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中,辣目洋子繼《小偷家族》片段中呈現影后級演技後,再次成功演繹了顛覆版《小時代》顧裡。
原版顧裡,精緻,冷豔,精英式的理智裡帶著一些脆弱,透著一股高冷。而辣目洋子,體型圓潤,大臉盤,小眼睛,五官扁平,什麼都不說就已經透出一種鈍感和喜感。從五官,身材,到氣質,完全找不出一點顧裡的影子。
但不知道為什麼,在看完短短的15分鐘片段後,她演的顧裡,我信了。
在場的幾位導演也毫不吝嗇地肯定她。
郭敬明:
爾冬陞:
趙薇:
其實在上一期節目中,還有另外一位演員也挑戰了顧裡這個角色——李溪芮。在選擇角色時,她就放言說自己就是顧裡,從外型和氣質來看,確實很像,氣質相似,五官也精緻。2011年開始參演電視劇的她,有演戲基礎,如果不出意外,她演繹的顧裡,即便不出彩,應該也能高度還原。可惜儘管有皮草,紅酒,雪花等服飾道具加持,她在演出中仍錯誤頻頻,最後抹著眼淚走出攝影棚。
兩版顧裡截然不同的結果,不禁讓人好奇,兩位演員間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先說李溪芮,在演出卡殼時,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她的驚慌失措。第一次翻車後,她已經失去了信念感,所有的努力不是在塑造人物,只是在勉強堅持演完,好趕緊逃離攝影棚,所以一而再地出錯。
她抹著眼淚走出攝影棚後,關注點完全不是放在導師的點評,而是不斷強調說「很擔心你們會就此認為我沒有演技,其實我平時演戲不是這樣的」,強行挽回尊嚴的行為,看得我不禁嘆了口氣。
臺下四位評委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趙薇毫不客氣地指出來:沒說你們臺上戲不好,倒是你們臺下的戲不好,臺下的戲比臺上的戲還足,有點太矯情了。
爾冬陞對她說:幹演員這一行業,無論受了多少委屈,要堅強,要接受所有人的批評、八卦,你理解之後,才能面對。李溪芮問:我能不堅強嗎?因為我沒辦法堅強。爾冬陞直懟說:沒辦法堅強也要堅強,要不就不要做這行。
她最大的問題是:因為過於希望被認可,害怕被質疑,所以對演戲的關注少,對自己的關注過多。
而要說面對質疑,在參加這檔綜藝的40位演員中,辣目洋子面對的質疑是最多的。這個長相一般的胖女孩,網紅搞笑視頻博主出身,在顏值即正義的當下,要進入演藝圈接受觀眾從頭髮絲到腳底板的全方位審視、比較、評判,她要面對多少冷嘲熱諷?
早期她的視頻底下,滾動不停都是網友的嘲諷,說她「醜到爆炸」,「醜到不忍直視」,看到這些評論,她也哭過,難受過。
這些在捶打她的同時,也讓她建立了強大的心理,讓她能完整地接納自己。
現在觀眾喜歡她,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她的自信和自在,讓人感覺非常舒服和真實。
她在採訪中說:我的自信首先是自洽,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可以相處融洽。不管是臉大也好,腿粗也好,我都覺得獨一無二。
就像她在微博上所寫的:「自信不是堅信其他人都會喜歡我,而是就算他們不喜歡我,我也感覺我很好。」
因為對於自己完全接納和自我融洽,她能夠坦然地面對所有人的目光,永遠忠於自己的內心渴望,去全心投入地追求夢想。
而李溪芮,太在意別人是否喜歡自己,是否認可自己的演技,在節目中有種如履薄冰的緊繃,無法全情投入,最終自己尷尬,也與讓觀眾難受。
我們很容易有這種觀點:我做得不好,所以沒自信;我常常失敗,所以沒自信;我長得不好看,所以沒自信。
心理學上談自信,常常用自我價值感來表達,自我價值感是個體看重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價值,覺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值得受到重視的積極情緒體驗。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如果得不到認可和重視,談何自信?正是因為對才能和人格有固定單一的評價標準,所以很多人才無法自信,陷入了自我價值感低下。
但真正的自我價值感是無條件的。
這意味著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不依賴於外在的表現和社會標準,只來源於自我的感受。它與盲目自信的區別在於:盲目自信否認或無視弱勢和短板,而無條件的自我價值感,是對自我完整的接納。
也就是辣目洋子所說的自洽,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可以相處融洽。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不是很拔尖,按她自己的話說一直是不受重視的中等生。按照大眾審美,她的長相也比較普通。
但我一路看著她經歷了各種人生風浪,卻從沒有失去遵從本心,從容堅韌的狀態。
二十出頭時,朋友中不乏長相非常出眾的。面對漂亮的姐妹,她真誠欣賞,但也毫不扭捏地說:我在我們公司算是最好看的呢。被我們打趣說她是廠花,也毫不介意。
當時同學中很多人,選擇去體制內或者大廠當高級打工人,她卻默默做了個體戶,在嘈雜的商業街盤下一個小櫃檯,賣安防電子器件。起早貪黑,在三教九流雲集的市場拖著小車接貨送貨,一點點做國內國外各色客戶的生意。
她後來跟我聊天說:面子是沒什麼用的,別看這個小生意不起眼,就因為大學生都不願意幹,不願意待在這種條件簡陋的集市,我在其中就能脫穎而出。
因為不在意面子,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她才能直奔主題,去做自己看好覺得有前景的領域。經過多年的積累,她在這個比較小眾的領域,做得風生水起,在各國客戶中都有口皆碑。
辣目洋子和我朋友,都屬於一類人,她們有強大的自我價值感,不會因為外界的眼光和標準,就放棄自己的感受和選擇。
所謂自我價值感,是一種深層的信念感。
正如心理學家西爾維婭.洛肯說:任何一個提升了自我價值感的人,都給自己上了重要的一課——我足夠堅強,我能夠以真實的自己,與我的人生以及人生中的所有卑劣、不公及困難一同成長。
這種信念感,不單是一種思想認知,更是一種行為模式和深層習慣。
它產生於內外兩個部分:獲得外部的正面反饋,並不斷通過思想和行動來強化。
建立高自我價值感,童年是關鍵期,這需要父母持續給孩子及時共情性回應,也就是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並給他相匹配的回應。孩子受挫時,能夠理解和安慰他的失落,孩子興奮自豪時,能夠分享他的成就感等。
這對很多父母來說,難度太大。他們連覺察自己的情緒都很困難,更不要說及時感受和回應孩子。所以許多人的自我價值感,需要依靠成年後自身成長來獲得。
美國心理學家布蘭登對於自我價值感低下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議:
1. 認真分析自己
現在發達的信息網絡,讓很多高深的知識唾手可得,有目的地學習一些關於人格和內心成長的知識,比如了解自己的情緒反應風格,人格特質,價值觀取向,喜好和擅長等。
2. 接納真實的自己
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逐步實現它。
第一層:健康的利己,也就是完全贊同自己,重視珍惜自己——我的存在本身就很珍貴。自我贊同是生命力的體現,需要時間來培養。這意味著在別人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中,不涉及法律和原則時,優先考慮自己的感受。
第二層:誠實地看待自己,所有我們所感受到的,所經歷過的,所思考的,所愛和所憎惡的,構成了我們自身,哪怕這個事實不那麼美好,難以接受,有時甚至是弱點,是愚蠢之處,是黑暗的,它依然是我們的一部分,否認它就是自我欺騙。
第三層:自我同情。自我接納意味著對自己產生同情,如同對一個做錯了事,不那麼優秀的朋友表示理解和同情。人會做一些錯事蠢事,但錯的是這件事和這個決定,並不是這個人。分清這一點,我們才能接受不完美的朋友,同樣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跟真實的自我相處。
3. 對自己負責
承認自己的有限,放下想要掌控一切的想法。接受能掌控的只有自己時,我們會油然而生一種人生責任感。這是世界上唯一完全屬於我,由我來掌控的部分。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能促進自我價值感提升。別人如何看待我,如何評價我是我無法掌控的,但我能掌控自己要什麼,如何面對所經歷的,如何追求想要的。
4. 堅持自我
堅持自我意味著,哪怕周圍很多反對的聲音,很多阻力,也要堅持自己的看法和需求。這對於自我價值感低下的人來說很困難,有時他們會認為堅持自我是一種任性,但堅持自我是對自己的高度尊重,這意味著你也要尊重別人有他的自我需求和觀點。
可以在一些小事上慢慢實踐:比如點跟別人不一樣的菜;在會議上提出不一樣的觀點;當別人講葷段子或者不符合你價值觀的事情時,不附和不跟風;拒絕同事不合理的要求等。
5. 設定目標,全力以赴
不要訂立空泛的目標,然後不斷打臉,這樣只會讓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客觀評價自己能力和環境後,再訂立目標,一旦訂立目標,就一定要努力去實現。讓自己的需求和願望,變成可見的的成果,這會讓我們的自我價值感飛快提升。
比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更應該更好地成為自己。如果總是排斥真實的自我,想要再次找回來會非常困難。這樣做相當於奪走了我們飛翔的翅膀,讓我們跟內在斷開。
正如王爾德說的:生活是世上最罕見的事——很多人只是存在著而已。
尊重自我,不取悅別人,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與世界其實相處得很好。
- 以上正文 -
作者介紹
秦不疑
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
熱愛心理學和文字的基督徒
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的8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