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杭州上城區望江派出所的民警接到報案,餘女士稱,自己把錢投入了一個叫做「華奧信託」的炒股軟體中,後來發現賺的錢提現不了,她覺得不太對勁。
民警詢問詳情才得知,大概十天前,餘女士在微信上加了一個討論股票的群,群裡有人教她在平臺上炒股,「群友」紛紛表示在老師的指導下賺到了錢。
餘女士加了群內炒股「大師」的微信詢問「致富經」,對方稱她可以把帳號交給他託管,由他來在平臺操作就可賺錢。
餘女士一開始投入了5000元到平臺試水,發現真的賺了錢,就被這天上掉下來的財富衝昏了頭腦,馬上一次性打進平臺50萬元。
平臺顯示,「大師」幫助她操作,在平臺上掙了錢,帳戶裡的金額從50多萬變成了57萬。
然而,當餘女士想要將這些錢提現時,卻發現平臺提示她的帳號被凍結了,需要交一筆保證金才能解凍,她這時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民警接到報案後先是提醒餘女士少安毋躁,繼續跟對方聯繫,不要跟騙子提起她已經報警的事,並教她與騙子周旋。
餘女士與騙子又聊了幾天,答應騙子再投入300萬資金進平臺,但是以家裡人借錢為藉口,要求騙子把她之前在平臺上的錢提現出來,然後繼續在平臺上投錢。
騙子為了騙局更多的利潤,開放了提現渠道,餘女士遂成功把她在平臺上投入的本金和「炒股」獲得的利息共計57萬元取回。這樣智鬥騙子算不算違法呢?
律師說法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這樣雖不構成詐騙罪,無法追究其本人的刑事責任,但這個方法並不值得提倡。
警方提醒:
天上不會掉餡餅,有的也只會是陷阱。不是每個騙子都容易套路,與其陷入陷阱,不如一開始就拒絕「餡餅」。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