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文旅在良渚 擦亮王牌IP金名片

2020-12-23 瀟湘晨報

12月18日,良渚數字文旅IP建設和推進會在餘杭良渚拉開序幕。

作為2021年中國國際網絡文化博覽會的預熱活動之一,來自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杭州市文化和旅遊發展中心、餘杭區人民政府、良渚新城管委會等單位的領導、文旅產業的專家學者、數字文化產業單位的負責人等170餘位嘉賓參加活動。

在良渚數字文旅IP建設與推進會上,良渚新城管委會副主任樓寅介紹了良渚數位化產業的發展以及良渚數字文旅IP的打造情況,餘杭區文廣旅體局姜明菁分享了餘杭(良渚)數字文化產業規劃,阿里雲、騰訊、網易、華為等多家知名數字企業先後分享了在文旅領域的成功經驗。

會後,與會嘉賓和代表還前往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良渚博物院、良渚數字文化社區進行了實地查看,親身體驗良渚IP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浙江省大力推進文化和旅遊IP建設,特別是重點打造「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IP,在餘杭區的大力推進下,細分出良渚文化「三張王牌IP」,即良渚博物IP、良渚休閒IP、良渚文創IP,三張王牌同步發展,共同擦亮良渚這張世界級文化金名片。

文化產業插上「數字羽翼」,讓良渚綻放出數字經濟的蓬勃活力。今年3月中國(良渚)數字文化社區線上開園,以「數字+文化+社區」發展為根本,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完善數字文化產業鏈條,提升行業及產品豐富度,加快推進公共服務配套,形成獨具特色的數字文化產業體系,目前已招引儲備數字文化類項目80餘個,建成產業空間35.27萬方、商業空間46.29萬方,其目標是將中國(良渚)數字文化社區建設成為「中國數字文化創意產業新高地、數字文化未來社區的中國樣板」。

此外,由中國工程院陳純院士領銜的中國(良渚)交叉創新產業孵化基地也於今年10月啟用,充分發揮浙江大學、西湖大學、中國美院良渚校區等高校的資源優勢,推動良渚數字文化「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通訊員 | 李晗靜 照片提供 | 喔圖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自貢燈彩:擦亮國家文化名片 在創新中迸發出新的活力
    自貢燈彩:擦亮國家文化名片 在創新中迸發出新的活力 2020-06-14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寧夏擦亮「特色名片」打造「全景全時」大景區
    寧夏擦亮「特色名片」打造「全景全時」大景區 2021-01-16 14:23: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夢媛 責任編輯:郭夢媛
  • 央媒看河南丨擦亮「雜技之鄉」文化名片——周口挖掘本土技藝拉長...
    擦亮「雜技之鄉」文化名片——河南周口挖掘本土技藝拉長文旅產業鏈  鳳凰蝶舞、死亡之輪、空中飛人……日前,在河南周口雜技文化產業園正式開園儀式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雜技藝術界專家和遊客共同欣賞了一臺精彩的雜技盛宴,現場相機燈光閃耀,掌聲喝彩聲不斷。「雜技演出在現場看和電視裡看確實不一樣,太震撼了!
  • ...淄博科學城新材料中試區:跑出招商「加速度」 擦亮科技「新名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淄博科學城是我市「兩城一谷」戰略規劃的重要版塊,作為這個版塊中的核心項目--新材料中試區,做到邊建設邊招商,跑出了招商「加速度」,擦亮科技「新名片這一組組耀眼的數字,也擦亮了淄博高新區科技創新的「新名片」。來源:淄博新聞
  • 房山全域旅遊數字平臺上線
    本報訊(記者 陳強)近日,房山區全域旅遊數字平臺「一鍵遊房山」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以遊客服務為中心,內嵌景區電子導覽、景點語音講解、視頻、美圖等應用和展示功能,讓遊客足不出戶,便可「雲遊」房山。房山區作為本市文化旅遊資源大區,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關於「三區一節點」的定位,以建設「歷史文化和地質遺蹟相融合的國際旅遊休閒區」為目標,打造北京又一條國際旅遊精品線,擦亮北京源文化金名片,帶動文化旅遊提質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 良渚是一部書
    良渚是一部書,一部悠長耐讀的大書。捧讀良渚,書香飄逸,流淌著中華文明的發展氣息。初讀良渚,良渚是一部古典的線裝書。我們無法確切地洞悉,五千多年前的陽光如何照耀在九州大地上。建造城郭,手工琢玉;城外種植水稻,水利工程可觀,讓肥沃的土地隨時可以得到澆灌潤澤;水草豐沛,適宜於江湖捕撈……民以食為天,衣食住行的穩定,使文明在日月更替中孕育和發展,從馬家浜到崧澤再到良渚,江南實現了一次力量的匯聚與輻射。這是低調的江南。這裡的先民用黑土燒制古樸的陶器,把精美的玉石雕琢成「琮璧」。
  • 「濟南文旅推廣中心」、「濟南文旅數字創意基地」 在山東工藝美術...
    12月15日上午,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與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共建的「濟南文旅推廣中心」、「濟南文旅數字創意基地」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千佛山校區舉行揭牌儀式,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蘇文,產業處處長門桂蒼、市場推廣處處長劉榮耀;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苗登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兼社區藝術大學校長王傳東
  • 大型沉浸式文旅實景劇《夢回西楚王朝千年之戀》揭幕
    為進一步貫徹宿遷市關於加快夜經濟發展相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酒都不打烊」夜經濟工作實施方案》文件要求,進一步擦亮「項王故裡」名片,宿遷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文化為魄,以多種形式展現西楚人文歷史,講好項王故裡文化故事,深度挖掘英雄情懷,發展全域旅遊,推動夜經濟發展,讓城市夜晚「閃亮」起來。
  • 挖掘鹹淡水文化 擦亮中山城市名片
    近期,廣東廣播電視臺密集推介中山地域文化,擦亮中山城市亮麗名片。1月21日,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頻道《文化珠江》欄目將播出《鹹淡水交匯的美味》專題片,這次背景鎖定南朗這塊鹹淡水交融的地方。18日,珠江頻道《文化珠江》欄目編導侯朝霞與記者介紹了創作團隊關注中山地域文化的拍攝過程。
  • 良渚文化&張小泉籤約合作
    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之光」良渚文化與傳承剪刀鍛制技藝的百年名企張小泉碰撞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火花?「良鋼」+「良魂」的組合,會給人們帶來什麼不一樣的驚喜?12月6日下午,良渚文化&張小泉合作籤約儀式暨新品發布會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行,本次發布會由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和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世界文化遺產「良渚」攜手民族品牌「張小泉」,以「中華瑰寶 良鋼良魂」為主題,推出多款融合五千多年文明精粹與現代生活新風尚的國潮新品。
  • 展望丨擦亮「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名片
    迎接建黨百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將在主題出版的山嶺上再攀高峰,擦亮「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名片。 重點產品包括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百年系列」,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上海中共四大會址紀念館、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上海市測繪院、上海市作協等機構合作推出《輝煌的歷程——第二屆全國紅色講解員大賽集萃》、「中共四大·力量之源叢書」、《上海英烈人物畫傳》、《上海紅色文化地圖集》,以及紀實文學「紅色起點」第二季(3種),講述黨的初創期和革命鬥爭歷史的「紅色足跡」第三輯等,擦亮
  • 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十周年活動開啟
    當天上午,「十年志願路 致敬五千年」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年會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良渚國際研學中心舉行。良管委(指揮部)領導張俊傑、陳壽田、金國平、蔣衛東,餘杭區民政局、團區委和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旅遊職業學院、良渚職業高級中學、良渚第三小學、良渚七賢小學、長命中心小學等志願服務共建基地負責人參加活動(與會人員以實際為準)。
  • 「良渚」成浙江省兩會發言高頻詞 探索如何講好「後申遺時代」的...
    去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在此間舉行的浙江省兩會上,「良渚」亦成為代表委員發言的高頻詞,探索如何講好「後申遺時代」的良渚故事。特別在文旅融合方面,許玲娣表示,創建良渚國家文化公園,有利於推動良渚文化產業發展和國家代表性文化資源系統保護與傳承。在良渚國家文化公園創建理念上,許玲娣認為,「創建良渚國家文化公園首要目的是為了永續保護而不是為了開發,因此首先應加強公園的學術研究。」為此她建議對良渚遺址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為其保護、傳承和運用打下學術基礎。
  • 一脈傳承 數字創新促兩岸文旅融合發展
    本次評選分為學生組、教師組兩個組別,共有產品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和數字動畫類三類作品參賽。本屆評審會由福建省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經評委會評審,共評選出196件獲獎作品。其中,產品設計類65件、視覺傳達設計類111件、數字動畫類20件。分別評出金獎14名、銀獎30名、銅獎43名。
  • 「飛天」「星光」耀湖城 大美衡水擦亮文化名片
    新聞中心供圖「小城唱大戲」 擦亮文化名片「飛天獎」和「星光獎」是中國電視劇和電視藝術的最高獎項,入圍作品更是體現了中國電視劇和電視藝術的最高水準。頒獎典禮,星光璀璨。陳寶國、張嘉益、孫儷、郎朗、童瑤、易烊千璽等悉數到場。
  • 川渝黔陝甘康養企業齊聚廣元 推進跨區域文旅協同發展
    廣元市副市長彭洪介紹,該市積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機遇,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依託大山大水孕育的生態康養資源優勢,以大力推進文旅康養產業跨區域合作為媒介,率先發起並推動川渝黔陝甘區域具有「國字號」背景的大型文旅康養企業共同主辦本次推介會,必將續寫五省(市)區域協同、合作共贏的新華章。
  • 助力文旅產業復甦 湖北黃岡文旅推介會在京舉行
    近日,由黃岡市人民政府、新京報、黃岡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打造的「與愛同行 樂遊黃岡」文旅推介會在北京湖北大廈舉行。  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名人文化、醫藥文化、戲曲文化、禪宗文化等構築了黃岡文旅豐富、鮮明的特色。從文化旅遊產業投資維度看,黃岡也是不可多得的文旅投資勝地:資源稟賦豐厚,區位條件優越、政策優勢明顯,產業要素齊備,投資市場活躍,市場前景廣闊。 湖北黃岡地處鄂豫皖贛四省交界,既是革命老區又是歷史文化名城,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67家。
  • 擦亮「山水」名片,提升服務品質, 續寫泰山旅遊新輝煌
    擦亮名片,吸引遊客慕名而來。近期,泰山可謂是好戲連臺,精彩不斷。9月30號,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直播黃河·九曲黃河 水潤齊魯》,空中俯瞰泰山,鏡頭對準十八盤上泰山「挑山工」,展現他們「勇挑重擔、一往無前」精神品質。10月1日早7時,全國各地的遊客在五嶽之首的泰山共同見證莊嚴的升國旗儀式,遊客們高唱國歌,鮮豔的五星紅旗飄揚在泰山之巔。
  •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楊志純:用數位技術賦能文旅高質量發展
    近兩年來,我們順應數位化發展新趨勢,著力推進數字文化和智慧旅遊發展,在推動全省文化和旅遊領域「雲、網、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集中力量打造了江蘇智慧文旅平臺。這個平臺擁有智慧服務、智慧監管和智慧分析三大功能,今年7月上線試運行以來,對推動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江蘇文旅發展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