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3:46:08 來源:安青網
傳承師大精神,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委巡視整改要求,加強全校師德師風建設。
安青網訊 傳承師大精神,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委巡視整改要求,加強全校師德師風建設。日前,阜陽師範大學舉行2020年度師德師風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金課名師——數學與統計學院儲亞偉;甘做鋪路人——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李良玉;「泥腿」教授——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蘭偉;輔導員姐姐——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王叢叢;媽媽校長——阜陽師範大學教育集團高家芳;時代楷模——馬克思主義學院高思傑等六位教師一一登臺分享。
長期以來,該校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切實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學校辦學質量和社會聲譽重要標誌,激發該校改革發展和內涵建設的動力源泉。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六位教師都是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奉獻、嚴謹治學、潛心育人的教師代表,在傳承、弘揚師大精神中踐行高尚的師德師風。
◎金課名師
儲亞偉:課改一線磨金課
成為優秀的教師是該校數學與統計學院教師儲亞偉在青年時期就立下的夢想。踏上三尺講臺20年來,他一直不忘這份初心,始終秉承著「學生中心,教學優先」的理念,在平凡的教學科研崗位上埋頭苦幹。
從教以來,儲亞偉先後主講了七門數學專業課程,主持省級重點教研項目、省級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項目等。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並完成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項目、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省級教學團隊項目各一項;發表教研論文三十餘篇。
2003年的一天,2001級3班的一名學生在假期中不小心摔傷了,當他艱難地坐著輪椅出現在教室門口時,儲亞偉的心為之一顫: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勢在必行。隨後,他投入了這項工作,到2015年基本建齊了主講的兩門課程《複變函數》《微分幾何》的課件、講義和題庫。接下來的三年,他使用學校錄播教室,完成這兩門課程的完整視頻錄製、剪輯和上傳。這兩門課程分別於2015年和2016年獲批為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和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
為了帶動更多人提高教學效果,儲亞偉指導並作為第一參與人建設的省級精品課程《常微分方程》《空間解析幾何》的建設與使用。目前,該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已擁有九門省級課程,形成優質課程群。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人氣課程排名中,數學類課程佔據了90%以上。
20年來,儲亞偉先後獲校第六屆青年教師課堂評優賽理科組一等獎、青年教師板書大賽二等獎、「教壇新秀」獎等榮譽,是師生眼中名副其實的「金課名師」。
◎甘做鋪路人
李良玉:不計得失「鋪路人」
如果人生只有一個35年,你願意努力成為那束耀眼的光,還是甘當扶梯為他人喝彩?同樣的選擇題,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師李良玉毅然選擇了後者。教學35年,管理22年,他不計個人得失,甘願以「鋪路人」的姿態為學校發展盡心盡力。
「教書是一件良心活,教師是一個講良心的職業。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力爭做一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李良玉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教學以來,無論是已經講了多少遍的課程,在給學生上課前他都要認真備課,生怕誤了學生。
1998年,李良玉被任命為歷史系副主任,兼任教學管理工作。為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在涉及學院重要決策時,多溝通,多交流,多發揚民主;在評優評獎、教師職稱晉升、績效分配等重大問題上,注重體現公平、公正、民主;在學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懂得放權;在識人、用人上要看優點不要看缺點,營造了風清氣正的學院環境。
「組織上賦予你一定的管理權,同時也意味著你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要有更多的付出和擔當」。在擔任系副主任、主任和學院院長期間,李良玉在專業建設上先後組織申報了人力資源管理、地理科學等專業;在團隊建設上,以地方歷史文化研究為突破口,出版了一系列著作,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凝練了學科隊伍與學術方向,形成了一支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學術隊伍,他先後獲省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等稱號。
◎「泥腿」教授
蘭偉:把論文寫在田野上
經常一襲粗布衣、一雙平底鞋,褲腿上偶爾還沾著些泥土。在阜陽師範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教師蘭偉相比大學教授這層身份,更像是紮根鄉野的農民。
從教27年,秉承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為了讓學生在實踐中將書本知識「變活」, 蘭偉常常帶著學生到企業、到田間去實踐學習,引導他們把科研課題、發明創造和競賽項目做活、做實。他帶領學生成立了科研興趣小組、專利小組、芳香植物興趣小組,提出了「生活專利化,專利生活化;專利專業化、專利系列化;專利發明化,專利應用化」的「三步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
2009年到2014年,蘭偉指導的學生項目連續六屆獲「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校級金獎、三屆省級銀獎;2019年獲省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兩項;2020年獲省第六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兩項。
「我是研究農業種植的,理應反哺土地;又是師院培養的,理應服務學校轉型」。在學校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蘭偉主動思考服務皖北農業現代化的路徑,率先對接皖北草莓種植產業,深入鑽研皖北草莓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用行動踐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研紮根泥土間」的理念。五年來,成果累計推廣面積近六萬畝,使農民累計增收1.3億多元,有力地推動了皖北草莓產業的迅速發展。2016年獲農業部豐收獎,2019年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20年歲末聯合南京林業大學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二等獎。
◎輔導員姐姐
王叢叢:做學生的引路人
輔導員崗位工作九年,共計帶學生1973人,說起帶過的每個學生,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專職輔導員王叢叢都能說上一二。
「他們就像是我的弟弟、妹妹一樣,四年的朝夕相處,早就成了一家人。身為姐姐,我有責任與義務為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思想上引領他們向上、向善」。王叢叢說,身為高校輔導員,自己的初心就是立德樹人,培養又紅又專的學生。九年來,她堅持以新生教育、重大節慶日活動為抓手,通過主題班會、實踐活動等傳播正能量,在學生中取得較好成效。
在輔導員工作中,王叢叢利用學院三個省級科研平臺和一個市級科研平臺,以項目帶動,鼓勵學生將課本學習與實踐鍛鍊相結合,目前王叢叢所帶的學生有87人通過實驗平臺與指導教師對接,跟著老師一起做項目和課題,已成功申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0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2項,獲省級、國家級學科競賽獎項60餘項。在2020年考研中,所帶班報考研究生31人,成功錄取20人,錄取率達64.51%。
王叢叢先後獲省輔導員年度人物一次、省輔導員職業能力比賽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獲校級榮譽二十餘項。
◎媽媽校長
高家芳:不負一聲「媽媽老師」
從教33年,阜陽師範大學教育集團校長高家芳是學生眼裡的「媽媽老師」,是同事們的「姐姐校長」,是家長們的「貼心知己」,獲省級、市級榮譽不計其數,但最令其著迷的還是那一聲「老師」。
畢業生小磊(化名)是高家芳1994年帶過的一個學生,因為父母鬧離婚,多次離家出走,成績一落千丈。高家芳多次家訪,將不肯回家的小磊帶回自己只有十幾平方米的住房裡,客廳拉了一道帘子,一住就是三個月。感受到溫暖的小磊在當年的中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阜陽市第一中學。多年後,小磊多次給高家芳寫信,每每收件人都是「寫給我的媽媽老師」。信中,小磊直言:您不是媽媽卻給了我溫暖的家,您是老師卻讓我感覺就是媽媽,沒有您的愛就沒有我的一切,您是我的媽媽老師。自此,「媽媽老師」這個稱呼就這麼一直叫到今天。
熟悉高家芳的人都知道,她有一項「六個一」(每天聽一節課,每周和一位教師、一名學生、一位家長聊天,每月給教師或學生做一場報告,每學期做一次家長講堂,每年寫一篇文章,每三年研究一個課題)工程。每一件看起來都很普通,堅持下來卻是難能可貴。
班級管理中,高家芳關愛每一個學生,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負責,給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奠基,為每一位學生的幸福努力。教師隊伍建設中,她引導教師堅定專業信仰,確立專業目標,規劃成長路徑。目前,該校有兩位特級教師、三位正高級教師,這個比率在阜陽市乃至我省並不多見。
◎時代楷模
高思傑:換個舞臺再講好故事
在新聞戰線跑了二十多年,難忘教育情懷的高思傑選擇回到母校阜陽師範大學成為教師。轉型之初,高思傑常問自己:我能為學生做點什麼?我能為學校做點什麼?我能為教育做點什麼?
為此,他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考察安徽講話、教育系統重要論述,認真學習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學校相關文件精神,力爭做到看懂黨和國家層面的宏圖、部門區域層面的藍圖、基層層面的規劃圖。
「當記者,需要用知識和技能『武裝』自己多出優秀作品。當老師,既要『武裝』自己又要傳道、授業、解惑,把學生『武裝』好」。高思傑說,備課時,他將二十多年的採訪案例、積累的經驗技巧按不同系列排排隊,融入專業課體系;把黨的領導、制度優越性、發展建設成就歸歸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力爭把採訪課備得鮮活生動,把實踐課備得豐富厚實,把思政課備得有血有肉。回到母校兩年來,已帶過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新聞採訪、新聞攝像等六門課,門門受到學生歡迎和喜愛。
為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高思傑帶領學生赴王家壩、火車站、特殊教育學校、生物質電廠、種養殖基地開展實訓教學四十多場三千多人次,通過現身說法、現場把脈,築牢理想信念,弘揚社會正能量。
此外,作為紅色宣講團的一員,每次宣講,高思傑都要留出一些時間講講學校的故事,大學成功更名、首次黨代會召開、「131計劃」穩步推進等,講好校園故事進而講好中國故事,讓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的現代化融入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本報記者程榕娟、通訊員劉張飛採寫
責任編輯:李志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