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總是說的比做的好,真的讓他幹點什麼,幹的比誰都差。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身邊都是這樣的人,對於自己不是好事兒。
幾乎在每一個吉他演奏視頻下面你都會看到這樣的評論:
1. 沒一點感情。
2. 只剩下炫技了。
3. 真垃圾,我比他彈得好多了。
4. 差誰誰誰遠了。
5. 我有一個朋友比他厲害多了。
。。。。
太多了,各位不妨留言來補充,順便吐槽一下。
而這類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極其自以為是並且沒什麼真本事。因為真正有能力的第一沒時間管這些有的沒的,第二就是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之大,一山還比一山高,越厲害,越害怕,越覺得自己差勁。
心中無數
有可能你最怕的就是流竄在各大論壇說自己零基礎三個月拿下Fight的人們。這是極其可怕的,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大錯特錯。錯在他們從音樂的根源就已經扭曲,這樣長期下去的結果就是沒有對好的音樂和壞的音樂的自我判斷力,失去了這個判斷力,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了,因為他們的時間會無限的浪費下去。機械地重複著一個又一個錯誤的無用功。我在網易雲看到過這樣一條評論,一個人說他兩星期把Fight彈會了,另外一個人這樣回復,他用一個月練習了大概,但是聽原曲和鄭成河的來體會細節和意境用了一年。先不管他最後達到的水準如何,但是這個態度已經從本質上勝過了另外一個人。
因為我們對音樂心存敬畏,所以我們更加謙卑。
這個時代是極其浮躁的,也是最缺乏匠人的時代。為什麼中國沒有吉他大師?就是因為沒有匠人精神。而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像高君老師這樣的制琴大師?那是因為高君老師極具匠人精神。因為知道的更多,所以更加知道自己知道的更少。
真假大師傻傻分不清楚
前段時間,茂無意間看了個所謂的原創指彈,開頭三秒和某一首極其類似,後面一頓噼裡啪啦,節奏復刻了很多曲子,真是尷尬。這不是一首作品應該呈現的狀態,更不是我們應該鼓勵的狀態。對於不同的人也許很好,但是對於對音樂有要求的人來講,可以說是完全不及格的創作。更尷尬的是,下面留言一頓誇。對於大眾來講,大部分人不懂音樂,但是這不是我們被誇之後沾沾自喜的理由。要麼自封大師,要麼被不懂的人封大師,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狀態。這樣的作品很多,好在我們都在不斷努力,希望以後會有。
選擇>注意力>時間
我越來越覺得選擇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注意力大於時間。
不少人這樣認為,找吉他老師,因為是初學,所以找一個初級的老師就可以了。這樣,完全沒問題,但是你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對音樂整體框架的把控,這是初級的老師做不到的,而你在選擇的同時,就已經註定給自己埋下了日後踩雷的伏筆。
這也是我在接觸到真正的大師後才有的深刻感悟,真的是這樣。一句話勝過你10年的自我努力,你要怎麼比?這樣的深刻認知是一個初級的老師能給你的嗎?所以說選擇非常關鍵,這一步錯,步步錯。
一個人的每天的時間是24小時,不會多不會少,但是注意力卻只有幾小時,所以如何控制注意力,是極其關鍵。
匠人精神
給自己一些目標,嚴格要求自己,一次的妥協,你會次次妥協。當你做出妥協,那麼也就為你將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最後祝願各位都能成為吉他匠人,指彈匠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到那時,中國還會沒有吉他大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