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卡農,它的魅力就在於百聽不厭,讓人心情舒暢,無論心情好或是心情不好,都可以聽卡農,無論何時,它都能讓人平靜!一首好聽的歌曲,一定有深厚的感情蘊含在裡面。卡農這麼受歡迎,大家知道它的背後有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嗎?讓我們聽著各種卡農,來細細品味它背後的故事。
Pachelbel在他10多歲的時候,流浪到英國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那個他彈琴,也學會了鋼琴。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一個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裡有錢有勢,Barbara Gabler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到教堂聽Pachelbel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Barbara Gabler提親都被拒絕了,因為Barbara Gabler心裡只喜歡Pachelbel。但女孩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裡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
但Barbara Gabler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精力花費在鋼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責罵。Barbara Gabler心裡委屈,但還是一直跟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終於有一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Barbara Gabler聽後,對自己說:「不要說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彈琴,半年後我要拿到本地的鋼琴第一名的!」半年裡,Barbara Gabler天天練習,餓了就叫家裡的傭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著睡一會。半年一轉眼就過去了,Barbara Gabler參加了比賽,果真的拿了獎。
Barbara Gabler想拿這個獎盃去Pachelbel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但Pachelbel已經走了。當時正值戰亂,Pachelbel被徵去打仗,Barbara Gabler說:「好,我等他回來。」就這樣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3年多。
在這期間,村長的兒子看上Barbara Gabler 。村長的兒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經心有所屬,就叫人從前線運回來一具碎屍,說那就是Pachelbel,但沒有人可以對證。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經死了,趴在屍體上哭了3天3夜。那時,村長的兒子買了很多的禮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親,Barbara Gabler沒有理睬。
在3天後晚上,Barbara Gabler割腕自殺了。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的半年裡,他發現沒有Barbara Gabler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愛上了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準備寫一首歌,作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卡農的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當心中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他完成了卡農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殺後了第2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裡。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裡人都不肯告訴Pachelbel,隨後的一次禮拜,Pachelbel招集他們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鋼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卡農「Canon(D Major)」。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落淚了。
卡農簡介
卡農即Canon, 或者Kanon,也被翻譯為華音。卡農是一種音樂譜曲技法,和賦格一樣是復調音樂的寫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對位法的模仿技法。卡農同時也指以此種技法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
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隨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D大調卡農》(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的作者是德國人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中文名帕赫貝爾,他曾是巴赫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今天我們最熟悉的卡農作品就是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值得一提的是《D大調卡農》三百多年後魅力依舊,不僅是現代人最喜愛的器樂小品之一,也是電影電視廣告配樂的常客。這個曲子的創作時間大約是在1678至1690年之間。
音樂黑白片今日好歌分享——《卡農》
(主持人:菁菁)
(法律顧問:貴州福謙律師事務所邵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