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射電暴是一種神秘的來自銀河系外的射電天文現象。雖然科學家早在13年前就已經發現了快速射電暴,由於其爆發的持續時間僅為幾毫秒,所以對其形成原因一直是個謎。
據外媒報導,在今年4月,兩個不同的天文望遠鏡發現了一個罕見的來自銀河系內部的快速射電暴,藉助一款新設計的天線設備,科學家成功追蹤到了這個快速射電暴的來源。
這項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指出,這是首次追蹤到來源的快速射電暴,也是首次在銀河系發出的快速射電暴。是由一個叫做磁星的恆星發出的,距離地球約32000光年。
據悉,磁星是中子星的一種,它們均擁有極強的磁場,透過其產生的衰減,使之能源源不絕地釋出高能量電磁輻射,以X射線及伽瑪射線為主。
並且磁星的密度相當驚人,當恆星消耗完自身攜帶的燃料後發生強烈的爆發,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坍縮成一顆中子星,如果磁場足夠強大,那麼這類中子星就被稱為磁星。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凱西·勞(Casey Law)表示,磁星周圍的強磁場相當強,是大多數中子星的1000倍。由於恆星發生爆發後核心坍縮成中子星,周圍的物質都將被撕裂擠入體積僅為10至15英裡寬的空間內。
雖然其釋放出的能量十分巨大,但由於該現象僅僅在幾毫秒內就完成了,因此觀測起來十分困難。為此,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手工製作了一種天線用於觀測,並成功追到一顆磁星發出的快速射電暴。
目前,科學家已經在銀河系發現了十幾個磁星,但並不用過於擔心這些快速射電暴。因為那些來自銀河系外的快速射電暴比我們觀測到銀河系內的要強上數百萬倍,也並不會對我們造成危險。
顯然,對於銀河系外的快速射電暴現象觀測仍不容易,雖然這種現象有可能每天發生1000多次,但必須在正確的位置以及幾毫秒的時間內看到它。
不過,也有特殊的情況。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就曾觀測到有一定活動規律的快速射電暴現象,並將這一電暴稱為「FRB 180916.J0158+65」。
據悉,在409天的觀測中,該電暴每隔約16.35天出現一次,快速射電暴1次釋放持續4天,頻率為每小時1或2次,然後電暴會在消失12天後再出現並重複此過程。
而對於快速射電暴形成的原因,科學家已經提出了至少50種不同的理論,當然,也包括是外星人發出信號的理論。不過,像這種有規律的快速射電暴現象,目前僅發現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