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北京市首部區級校園足球課程讀本「陽光足球」,在朝陽區22所中小學中進行試點。學校除了開設足球課,為配合讀本的推廣還編排了足球操,解決小場地訓練和女生不愛踢球的問題。「足球操」這個已經被收入百度百科的詞彙,再度成為議論的焦點。有人認為,足球操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接觸足球,也有人認為這是對足球的異化。其實,「足球操」早在2012年就已經紮根膠州中雲小學,只是與如今全國鋪天蓋地的熱鬧相比,發明「足球操」的出發點明顯不同。
啟蒙,接觸就是好的
百度百科中對於「足球操」的記錄如下:2015年3月16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景華路實驗小學的操場上,同學們正在練習學校老師自編的足球操。當天鏡頭記錄下的幾乎都是小學生們人手一個足球,伸展、扭腰的動作。很快,類似的照片在全國各地不斷出現,一時間大有全國小學生齊練足球操的陣勢,這一現象,也引起了各方的熱議。
其實,「足球操」並非景華路實驗小學首創。早在2012年,膠州中雲小學就已經用足球操代替了大課間的廣播體操,至今已經堅持了3年多。王少華作為這套足球操的編排者之一,當時剛剛參加完D級足球教練員培訓班,「在培訓班當中講師就講過,一些最基本的鍛鍊球感、球性的動作完全可以編排進足球操裡,所以我們就有了這麼一種想法,編排了一套足球操。應該是2011年下半年開始編排,然後每個班教會一名小學生,然後再由他們擔任領航員,教給班上其他的同學。」王少華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接觸足球。
目前正在從事青少年足球培訓的喬倫也認可「足球操」的啟蒙作用,「網上的照片我也看了,作為普及的一種手段,現階段別管用手拿還是用腳踢,都是有意義的。足球也分為很多階段,過去很多學校都封閉了,學生沒有接觸足球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至少讓大家能接觸到足球。」
球感,不是拿球做操
當然,對足球操作用的認可,也是有條件的。「重要的還是看下一步如何發展,如果一味地只是用手拿著足球做操,那就跟足球這項運動的本質背離了。」喬倫表示。
網上關於「足球操」的評論,詬病最多的還是用手持球這一點。「感覺就是傳統的早操加了一個足球啊!」「這得為國家男籃培養多少三分球手啊?」「這得練出多少個門將啊?」「我們一直在探索,但請別將探索搞成一場秀。中國需求11個能夠叱吒球場的職業運動員,而不是幾萬、幾十萬抱著足球做操的孩子。」
而據王少華介紹,中雲小學足球操最終定型,當中也經歷了一些過程。「一開始,我是跟音樂老師、舞蹈老師一起參與編排,最初的感覺不大對,就像現在電視上演的,很多動作就是小孩手上拿個球,也不踢就仰仰頭、扭扭腰。我就提議把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原先的,舉舉球、伸展一下腰腿。第二部分是真正的足球操,踩球、撥球、拉球、正腳背踢球,這些基本的足球動作都被加入其中,再加上變換隊形,對於鍛鍊孩子們的球感、球性,還是有幫助的。」
因為足球而做大做強的中雲小學,與一街之隔的振華小學合併,共同成立了中雲振華教育集團。合併後,從兩所小學的學生所表現出的足球基本功來看,中雲小學明顯佔有優勢,足球操的普及還是功不可沒的。
定位,謹防異化足球
在全國興起足球操之後,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其實,大家最不認可的並非足球操的內容本身,而是這種一窩蜂的表面文章會將足球異化。
「足球操,從讓男女生都參與、讓大家了解足球的角度來講,是沒有問題的。像過去的顛球,有的人玩得很熟,但是到了比賽的時候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足球操或者顛球,都只能是訓練的一個輔助手段,對足球增加興趣,不能從本質上反映足球運動的內在結構。」儒帥劉國江表示。
劉國江認為,「足球操作為啟蒙是可以的,但是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不好說。校園足球的東西,更多的是從健康的角度來理解,就是打基礎,充分發揮中國人口多的優勢。還是需要實事求是,來反映足球的意義、本質。為什麼每個孩子都要踢足球?喜歡籃球的孩子,為什麼非要讓他參加足球的帶球考試。這些,其實都是對足球的異化,反映了多數人對足球運動的認識的膚淺。」
王少華也坦言,看到鋪天蓋地的足球操,感覺大家的心理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各個學校跟瘋了一樣,都在抓足球,做足球操,好像別人都在抓,我們不抓就落後了。很多都是在跟風,追求形式。」
文/記者 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