時演唱的一首單曲。雖然他最終止步於24強,但是這首歌卻在全球廣為流傳,其中更是因為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 陳粒的這幾首歌你聽過嗎?
    2018年1月5日,推出個人單曲《研山圖》下面這幾首歌你聽過嗎?1.《小半》網易雲音樂評論:無限深勢阱:專輯裡最流行的一首。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陳粒變了,其實從之前的《幻期頤》和《隱形獸》就可以看出來她不只是想做民謠,她想玩她想玩的音樂。現在她賺錢了,專輯可以有更豐富的編曲、更好的製作混錄了,何必還強求她停留在過去呢。
  • 薛之謙認真的雪女主是誰 這首歌述說了背後真實的愛情故事
    薛之謙認真的雪女主是誰 這首歌述說了背後真實的愛情故事時間:2017-09-08 23: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薛之謙認真的雪女主是誰 這首歌述說了背後真實的愛情故事 關注薛之謙的觀眾們一定聽過《認真的雪》,這首歌也一度令薛之謙紅遍大江南北,《認真的雪》這首歌述說了背後真實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