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聯合國確定的六大工作語言分別是英語、法語、漢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俄語。
這其中有漢語,但並沒有世界範圍內影響也較大的德語和日語。
一、六大工作語言
聯合國的工作語言,自然是要覆蓋聯合國大部分工作人員以及大部分工作事務,換句話說,用得著、用處廣才能成為聯合國工作語言。
聯合國作為二戰之後的政治產物,他的規則自然與二戰脫不了關係。作為戰勝的同盟國主力,美英法中俄作為聯合國五常的絕對大佬,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因此即使考慮政治因素,五常的母語肯定要作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而美英共同以英語作為母語及官方語言,因此,英語、法語、漢語、俄語四個語種在一開始就作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而存在。事實上,這些語言也是世界範圍內使用作為廣泛的語言之一。
英語自不必說,全球約有75個國家和地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使用和學習英語的人數超過10億人,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語言。
法語是18-19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世界語言,上層人士都以說得一口流利的法語為榮。即使到目前為止,仍有超過20個國家和眾多世界組織以法語為官方工作語言。
漢語是世界上母語人數最多的語言,超過15億人以漢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在東亞和東南亞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英語是以英式用法和牛津拼寫為準,而不是美式;而漢語在1971年以後正式以簡體中文為準。
而相對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俄語只是作為蘇聯一國的官方語言,被確定為聯合國工作語言有著很大的政治因素。
而另外兩種官方語言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主要是因為是廣泛的全球影響力而成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西班牙作為早期的殖民帝國代表,特別是在拉丁美洲有著廣泛的使用,有至少23個國家以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因此西班牙語也是一開始就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阿拉伯語也有大約20個國家以其作為官方語言,主要在中東地區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因為石油及中東問題,在1973年,聯合國增加阿拉伯語作為工作語言。
二、德語和日語
從以上聯合國六大工作語言的成型和由來,我們其實也可以發現,為何日語和德語難以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
首先,從全球影響力來看。德語雖然在歐盟內部也有一定的影響力,有德國、瑞士等7個國家和地區以德語作為官方語言,但在歐洲內部其影響力也蓋不過法語,更不用說全球。而日語雖然使用人數眾多,有超過1.25億人以日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但主要集中在日本一國以及動漫等行業。
其次,從政治影響力來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的世界影響力大大削弱,很多國際事務都需要聯合法國一起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用;而日本同樣也是一樣的道理,二戰後的日本在同盟國主導的國際舞臺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雖然後來經濟實力有所恢復,但無論是日語還是日本國,要政治地位的上升還是困難重重。
說起來,一開始日語和德語不能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有著很大的政治原因,但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其實日語和德語不能進入聯合國工作語言,還是以其全球範圍影響力為主要標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即使是上述六大工作語言,各語種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三、六大工作語言的差異
曾有人對聯合國的工作語言進行過相關統計,統計結果顯示,在聯合國的原始文件中,英文佔到80%的比例,法文佔到15%,4%是西班牙文,而中文、俄文、阿拉伯文加起來僅僅佔到1%。
大家都是官方工作語言,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其實還是全球影響力和國際事務的體現。
即使聯合國規定了六大語言都作為聯合國官方工作語言,但因實際工作的便捷、實用,不可能完全做到一視同仁。而這個佔比,就是在全球和世界事務中,發言權的綜合體現。
因此,隨著全球形勢的變化,中文和漢語的影響力應該還會穩步提升,而日語要想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路還很長。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